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梦·梦中·出梦论宝玉出家
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Life is but a dream; Baoyu became a monk; Pure heart目 录
引 言 1
1 宝玉“来”、“踪”、“去” 2
1.1 “入梦” 2
1.2 “梦中” 3
1.3 “出梦” 4
2 宝玉出家 6
2.1 宝玉出家的必然性 6
2.2 宝玉出家的哲学意蕴 7
3 宝玉出家之殇:人生如梦 赤心未变 10
3.1 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10
3.2 对真善美的坚守 11
3.3 对世人的警戒 12
结 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引 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重要的人物,代表着作者高度的人文情怀与干净纯美的精神追求。本文以宝玉在红尘之“大梦”中的兴衰际遇悲欢离合来表现其纯洁的性情与赤子之心,其本质与所处污浊社会不融,最终出家。其出家并非入佛,而是追求理想的精神世界以反抗无有人性的现实世界。从其“来”及其“踪”至其“去”之红尘一生表明曹氏人生哲学:“人生如大梦一场,究竟到头来万境归空”并以此警戒世人,切莫沉迷于物欲横流的世俗中,应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性世界。
本文所述宝玉之“梦”,不是宝玉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具体之梦,而是将其所处的红尘比作一场大梦,正如作者在文本中借僧道之言:“到头一梦,万境归空”[1]P2透彻地表达出人世之虚无。宝玉初来红尘即为“入梦”,来之后在繁华盛世与青春之地大观园中历经各种美好与悲剧即为“梦中”,也就是他的踪,由痴恋红尘到觉醒,于是顿悟“出梦”逃离红尘而去——出家。宝玉是以一个顽石之身来红尘历劫,具有质朴纯真的天性,又因其被神瑛侍者携入凡尘经历幻缘,于是在红尘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行。从开始对人世之痴迷到最后逃离红尘,正是历劫终,幻缘灭的结局。这种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是作者对封建社会戕害人性的控诉。在人世之“大梦”中经历种种悲欢离合,兴衰际遇,备尝人世之痛苦,精神之追求难以与俗世价值观苟同,遂出家作结。
对于宝玉出家鲁迅、周汝昌、俞平伯等大家都有相关论述,大致从宝玉命运精神及家族衰落等来分析,其他相关学术论文就宝玉出家亦有精彩独到论述,本文就不一一列举。在此对宝玉出家的论述旨在丰富这方面论题的研究。1 宝玉“来”、“踪”、“去”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与非像一场大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总归于虚无,如梦似幻。宝玉时时处处都与梦相关,从其“来”至其“踪”并其“去”,都充满着神话色彩。“来”——女娲氏炼石补天单单只剩一个有“灵性”的顽石,却耐不住寂寞,巧遇僧道,并听闻世间红尘诸多好处,于是渴慕,并再四央求僧道携带于人间受享受享;“踪”——在贾府及大观园中生发一系列缠绵之情,悲欢之事;“去”——历经各种人世美满与不幸,顿悟人生,“大梦”初醒归于大荒。白先勇曾在其著作《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中道:“红”指的是红尘;“红楼”指贾府这种人世间的贵族家庭;下面这个“梦”字,红楼一梦,整个是一场梦。[2]P36本文所言宝玉之梦皆是红尘之意。
1.1“入梦”
宝玉本来是一块无才补天之顽石,其“入梦”始由僧道大展幻术变为可佩可拿的一块晶莹美玉,又携其至警幻仙境交割,僧道所言: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仙草始得久延岁月。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下凡历幻缘,绛珠仙草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因此将“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此当为宝玉之“入梦”即宝玉“来”红尘之始。
宝玉来红尘之始僧道就曾将他所渴慕的红尘之况说明:红尘中虽有些好处,只是不可长存,到头来究竟一场大梦。又言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宝玉“入梦”之始其出家的结局已经被命定。在此联想文本中第五回宝玉第一次在具体的梦中经历,警幻仙子令其品“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并警戒其逃出迷人圈子,以功名为念,宝玉入梦时并未领悟及至后来经历各种悲剧方看清世事如梦,出家因此就更具有悲剧意味,宝玉“入梦”——步入红尘时并不知自己是出尘之结局。宝玉具体之梦(真实所做梦)与人生大梦(喻红尘)互相影照,具象地表明宝玉将经历红尘的悲剧与最终结局。在“入梦”时不管是僧道规劝还是警幻仙子警戒宝玉都未曾醒悟,第五回可怜宝玉并未照警幻仙子所说的做,掉进迷津。警幻道:此即迷津,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有许多夜叉海怪将宝玉拖将下去[1]P55。文中第五回宝玉在警幻仙境中警幻仙子曾对其所说的“木居士”、“灰侍者”、“有缘”、“渡”等语,蕴含着浓郁的佛教色彩。尽管宝玉出家为僧的结局毋庸置疑,从上文来看,他绝不是一个可以依靠宗教获得解脱的“有缘”者。他与世界的决裂,实际是因他在一个无可救药的时代秉持着太纯粹、太高远的理想,又不肯回头作出妥协,终不免理想破灭,就此堕入迷津而万劫不复。[3]P34作者将宝玉所入的红尘比作“迷津”,入梦则在此便是一种历劫之端。
1.2“梦中”
在文本第二回冷子兴言中第一次谈及宝玉其人,“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1]P17冷子兴与贾雨村相论贾府实况,道是:“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1]P16贾宝玉在这样一个繁华又隐藏着危机与腐败的世家诞生,开始他的“历劫”之路。此便是宝玉在俗世之大梦中了,在大梦中时而欢情喜乐时而又遇诸多不如意之事,因此其精神也逐渐得到成长、升华最终实现超脱,遂参透人生不过如一场大梦。世人对人生感悟表达最多最精炼的便是“人生如梦”,从广度来看宝玉出家是醒悟人生如梦这一哲理,然细细体味,其出家并不尽是世事如梦,宝玉之精神德心及理想情怀难以在污浊、封闭、戕害人性的环境下实现,于是以一个释子之身回归原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6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