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小学校园文化异同研究【字数:9715】
目 录
1 引 言 1
2 小学校园文化概述 2
2.1小学校园文化概念 2
2.2小学校园文化的特点 3
3 中泰小学校园文化的异同 4
3.1 中泰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异同 4
3.1.1 中泰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共性 4
3.1.2 中泰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差异 4
3.2 中泰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异同 6
3.2.1 中泰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共性 6
3.2.2中泰小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差异 6
3.3 中泰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异同 7
3.3.1中泰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共性 7
3.3.2 中泰小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差异 8
4 中泰小学校园文化差异的成因分析 10
4.1 文化背景 10
4.2 历史地理 10
4.3 思维方式 10
4.4风俗习惯 11
结 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1 引 言
小学校园文化深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家传统文化的差异则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不同国家,不同名族的文化差异属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文化。下面,本文根据自已在南沟岔小学里的生活以及泰国武里南府萨邦呀小学的亲身学习体验和泰国的生活,从中泰两国的小学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它能满足学生们的生活需求。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魂魄,它能满足学生们的创造发展的需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它能满足学生的规范性需求。物质文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三个不同层次,他们共同存在于文化这个大系统中,互相联系的同时又互相保持独立。小学校园文化也是这样,是由这三种文化共同构成的,只是处于小学校园文化的不同层次。
中泰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泰国很多的习惯都受中国的影响从而有着相似和不同的表现。这种相似和不同体现在他们的饮食,语言上也体现在泰国的教育上。另一方面,由于泰国民族独特的民族信仰和历史条件,也使得泰国的小学校园文化呈现出自己的特色。
。
2 小学校园文化概述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学者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按照邓和秋的归纳。主要有以下十种观点[1]:1、课外活动说。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其作用是娱乐和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2、校园精神说,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范围内生活的全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现在物质上,意识上的具体化,狭隘的校园文化则指学校群体精神生活的综合, 诸如长期形成的校园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等属于群体意识的非物质要素。3、文化氛围说。这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学督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园和文化传统。这种观点强调环境的熏陶,通过特定的文化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文化形态。4、意识形态说。这种现点认为,校园文化是由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校园意识形态的总和。5、物质、精神结合说。这种现点认为,校园文化指学校在长期育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6、文化要素复合说。校园文化指在学校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全体人员创造的、具有新的内容和独特形式、以不同形态存在、最小独立单位所组成的复合整体。7、文化指令说。校园文化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8、启蒙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旨在对校园亚文化群体进行精神性现代启蒙的文化形态。 9、精英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对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10、活动说。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存在的总貌,是一种寓教于活动的文化形式。
2.1小学校园文化概念
小学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而言是一种更为基础性的教育,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小学教育是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它具有很强的初级性。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小学校园文化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
本文研究的校园文化是以小学校园为特定环境,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教育和生活中不断形成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3]。需要强调的是,小学校园文化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体现出自己校园的特色,从实际出发,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2.2小学校园文化的特点
互动性。小学校园文化是小学里所有人一起来创造而成的,老师,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学校不同职位上的人都是互动的,领导的命令需要老师去说明并且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又反馈给老师,这样才能使得小学校园越来越好。
渗透性。小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依靠校园文化屹立的学校是充满力量的,它可以让全校师生自觉地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为这种力量渗透进了全校师生的骨髓和血液当中从而展现在他们的行为举止当中。
传承性。小学校园文化都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才形成的,形成之后会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全校师生,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淘汰掉那些不好的,然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3 中泰小学校园文化的异同
比较统一的观念以为,小学校园物质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基础,小学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魂魄,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而形成和存在的。从整体上看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离不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建设,二者相互依存。小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既要立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精神建设,也要依靠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环境[4]。
中泰两国的小学校园文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下面就以中国的南沟岔小学和泰国的萨邦呀小学为例,具体分析中泰两国的小学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的共性和差异。
3.1 中泰小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异同
南沟岔小学和萨邦呀小学的建筑风格呈现中泰两国独特的风格,南沟岔的校园建筑特色主要讲求对称,而萨邦呀则没有。南沟岔小学的教学条件和萨邦呀的教学条件则是相差不多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5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