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先生同志词义变迁研究【字数:11091】

2024-01-16 14: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以“先生”、“同志”为研究对象,以“先生”、“同志”这两个称谓语的语义和发展变化的时间为线索,从古汉语时期,“先生”、“同志”最初是由两个单音词一起连用的,到“先生”到了先秦时期才用作了称谓语,“同志”则是到了近代中国才被人们用作称谓语。再到这两个称谓语在社交场合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虽然这两个称谓语的语义并不相同,但在近现代社会中这两个称谓语的盛行以及衰落却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不可分离。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两个称谓语的语义也随之产生变化。对这两个称谓语的语义变迁进行分析研究,继而探索它们变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目 录
引 言 1
1、“先生”、“同志”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2
1.1“先生”一词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2
1.2“同志”一词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3
2、“先生”、“同志”词义演变表现 4
2.1“先生”词义演变表现 4
2.2“同志”词义演变表现 8
3、“先生”、“同志”词义演变的社会文化因素 11
3.1文化因素 11
3.2政治因素 11
3.3经济因素 12
小结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引 言
“先生”、“同志”这两个称谓,都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风靡全国。“先生”普遍情况下是对上流社会男性和稍有身份之人的尊称。直至中国解放后,“先生”很少被人们在社交场合用到,当时“同志”这一称谓语被广大人民推崇及使用。因此,“先生”称谓就渐渐被“同志”称谓所代替。由于中国社会的不断前进,人们在言语交际的时候要互相体现双方的身份和对他人尊重,“同志”就不适用于人们的社交,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被“先生”、“女士”、“小姐”等称谓代替,“先生”称谓又重新回到人们日常的交际中,多数情况下,是对男子的尊称,有时是对年长有学问的人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的学者也称“先生”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如:吕叔湘先生、王力先生等。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称谓语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先生”、“同志”作为人们悉知的称谓语,两者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于“先生”、“同志”称谓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语的研究也较多。如:《“先生”古今谈—兼论汉语词汇发展中核心义对词义蜕变的纠正作用》(余理明)、《“先生”称谓研究》(陈慧)、《先生、同志称谓考释》(贾延柱)、《“同志”称谓的源流及其演变原因》(唐颖、曲晶)等等。顾学领、贾延柱、陈慧、鲍延毅等从社会语言学方面,阐释了“先生”称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词义不同,与当时社会背景密切联系着。白托娅在《汉语“同志”称谓研究》中的从“同志”称谓语义、语用方面,对“同志”称谓从兴起到衰落这一时间段上和它与社会文化的共同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从这两个称谓语的诞生,语义变迁和演变的原因这三方面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先生”、“同志”从词语到被用作称谓语的转变和演变原因,让人们进一步掌握对这两个称谓语的使用。 1、“先生”、“同志”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先生”、“同志”称谓在特定的社会时期,都曾是称谓语中的主角,但在古代时期,它们两者都是两个单音词连用,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才用作了称谓语。这之后,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先生”、“同志”的词义也随之在不断变化。
1.1“先生”一词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古汉语中,“先生”最开始是“先”和“生”两个单音词连用,后来成为一个词组。依据甲骨文中“先”的字形,上面部分“之”表示“趾”,意思是行走,下面部分“人”,表示“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他人前面。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先,前进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属皆从先。”
甲骨文“生”,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生=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说文解字》中“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进即生长,生的本义就是草木生长。而后,生的本义不断扩展,后指一切生物的生长、事物的产生,亦即生命。
根据《汉语大词典》“先”为动词,有“前进”的意思,后虚化为副词;表示时间顺序或方位在前面,与“后”相对,大体相当于现代的最先、预先等[1]P1979。“先生”最早出现是在《诗经大雅生民》中,翻译后的意思是说,姜源氏怀孕足月后,顺利产下第一个孩子。这里的“先生”作为词组,较早意义为最先生的,便是头生子。这时的“先生”还是词组,没有成为称谓语。
“先生”用作称谓语最早出处是《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在这里的“先生”指代的是父兄。由最早单音词连用的词组发展成复合词,于是便用了称谓的意思。 古汉语中,“先”和“生”连用,表示的是一个词组,到后面成为了称谓语,最初是父兄之意,再到称“老师”为“先生”以及称看风水、占卜、行医等职业的人为“先生”。“先生”称谓的语义不断变化,至今,“先生”称谓用于对男性的尊称。
1.2“同志”一词的诞生及词义演变
在古汉语中,“同”和“志”都是常用的字,但这两个字没有频繁连用,偶尔连用,也没有独立的意义。根据甲骨文“同”的字形:“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而《说文解字》中“同,合会也,从冃,从口。”如《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吴越春秋》:“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这里的“同”是“会合”的意思。甲骨文“志”是:“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关于“志”在《说文解字》中“志,意也。从心,之声。”《论语•学而》中“父在观其志。”《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出现的“志”都译为内心追求的目标。
古汉语中“同志”连用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这里的“同志”译为相同志向,及后来的《后汉书刘陶传》里面的“所与交友,必有同志。”词义也为志向相同。这时候,“同志”是“同”和“志”这两个单音节词的连用,是一个名词短语。并且在那时,“同志”一词仅仅限制与书面语,还没有成为称谓语。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55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