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论彭薇绘画作品中对传统元素的移植与挪用

2019-12-17 12: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浅论彭薇绘画作品中对传统元素的移植与挪用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1216215525]
摘 要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方向呈多元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关中国画发展与创作的新思路、新探索层出不穷,本文试图以彭薇的绘画创作为对象,了解和分析当代中国画坛的风格转变和多种艺术思潮对传统绘画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中国画在当代面临的多种挑战与机遇的情况下出现的多种新形势、新语言。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彭薇传统元素材料语言
目 录
1.引 言 1
2.彭薇简介 2
3.传统绘画对彭薇创作的影响 3
3.1家学影响下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 3
3.2彭薇绘画作品中的传统样式 3
4.彭薇绘画对传统的移植与挪用 5
4.1蕴含于新材料与新语言中的传统意趣 5
4.2 脱离复杂性和严肃性后的传统意趣 6
5. 彭薇绘画对我创作的启发和影响 8
5.1我的作品构思 9
5.2 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
5.3创作中的细节刻画 10
5.4心得体会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毕业创作 15
1.引 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创作的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和方法都在不断翻新变化,这也推动了一批新的当代艺术的产生,如实验水墨、装置艺术、新文人画等。在此基础上,中国画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在这样的潮流下衍生了一大批新兴的画家,他们画风新奇、多样,作品时尚、独特。而彭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正如徐累所说:“彭薇的彩墨编织依然是一种追念,这种追念无主、无序,符合中国诗学对‘过去的世界’惘然有失的情感记忆,所以,这不是孤立的相逢,而是历史的总体忧思”[1]
彭薇的艺术创作基本上是选择了“向后看”的态度,从传统文化入手,用回味传统的方式来深入当代的生活。彭薇喜欢画花卉、湖石,之后又爱上了画女鞋,慢慢地又热衷于宋、明时期的服饰画。她通过一个载体将传统元素汇集成自己想法呈现出来,准确完整地将传统元素所要传达的信息恰如其分的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对优秀的传统元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她是如何将传统元素和当代艺术结合的如此淋漓尽致,这让我很好奇并对我今后的创作后产生了巨大地影响。本文重点研究彭薇的作品中对传统元素移植与挪用,探究其中的奥秘。
2.彭薇简介
初识彭薇,来自于导师的介绍,只是轻轻一瞥,便惊艳于她的人和作品,一直在想:究竟是怎么样的经历才会造就了这样一个小家碧玉的人创作出如此有震撼力、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于是我就想通过她的人和作品深入了解她是如何将传统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画?融入自己的世界?融入自己的生命?
彭薇,1974年出生于成都,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2000年至200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现在是北京画院的画家。
彭薇在家乡成都年少成名。他的父亲是位国画老师,深厚的家学使她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从小她就笼罩在“小画家”的光环下,3岁参加画展,5岁就拿到国际绘画金奖。无数次在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艺,众星捧月,可在还是孩子的她眼里,却觉得厌倦,对中国画的热情也消失殆尽,于是就有了想学外语、想出国的冲动,也多亏高考前分析自己的优势才有重新拿起画笔。本科期间她学习了美术,可研究生却选择了哲学,在一般人眼里,这仿佛是不务正业了,可也正因为这段经历,让她的画更有文学气息,品味中更有深意。
毕业后,彭薇在《美术》杂志做编辑。做编辑和记者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见到很多名人,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思考自己所要走的路。正是陈丹青的提点:“世界范围的‘实验艺术’在新世纪以来追求轻快的观念,以及商品般的愉悦感,摆脱作品的复杂性和严肃性,直接、单纯、好看,然而用心周密 ,给予当代现成品更为现成的种种机缘。”[2]这也让彭薇明白了自己的抱负,正式回归绘画,才有了之后精美、新颖的作品。
3.传统绘画对彭薇创作的影响
3.1家学影响下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
彭薇成长的环境艺术氛围浓厚,他的父亲是位著名的中国画画家,也是她绘画的启蒙老师。深厚的家学使她得以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的彭薇,亦或是有天生的灵气,亦或是刻苦的学习,亦或是注定的绘画基因,她小小年纪便获奖无数。7岁时的作品《赶驴》、《大公鸡》就获得两国举行的国际儿童书画比赛中获得金质奖、银质奖,但她并没有继续在绘画上深造,暂时搁下画笔开始潜心学习。
