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附件)

2022-04-21 22:1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三言”、“二拍”中的尼姑群体是明代特殊社会环境和人伦风气的结果。它们既表现了明代一些尼姑的存在和生存状态,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思想倾向。本文认为,这些多姿多彩的尼姑形象一方面表达了佛教文化中的业力观念,一方面表达了创作者对封建伦理观念的抗争,以及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言”、“二拍”中的部分文章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尼姑的人物形象,而部分作品则以群体方式体现她们的存在。无论是消极形象还是积极形象,都对促进故事的发展,突出作者的想要宣扬的启蒙思想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突破了传统大众心中对遁入空门的僧尼们长伴青灯古佛、不闻世事的刻板印象,为传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性格、形象素材。在这其中,作者苦心规劝、告诫世人要多行善业,轮回皆有因果,体现了作者喻世、警世、醒世的良苦用心,对现代社会仍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2
二、 尼姑形象概述 3
(一)“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一览表 3
(二)正面、值得肯定的尼姑形象特点分析 5
(三) 被鞭挞、恶俗尼姑们的形象分析 6
三、 尼姑形象世俗化的原因 8
(一) 官场的黑暗 8
(二) 资本主义萌芽 8
(三) 市民的审美、娱乐需要 9
(四)小说市场商品化 10
四、尼姑背后的社会意义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现有的“三言”“二拍”研究中,学术界对尼姑形象给予的关注度相对较少,例如,胡以富的学位论文《佛教和“三言”“二拍”》对其中的宗教文化与尼姑的联系进行分析。刘向群的《“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分析》,把作品中的和尚、尼姑形象简单分类,然后论述了这些形象的文化价值;田冬梅的《明代世情小说中的僧尼形象研究》分析了在明代这一特殊时期的僧尼身上的文学特点成因;刘欢萍的《佛性与魔性:“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探析》着重讲述僧尼自身的善恶邪念,以及对断掉杂念的抗争。
再者,尼姑往往和三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姑六婆联合在一起,她们自身的个体价值、研究意义得不到足够多的重视。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尼姑这一群体在小说中出场较多,无论是配角还是叙事的主人公,作者都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其次,小说中的尼姑形象是复杂的,它既有一心向善、济世度人的得道高僧,也体现了晚明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气影响。
2.实践意义
(1)关于“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现有的资料也存在需要增补的地方,如只是对其宗教文化的研究或是对僧人尼姑不加区分,没有很系统地就尼姑形象分析。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首先就要把尼姑从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独立出来,并且做出深度、全面的分析。对尼姑的重视,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蕴含的明末宗教文化,还可以提高研究工作者们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从而在探究明代的社会、文化、风情俗世有一个新的立足点。
(2)在金钱,欲望的驱动下,恶尼姑们做出种种庸俗的肮脏勾当,对当前的社会现实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贪欲被无限放大的情况下最终将导致人们缺乏良知,奉行金钱至上的人生信条。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甚至破坏自然和社会环境以为自己谋取私利。确实,良好的经济基础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善,但这种过快的发展所产生的不健康趋势也影响了公民道德品质的缺失,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仁、义、礼、德长期被忽视,这种社会乱象应该被反思,甚至给每一个有良心的炎黄子孙敲响警钟!
在当今社会中,西方宗教的冲击、传统道德的长期被忽视,社会信仰迷茫、缺失已经是一大问题,“三言二拍”体现出的鼓励善恶,惩罚邪恶,做人多行善事,不起邪念的创作思想,有利于净化浮躁中的社会和人心。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项目进行的前期,研究人员搜集并查阅大量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参考其他学者的知识成果,为开展研究努力寻找研究材料。
2.分类分析法
据作品中出现的尼姑形象的行为表现、善恶慈悲把她们的形象进行分类,探究不同类型的尼姑们的处事的原因,并且尝试总结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对社会的映照,尽可能地对“三言二拍”中出现的尼姑角色做出全面的分析。
3.内容分析法
从历史、经济、宗教、文化、等众多角度,初步挖掘晚明世情小说“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不仅能够看到资本主义萌芽初始、佛教世俗化对本该不理红尘、不起杂念的尼姑的影响,也有助于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
二、尼姑形象概述
大多数文学作品中的尼姑都是正直善良的。她们恪守清规戒律,修身自持,然而到了明朝,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吃斋念佛的尼姑们受到金钱、社会风气的影响,开始试图打破佛门清静。他们也恣意放纵自己的欲望,所以这一时期中开始大量出现贪财、淫乐、肆意妄为的尼姑形象。“三言二拍”是晚明文学的代表性的通俗读物。作者所描绘的 “尼姑”形象是本文的主要对象。
尼姑成为作者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虽然极少数是作品的主角,但是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个个丰富而立体的尼姑形象也鲜活地被塑造出来。下面笔者就通过系统的整理,按照行为、思想格将小说中的尼姑进行归纳。
(一)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一览表
表格 1




法号/姓名
身份
主要内容
结局
章节
王守长
闲云庵一尼姑
尼姑借观音圣像完毕,安排陈玉兰与阮三幽会,阮三云雨过后一命呜呼
尼姑怕招惹官非,于是将之前收的一锭银子拿出,与阮二凑钱买棺材潦草葬了阮三
卷 4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老尼
大慈庵一尼师
刘素香本欲与情郎张舜美私奔,不料二人走失,刘无依无靠之际想投水死去,幸得老尼救下并安置在庵内,刘素香与情郎后在老尼的帮助下重逢。
二人“以白金百两,缎绢二段,奉尼师为寿。”后来“复访大慈庵,尼师金一笏。”
卷 23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hyywx/7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