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析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2019-12-17 12:4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浅析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20191216211954]
摘要
吴湖帆是一代山水画名家,在画山水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吸收了吴地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被认为是最标准的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苏州画家。吴湖帆是一个以难度为主要标准品评传统的功力型画家。本文主要从吴湖帆山水画的形式与构图、虚实与意境、线条与笔墨技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吴湖帆的山水画风格受吴地文人山水画、北派的青绿山水画和海派山水画风格的影响。吴湖帆在临习了前人的绘画作品后,自己也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这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精神。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吴湖帆山水画技法艺术特色
目 录
1.引言 1
2.吴湖帆及其艺术活动概述 2
3.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3
3.1形式与构图 3
3.2虚实与意境 5
3.3线条与笔墨 7
3.3.1线条 8
3.3.2皴法 9
3.3.3设色 9
4.吴湖帆山水画艺术特色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引言
吴湖帆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位重要画家,他在书法、鉴赏、花鸟画和山水画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吴湖帆以其雅腴灵秀、清韵缜丽的画风自开面目,称誉画坛。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湖帆在海上就以其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笔下功夫,成为一代有名的画师。本文对山水画技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研究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为主要线索,并着眼于山水画中南宗、北派和海派的山水画风格对吴湖帆个人风格的形成过程的影响进行探究。在吴湖帆的山水画中,有着自己对构图、虚实与意境和笔墨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这些方面处处体现着吴湖帆自己的思想和绘画语言。吴湖帆从临摹古人入手,在深入掌握传统绘画的精髓之上又跳跃而出,形成自己超迈古人的独特风格。吴湖帆的这种创新精神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十分珍贵的,所以重点研究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习他创新的精神。
2.吴湖帆及其艺术活动概述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原名翼燕,后来改名万,又名倩、倩庵,遹骏,东庄,号庵倩、丑簃。解放前曾经被聘任为故宫博物院评审委员。建国后,又担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和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等职务,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上一位重要的画家。
吴湖帆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是吴大澄,家里的书画收藏的十分多,尤其是“四王”的作品,所以吴湖帆13岁就开始学习画画。刚开始是从“四王”、董其昌的作品入手,后来他发现“四王”山水画缺乏写生,继而临摹五代、两宋以及元明各个大家的作品。在吴湖帆的山水画中,体现出他追求形似但又不会太过刻板的效果,因为他在对传统的学习中又融合了北宗山水画的特点,这得益于他对郭熙、范宽等大家的山水画的摹写,师承了南北宗的山水画技法。由于吴湖帆时常在欣赏、临摹、把玩这些名作,所以对这些名家的技法风格十分了解,所以在鉴赏方面他也小有名气,在当时被称为“一只眼”。吴湖帆不仅临摹名家的作品,还游览了不少名山大川,而且自幼就跟随吴大澄的幕僚陆恢学习绘画。陆恢是一个中国画的全才,所以吴湖帆学习了花鸟、人物、山水等多种题材的传统绘画技法。
1915年,吴湖帆娶了当地名门之后的潘静淑。潘静淑的嫁妆中有不少名人的书法、绘画真迹,所以吴湖帆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别人很难看到的作品。1924年,由于战乱,吴湖帆被迫离开了苏州,移居到了上海,并学习了海派的绘画风格。此时早期的海上画派正处于衰弱的时期,而且“四王”的山水画更是遭受批判,但是吴湖帆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想着如何努力超越“四王”。 吴湖帆最先学习的是吴地文人画,以雅为主;而在上海,海派画家为了生存靠卖画为生,追求的是以俗为主的画风,吴湖帆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受到了海派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他雅俗平衡的山水画风格。
3.吴湖帆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传统的山水画给我的感觉是文雅,山水在古人的手里表现的耐人寻味。山水画在中国的艺术史上看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它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内涵深邃,为我们展示了我们所没有见过的山水景色。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表现的也是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吴湖帆的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山水画的发展过程,是从水墨山水到青绿山水的过程,在这其中包括了许多绘画技法的发展。