父亲对彭薇的影响深厚,但彭薇与他的绘画之路却截然不同。她的父亲虽然是画国画,但阅读的是西方的美术书籍,最喜欢的是印象派绘画,最推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国画,并未追溯到真正传统的国画。从彭薇大学时真正接触到古典中国画时,她才发现以前所学的并不是经典,古典中国画更有意境,里面包含的内容更丰富,更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她另辟蹊径,开启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新画法。
从小,彭薇与毛笔就接下来不解之缘。毛笔在她的生活无处不在,时常学着父亲的样子在纸上四处挥洒,自认为非常精彩,即使画出的墨迹像一堆苍蝇,这也不能阻止彭薇对绘画的热情。学着父亲画画,学着大人做的事。
席勒把艺术家分为伤感和朴素两种:“伤感型的艺术家对社会叫喊.企求在艺术中获得拯救;朴素型的艺术家则表达自己,用天生自然的方式创作。”[3]彭薇自己也认为她属于后者,因为她的画不是传统国画里主流的主题,是专属于她自己的灵性的表达。她作画时,非常自由,画案在客厅,邻着电视机,电视就开着。这是一种没有负担的心境,这也让传统中的元素变成活的,与画家融为一体。彭薇不像传统的画家,沉溺于对传统的研习,她的随心、随意、随感也为之后天马行空般的创作做了铺垫。
3.2彭薇绘画作品中的传统样式
在彭薇的绘画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深刻领会和纯熟掌握,而这方面的涵养也成为她厚积博发的源泉,也使她在日后探索新的形式语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份对传统的眷恋。
体现在彭薇作品中的传统样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传统绘画技法及题材为外在特征的绘画作品。彭薇的绘画作品中有偏传统的花鸟画题材,如其《彩墨花卉》系列、《湖石》系列等,这类作品以 极为丰富的笔墨水色效果和巧妙的画面布局体现出作者对于笔墨技法的驾轻就熟。然而彭薇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大胆地迈出了另一只脚,以看似背离传统绘画规范的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从此,在彭薇的手中开始呈现出非二维绘画的实验性质的作品,而其作品中的传统样式也逐渐演化为传统绘画经典作品中的人物或景物的局部,在她那些与传统绘画形式渐行渐远的空间艺术品中,出现了《千里江山图》、《瑞鹤图》等中国古代绘画经典的影子,出现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缂丝、云锦图案,也出现了院体花鸟画的花鸟传情等等。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但仍能看到许多传统元素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所谓的传统元素是经过历史积淀、经历历史长河洗礼过的被人们所保留下来的优秀的要素。传统元素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古典中国画作品中就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审美观念。既然能够流传到今天,也就说明了人们对其具有的价值的肯定,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这些元素也恰好在古典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也是人们对生活的记录和追求。
彭薇的绘画本质上来看是一种传统元素的重组和再现,同时也是对文化的重要的传承。她的创作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对现在彭薇作品的创新构思和创意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在当代中国画的领域中,彭薇很好的将传统元素作为一个要素使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这对营造富有特色的创新绘画和营造独特的意境是极为有利的。传统元素对提升绘画质量、提升意境深度、弘扬传统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的中国画将来也会成为历史,彭薇的作品则体现了传统与当代的完美结合,元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同时能真实的反映如今的文化,涉及的范围是我们的生活当中的寻常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把传统文化通过新的方式很好的传承下来,给我们带来的是来自古典又超出古典的创作,体现了当代绘画的新风貌。
4.彭薇绘画对传统的移植与挪用
4.1蕴含于新材料与新语言中的传统意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新鲜的物质材料,因此自然而然就会对传统的材料和其方法进行改进,加入自己新的尝试。于志学的冰雪山水尤为出彩,他运用了矾水成就了他的特色;吴冠南在半生纸上绘画彩墨花鸟画,晕化效果极具特色;张捷、吴山明、张谷旻等巧妙地运用宿墨,通过水的流动将墨粒的沉淀化开,淋漓尽致地诗情画意水墨世界展现出来;曾宓在水墨中加入胶,并混合甘油和丙烯,得到的效果宁静与幽远,朦胧得如水一般。彭薇也是如此,她运用不同质地、不同材料、加上新的手法,创造出不同的新鲜感。在材料上用生纸补熟纸,用皮纸补绢,并用打磨、揉纸、喷洒、添加矾水、胶等一些超乎传统想象的新奇手法,形成众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