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析“气韵生动”在线描造型中的作用

2019-12-17 12:4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析“气韵生动”在线描造型中的作用[20191216211945]
摘 要
“气韵生动”是由南齐谢赫在其作品《古画品录》中提出来的,是对人物绘画进行品评的首要法则。线描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手段,画家通过线描的刚柔顿挫,粗细浓淡,疏密聚散,表现出世界万物的外貌。在美学中,“气韵生动”是线描造型的精神支柱和内在体现,“气韵生动”使物象的线描造型不仅仅是局限于对表象的刻画,更多的是表现出造型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征,同时还会抒发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在本文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毕业创作对我论文的影响,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这次创作的荷花不管是用线还是神韵的表达都离不开这篇论文的内容,体现了“气韵生动”在描造型中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气韵生动线描造型人物画
目 录
1.引言 1
2.气韵生动 2
2.1“气韵生动”的提出 2
2.1.1何为“气” 2
2.1.2何为“韵” 2
2.1.3何为“生动” 3
2.2“气韵生动”臆说 3
3.线描造型 5
3.1西方线描造型艺术 5
3.2中国线描造型艺术 6
4.“气韵生动”在线描造型中的作用 7
5.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10
结语 12
参考献文 13
致谢 14
毕业创作 15
1.引言
“气韵生动”是我国绘画品评的重要法则,是“六法”中的第一法,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贯穿于其它法则之中。“气韵生动”由南齐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作品《古画品录》中传达出来,要求是表现出物象的性格特征及其精神面貌。线描造型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段,它通过线的结构与变化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同时“气韵生动”与线描造型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的线描造型是把“气韵生动”作为最高境界的。“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进行品评的,而人物画以线描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所以“气韵生动”是线描造型的灵魂,能够表现出物象线描造型的内在精神和个性特征。
本文重点分析“气韵生动”在线描造型中的作用。通过对“气韵生动”以及线描造型概念、特征、相互关系的分析,将中国的绘画理论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更多人接受赏识。
2.气韵生动
2.1“气韵生动”的提出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绘画品评的首要法则,是“六法”中的首要法则,而这个学术性词语则是由南齐谢赫在他所写的《古画品录》中首先提出来的。文章中指出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1]说明气韵生动在六法中是作为第一绘画品评出现的,从而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气韵生动”是掌握“六法”的关键所在,但是对于”气韵生动”的具体含义,提出者谢赫也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通过对谢赫的所处时代的分析与研究,也许我们可以掌握其基本内涵。
2.1.1何为“气”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哲学思想界被元气自然论的浓郁氛围弥漫着。在《淮南子·本经训》中提道说,“阴阳者,承天地之和,行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将埒类”,[2]表明了大千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所派发出来的,万物不离其中。王充在《论衡》里道出“元气,天地之精微也(《四讳》)”,[3]王充也认为是“气”生发出人和万物的。
关于元气自然论的哲学思想在当时活跃的人物品评中以及艺术思想创作中得到的延续和发展,丰富了气的理念。著名诗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便提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4]气不仅涵盖了自然界里的气,而且还涵盖了绘画创作中“人”的气。
2.1.2何为“韵”
对于“韵”的含义,也有很多人进行评说。例如王羲之在《又遗谢万书》中说道,“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5] 在《世说新语·赏誉》中叙述道“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6]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以“韵”评人是非常活跃的。
在魏晋的许多理论中,用“气”“韵”评人已经非常常见了。例如在东晋庾亮的《翟微君赞》著作中写道“禀逸韵于天陶,含充气于特秀。”[7]南北朝张畅对高僧的赞赏“若乃冲独之韵,少岁已高;绝岭之气,早志能远”,[8]而这里所指的“气韵”已经明显象征人的精神层面所拥有的风神气韵。
通过上面的所述,我们对“气”和“韵”都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气”和“韵”其实并不可分。气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必然也是“韵”的本源。同时“韵”并不等同于万物的本源“气”,“韵”是人的精神层面中更高的体现。“气韵”用于人物品评中既表现了人物所散发出来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又体现了人物的形体外貌所散发出来的高、雅、清、远等风气神韵。
2.1.3何为“生动”
“气韵生动”里的“生动”可以作为动词对“气韵”进行修饰阐述。“生动”这个词关键是在于“生”这个字。“生活”、“生气”、“生机”的“生”意味着一切艺术的变化和韵律感。以“生动”的程度来衡量“气韵”的高低,意味着“生动”的画面才会有“气韵”;同样“气韵”高的画作一定具有生动性。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气韵”与“生动”可以具有同义,甚至可以表明“生动”是“气韵”更高的一层面。画面的生动与否代表着气韵的存在与否。“生动”帮助了抽象的不可触摸的“气韵”加深了理解。
2.2“气韵生动”臆说
准确地说,“气韵生动”这个完整术语的表达是从南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开始传达的。最初谢赫的“六法”是针对当时画坛上非常流行的人物画的品藻,因为谢赫本人在人物创作方面是有非常突出的成就的,他对别人绘画的品评鉴赏,大多是基于自己在绘画创作上所积累的审美和经验。
谢赫在品评具体的绘画作品时,将陆探微的作品列为第一品。其评语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9]意思是陆探微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内在精神,陆探微对内在的把握正符合谢赫所提出的“气韵生动”层次,这也间接地表达了“气韵生动”的内在涵义,让我们更加了解那个时代它的概念。
从实际情况来看,“气韵生动”的确是六法中最重要的绘画品评法则,给后世的艺术带来重大的感染力。谢赫所提出来的“气韵生动”主要指的是在人物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本质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宋代之后,山水画开始成熟并流行起来,许多理论家、画家开始用“气韵生动”作为山水画的重要品评法则,而不只是局限于对人物画的品藻,扩大了“气韵生动”的品评范围。例如北宋时期的《宣和画谱·山水叙论》中说到,“自唐至本朝以画山水得名者,类非画家者流,而多出于缙绅士大夫。然得其气韵者,或乏笔法,或得笔法者,多失位置。兼众妙而有之者,亦世难其人。”[10]表明了“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及价值。明代王世贞于《艺苑卮言》中写到,“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若形似无生气,神采至脱格,皆病也。”[11]再次肯定了“气韵生动”对山水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随后“气韵生动”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对品评画家本人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在《图画见闻志》中郭若虚说道,“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12]在《画禅室随笔》中明代董其昌说道,“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13]他认为人的“气韵”的生动既与人的天赋有关联,也与后天的培养有关系。
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说“气韵由笔墨而生,或取圆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是得笔之气也。”[14]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气韵生动”品评事物的逐渐演变。最初的“气韵生动”是用来品评人物绘画的,到宋代以后又开始运用于山水画的品藻中以及对画家人格品质的评论,再到清代更多用来衡量画家手中的笔墨。随着时代的变化,“气韵生动”的意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局限于最初的人物画品评之中。
同时,在美学文学等知识领域,也出现了对南齐谢赫所提出的“六法”中“气韵生动”的借鉴与运用。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说:“贾岛衲气终身不除,语虽佳,其气韵自枯寂耳。”[15]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对“气韵生动”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及“气韵生动”在其它领域所发挥作用的一个认知程度。那么“气韵生动”在古老的线描造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将从线描造型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气韵生动对线描造型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度的剖析与阐释。
3.线描造型
3.1西方线描造型艺术
线作为造型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本身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现,因此不同的创作者对线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展现形式。准确来说,线是面和面的交界处或事物的边缘处,是空间所存在的一种方式。对于绘画创作,线就是创作者感受世界表现世界的一种直觉符号,是绘画最基础的艺术语言和构成方式。线会随着表现者感受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