3.1形式与构图
“画面离不开形式,形式有两层含义:一是传统的形式,如手卷、扇面、册页、挂轴等,一是指画面的结构组织与构图布局的经营位置。”[1]所以画家在下笔前要考虑到自己想要表现的山水画的形式,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我觉得形式与构图是分不开的,因为要表现出好的画面就要注意构图和画面表现形式之间的协调。在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上,吴湖帆都是有所尝试的。而选好画作的表现形式后,自然是要考虑构图的。一幅山水画作品,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它的构图,也就是“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构图是画家为了实现表达意图而在规定的平面空间内对绘画语言进行组织的过程,它呈现出一个画家绘画语言的视觉效果,只有在构图方面就给人好感才能再谈到笔墨技法等方面。
关于构图,在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里提出了三种构图方法:平远、深远和高远。所以说在古代,画家们就对山水画的构图有了一定的研究、概括。我觉得不论画什么画,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画家首先就要多临摹古代那些传统的优秀作品,练好基本的技法,同时总结归纳自己在临摹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如图1就是吴湖帆所画的一幅扇面画。这幅扇面画采用的是平远的构图方式,画面饱满,内容丰富:中前景是树木,远景是山石,中间用烟雾来填补,给人的视觉效果很舒适。扇面画的纸张并不大,而吴湖帆在这不大的空间里,表现了烟雾缭绕的山间景色,而且画面边上也很自然的延伸了出去,让人不禁想象扇面外的景色。构图时,画家既要考虑到局部表现,也要考虑整体布局,所以在构图过程中画家无时无刻都在考虑画面的协调性。在图1中山石等景物的表现方法及位置都有相互之间的呼应,画面协调,而且吴湖帆早期是跟着陆恢学习传统山水画的,这幅画就能看出整个构图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色。
在掌握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技法的同时我们要做到在生活中留心大自然,做一个会观察的人,然后把自己的所见在画面上经过思考表现出来。这也是构图的总过程。吴湖帆临摹古人的山水画作品,所以在构图方面已有所了解,而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见识比较广博,这也在他在构图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在吴湖帆的《庐山东南五老峰》(图2)中,是类似于对角式的构图,但是山石、树木在画面上不是平均分在画的两边的,而是突出了左下角的山石、树木,然后当中再以瀑布溪流隔开,这样做使观者一眼就能知道画面的主题,而且画面也不会有一边轻一边重的感觉。要使一个作家的每一幅山水画构图都不同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会有意的重复构图,但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还是会有所类似。在溪流的构图上,我发现吴湖帆有一些作品都在画面中加入瀑布或者水流湍急而下,然后旁边再有分配不均的山石,虽有类似,但也各有各的特色,因为画面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吴湖帆首先临习的是“四王”的作品,而“四王”的作品中是缺乏写生的因素的,他们的山水画是没有经过对大自然的仔细观察。吴湖帆在学习他们的山水画技法后,也并不是守旧的,他根据自己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在对大自然的认识下,有了自己的构图方式,而且他的构图方式也是多样的。
在西方的构图中讲究透视,但是中国画与西方画的表现方法是不同的。“中国画中不讲究透视,不会被日常的固定视点视像所局限,创造出‘以大观小’‘以小观大’‘平视’相结合的被现代人称之的‘散点透视法’,也就是画面总体布局的特点。”[2]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所表现出来的所有东西是不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上的。在山水画中,一块石头、一颗树、一条小溪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然后放在它该放的位置上。山水画要把近景、中景、远景分开,让人一目了然。《春山晴霭》(图3)表达的是春意,整个画面十分饱满,却也不会显得拥挤。在这幅画中构图的主要线索是山脉,整个山脉并没有西方的“近大远小”而渐渐看不见,而是以烟雾遮挡的方式来让山脉消失,根据山的走势来构图让人觉得很自然。同时画面中也利用树来挡住了前景与山脉之间的水,藏露隐显,这样不至于太空旷。中国画历来重视含蓄表现,而为了使画面更富有趣味,形象处理又不必让观者一览无余,就要将有些地方“藏”起来。在点景方面也是恰到好处,房屋、小船、小桥等都使画面更加和谐。在这其中,画面展示了动与静的结合,让画面更生动。
3.2虚实与意境
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重视画面中的虚实,通过画面中虚实的表现,让画面有空间感,这与西方所讲的透视是有共通之处的。比如西方的绘画讲究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等。中国画虽不讲透视,但山水画中有分近景、中景和远景,在构图时,画家就已根据画面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定好要表现的主体物,将主体物表现的十分精致、耐看,而旁边的景物有的则会一笔带过,这些都是山水画中虚实的表现。画家常会在山间加上大片烟雾,形成一种烟雾飘渺的感觉,烟雾缭绕在山间,遮挡住了一部分的山石,同时与旁边精致描绘的山石形成一种虚实对比。在吴湖帆的《海野云冈》(图4)中就有大片的烟雾。这幅画的主体是右下角的山石,刻画十分精彩,山石的墨色与后面烟雾间的白色形成了对比,虚实结合,重点突出。云在有的山水画中不是十分重要,但在有的画面上要是没有云会让人感觉到失了魅力。此幅画中烟雾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吴湖帆将它刻画的十分精彩。如果这幅画中的烟雾作留白处理,那么画面会显得十分空旷,感觉作者并没有画完,然而此时作品上的用墨和白粉一同表现出的烟雾让人有想象的空间。这幅画中的烟雾十分厚重,让我觉得若是我站在其中有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