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的成语看孔子的人本主义精神【字数:14900】
目 录
引 言 1
1 儒家思想与人本主义精神 2
1.1 人本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 2
1.2 儒家伦理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2
1.3 《论语》中成语的人本主义研究价值 3
2 《论语》中成语的分类 5
2.1 先贤语录类 5
2.2 史实纪事类 7
2.3 书志引用类 8
2.4 社会生活类 9
2.5 人生经验类 10
2.6 其它 11
3 《论语》成语中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12
3.1 伦理道德 12
3.2 处世原则 13
3.3 社会修养 14
3.4 教育理念 15
3.5 个人品格 15
4 《论语》中人本主义的当代价值 17
4.1 推动国家的发展 17
4.2 促进社会的安定 18
4.3 提升民众的品德 19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引 言
“《论语》既是中国一部传世的儒家经典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也是一部代表中国文化向海外的国学典籍,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1]P139。孔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但他的思想观念却丝毫不过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相当高的文化价值。有学者通过对《论语》中的成语进行分级、分类研究发现,主流的语言都有对自己语言的译本。文学界普遍认为,源自《论语》的成语三百余条。全书凝炼出极多的语言精华——成语,世称“成语之书”。本文仅从《论语》中概括和提取的成语看孔子的儒家伦理与人本主义的关系进行论述,成语中主要体现出来的人本主义精神有:伦理道德、处世原则、、社会修养、教育理念、个人品格等。“《论语》中的成语,为我国研究中国古代人的价值观念、社交方式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2]P191。《论语》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文化的载体,研究其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论语》产生于春秋时期,以语录体的体例记载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艺、教育思想,是中国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孔子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都被称作“圣人”和“万世师表”,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思想家所不曾有过的特殊地位”[3]P194。从成语的研究现状来看,成语是文化的缩影,成语和文化的结合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的《论语》中与孔子的人本主义精神相关的成语,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从《论语》中看蕴含着孔子人本主义精神的成语背后的人文主义及其思维方式,进而寻找到学习《论语》成语的纽带,更好地发扬孔子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促进世界人文的交流与发展。“《论语》中的成语,在留给后人巨大精神财富的同时,无疑对文本语言雍容和顺、隽永有味的整体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4]P120。
因此,研讨成语与哲学(人本主义),对中国人深刻了解各民族成语的历史和领会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精华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华文化,有助于对成语本体的探究,为现代汉语成语研究开创新的研究视域,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儒家思想与人本主义精神
人本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
“哲学上的人本主义泛指直接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人的本质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强调人的地位、作用及价值的一般学说”[5]P4。“以人为本” [6]P32的最初含义来自于人本主义的理论观点。从历史的角度看,人本主义14世纪下半世纪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潮在先秦百家时期已有较多阐述。“孔子的‘推己及人’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孟子的‘民为贵’思想等,或多或少也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的成分”[7]P96。
“作为一种正式的学术思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出现在美国的,主要创立者为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与罗杰斯(Carl Rogers)等”[7]P96。人本主义不仅主张了解人的需要是人性的集中体现,并将人的丰富多彩的具体需要阐述得淋漓尽致,恰恰表现了人本主义关于人性的正确性。
完整的人本主义不单单强调个体的独立与自由、理性、追求幸福,更强调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环保的美好社会,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共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人本主义的核心在于视人为最高价值,而最高价值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权利得以实现,并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平等分配满足的需要、实现权力的机会。
儒家伦理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基本特征,不在于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而在于伦理思想。儒家思想属于开放的人本主义,它不但尊重与肯定人性的潜能,而且把人性当做价值的基础,而不是手段或工具”[8]P8。就哲学上来说,它不仅采用了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还接纳了佛教的思想,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9]P130。(《宪问》);就政治主张而言,既采纳了法家的思想,也采纳了黄老学派的思想,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9]P43。(《颜渊》)事实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通过与时俱进和开展思想斗争的形式,不断地汲取其他各家的思想而调整自己的形态。即便如此,儒家的学派特征仍然特色鲜明的,摆脱了成为杂家的命运,原因就在于儒家有一套自己的伦理思想体系,这套伦理体系早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时候就己经定型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内在极为深广,关于人本主义精神基本内容的思想繁多,比较典型的有仁爱观、义利观、孝悌观、忠恕观以及包括“智、仁、勇”在内的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
儒家伦理思想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群体智慧,占据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进一步挖掘儒家伦理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对我国的当代价值之前,有必要对两者分别进行概述。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5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