"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论张岱西湖梦寻的文史创作

2021-03-22 17:2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是在创作文学,更是在编撰历史。《西湖梦寻》是张岱的代表作之一,在体例上借鉴了刘侗《帝京景物略》、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在《西湖梦寻》中,张岱为我们重现了晚明时期的西湖美景,此书不仅是在描写景物,更是个人自传性的叙写和遗民对家国情怀的寄托。本论文以《西湖梦寻》的内容为基础,再结合张岱所处社会背景和成长环境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出小品文在晚明时期兴盛的主要原因,以及张岱进行文史创作的原因。
目 录
引言 1
1 文史创作概述 3
2 《西湖梦寻》文史创作的体现 5
2.1 佛寺叙写 5
2.2 祠堂叙写 6
2.3 奇石叙写 7
3 《西湖梦寻》文史创作的原因 8
3.1 写兴衰之感 8
3.2 叙亡国之思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引言
张岱(15971679),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长期寓居杭州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张岱是晚明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他的家族门第显赫,是宋朝的抗金名将张浚之后。他自幼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祖先的荣光造就了他丰满的精神世界和与身俱来的自信与优越感。也正是年幼时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愤世不羁、博雅风流的名士风度。张岱才华出众,又喜好读书,年纪轻轻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作为世家子弟,按道理说应该如同自己的先人一样进入仕途,考取功名。然而,他却屡次考试失利,并未成功入仕。考试失利的原因或许与他自幼的读书内容和方法有很大关系。他遵从祖父的训诫,眼界很高,只读那些前人撰写的古书,对当下的时艺不感兴趣也不做了解。他这一生喜欢清净幽雅,不好功名,不求仕途,一生笔耕不停,创作不止。
在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百姓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足,正是这样繁华富庶的社会环境使得文人逸士的团队不断壮大,而张岱就是其中极具影响力的文人之一。他创作的散文一直为后人称道,《西湖梦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西湖梦寻》不止是一本讲述西湖美景的小品文集,还是一部见证历史的书,是一副描绘美丽山河的画,是一部展现朝代更迭变换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记录片。张岱在《西湖梦寻》的自序中写道 “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余犹山中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1]此篇自序中,张岱表达的是自己对西湖的思念之情。表面看似乎是因为作者时常在梦中见到西湖,为了让这美景更完整的被保留下来以供后人了解研究,而创作了此书。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对西湖美景由兴盛到衰败的历程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曾经奢侈生活的回忆反省。可以说,书中描写的不仅是西湖的兴衰变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兴盛变迁。他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描写表达自己沉痛的哀国之思,将历史编撰成书,这就是《西湖梦寻》中的文史创作。
《西湖梦寻》中充斥着张岱悲伤的故国之思。作者除了在文中回忆那些往昔荣华富贵的生活外,还有对以往悠闲舒适日子的怀念,对过往奢靡富足生活的反省,以及对以前文人的尊敬钦佩之情。可以这么说,作者在描写西湖美景时,是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感情一并融入其中,将这些痛苦的情绪投入到自己回忆中的山山水水里,投射在这些如梦如幻的景色里。他完全的沉浸在了西湖的美景中,仿佛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在梦里西湖还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自己也还是那个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富家少爷张岱有着很深的西湖情节,在《西湖梦寻》自序中他曾说过在写此书时,他已经阔别西湖二十八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西湖不仅没有从他的记忆中逐渐淡去,反而变得越发清晰。由此可见,西湖在他心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西湖梦寻》中的所有篇章都是在重现西湖曾经美丽的风光,张岱将自己曾经在西湖游玩时的人生体验化作一个个和西湖相关的梦,梦中的西湖染满了张岱的思国思家之情。
1 文史创作概述
文史观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即在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兼具编撰整理历史,通俗来说就是将文学和史学结合到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这种创作方式一方面是以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作为素材来进行文学创作;另一方面是以文学的形式来记载传播历史。我们评论文学作品时,必须得研究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在我国古代便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许多的文学家同时兼具着史学家的角色。例如张岱,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史学家。他的散文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他用朴实真挚的语言重现了晚明时期的社会生活,并将其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以纪传体的方式来编撰历史,对明代灭亡做了仔细严肃的反省总结。张岱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这种国破家亡的痛苦,并经过长时间的自我思考,才能够在清朝创立后,用一种反思、悔恨、自责的心态去进行散文创作。我对《西湖梦寻》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研究,将张岱的史家之心从中挖掘出来。他创作的这些文章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写作,而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情一并融入其中。书中的景物已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样子,作者注入的感情让这些景物都变得鲜活灵动起来。虽然多年后的西湖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但在张岱的回忆里,西湖一如当初!为了不让这些美好的风景随着时间而逝,张岱把他们悉数保留在了书中,并将它们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一一整理编撰,让后世能够通过这些文章窥探到那个朝代曾经的繁荣鼎盛!
文史创作在历代的文人写作中十分常见,他们在创作时常常会用到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因此,这类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人们进行文史创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这些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为后世在研究历史时,留下参考依靠的凭证。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这些人物、事件、现象记录下来,那么在后世看来,有关这个时代的记忆就是空白的。为了能让历史记住这些珍贵的瞬间,文人们在创作文章的同时编撰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张岱在创作《西湖梦寻》时,就是想要将西湖的美景保留下来,留给后世。他想保留的不仅仅是西湖的美景,更是那个朝代的繁华和杭州当时的发展盛况。在他的梦里,时常梦到以往悠闲自在的生活,杭州的繁荣富足,西湖的湖光山色。虽然他已经离开西湖二十多年,但他在西湖边生活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由此可见张岱对西湖的爱之深情之切。他在描写西湖景点时,不单是对这些景点的来历外貌进行描写,还将和景点有关的奇闻趣事以及该景点的兴衰变迁一并融入其中。西湖由盛转衰的变化历程在张岱的笔下一点一点呈现出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西湖的兴衰变化,还有杭州这座城市的兴衰以及明王朝的兴衰。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现象、人物、事件的叙写,表达出了自己故国之思、爱国之情。
2 《西湖梦寻》文史创作的体现
《西湖梦寻》是张岱晚年的重要散文作品,此时的张岱处于明清换代之际,在前朝遗民的特殊心态下进行的文学创作。这本书不仅反映出江南一带的名士文化,还保存了明清之际西湖一带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现状,将那些景色的兴衰变化一一记录下来。因此,张岱在撰写《西湖梦寻》时,不仅仅是在进行文学创作,更是在编撰历史,缅怀过去。他是在用真实的自我去领悟自然,将自己的个性与情感在自然中释放出来。从《西湖梦寻》中可以看出张岱对西湖怀有很深的感情,他将感情寄托于诸如佛寺、祠堂、奇石等名胜,以名胜系人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4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