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浅谈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

2019-12-17 12: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浅谈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学院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20191216212031]
摘 要
在现代美术史上,刘海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作为画家的身份,他主要的成就是以国画中的山水画来确立的。其山水画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深悟,同时又体现出他笔墨功夫的精深,学识修养的高深,以及胆大的气魄。文章从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入手,从思想和风格来分析其山水画。为了客观的了解刘海粟,他的山水画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作出了新的尝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刘海粟山水画思想风格创新
目 录
1.引言 1
2.刘海粟及其艺术概述 2
3.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 4
3.1思想创新 4
3.2风格创新 5
3.2.1线条 5
3.2.2色彩 6
3.2.3构图 7
3.2.4笔墨 8
4.刘海粟山水画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毕业创作 14
1.引言
刘海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创造家,不仅在绘画方面,而且在书法和论理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刘海粟在绘画上主张创新,将西方绘画特点巧妙地运用到山水画中。刘海粟又主张以实践为主,临摹真山、真水,提倡师法自然;其技法特殊,运用了泼墨泼彩法,这种大胆的创新,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他的绘画风格很独特,其线条刚劲有力,色彩刺激粗暴,构图千变万化,笔墨淋漓尽致。在山水画中,由于他受到这杜甫苏轼的构图影响。所以,在他山水画作品中,都会为每幅画题上诗词歌赋。不仅如此,他还对中国画的六法也是很有研究,并著有专论。可见,刘海粟是一位全面性发展的画家。
2.刘海粟及其艺术概述
刘海粟(1896年—1994年),字季芳,江苏常州武进人,祖籍安徽凤阳。他虽然出身于封建社会时的一户书香门第,但是他个性却很强烈,性格直率,磊瑰不羁。在他年幼受教育的时候,已有艺术趣味。
1912年,他离家出走来到上海,并与乌始光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此,刘海粟以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1915年,刘海粟在中国首先提倡及实行人体写生,使用女性模特儿,然而对于当时所处的社会,这是中国破天荒及具有争议性的壮举。当时一般人对艺术观点是比较保守和落后的,因此,在他的人体写生画展出来后就有许多人骂他伤风败俗,称他为“艺术叛徒”。幸而蔡元培先生和全国的进步都在支持着他,渐而让这种创举成为一种新思潮、新风尚。1927年—1940年,他游历于海外,在期间,他了解了其他国家的艺术风格与绘画手法,并将这些西方的绘画特点融于中国绘画中,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他的艺术成就在很多个方面,如:中画,西画,书法,诗词,鉴定,美术理论等。刘海粟很热爱大自然,所以,他的绘画作品中大多是以风景为题材;在风景题材中,刘海粟最爱的就是黄山,可以说黄山是刘海粟艺术的源泉,在他晚期的时候,曾有十上黄山之说,他说过:“黄山是我的老师和朋友,我每上一次黄山都有新的感受。黄山有永恒的美,但她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使我永远画不尽。”[1]正因为从黄山引发的灵感,让刘海粟创造了很多艺术作品,其中泼墨泼彩法也是受黄山的影响诞生的。当然,刘海粟的作品不仅只有以黄山为题材,还有人物和静物,人物多以女人为题材。他的一生都在开拓中国画的新领域,吸收西画的优点,给中国画不断注入新的精髓;而中国画上的成就反过来影响了他的油画创作,驰誉中外,决非偶然。[2]刘海粟是一位全面性的画家,他的艺术倾向于后印象主义,被世人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他不仅发扬中国画,而且在中国还提倡西洋画,可见他对中国艺术的贡献很大。在他的中国画作中,可以看出他运用了西方那种刺激的、鲜艳的色彩,将这些颜色融于自己的中国画中;他的线条刚劲有力,从而形成自己那种“大气、豪气、霸气”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绘画特点在于大胆创新,敢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当然,从他的书法中可见他用笔功力深厚;结构、布局,都有壮美之境。他喜爱大自然,所以专喜描绘外光,在山水画中,他主张创新,临摹真山、真水,忠实的把对于自然界的情感展现在画面中。从他的绘画风格上看,他从不装饰与夸张,但是也不受预定的约束,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同时敢于创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想这也是刘海粟在艺术生涯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
中国山水画中传统与创新这两方面仍是焦点问题,将发展与变革相统一的山水画已成为一种新的特点。近年来,山水画的创作也日趋繁荣,绘画的思想,表现的技法以及绘画风格也在不断地创新。刘海粟山水画的艺术创新,主张继承传统山水画,学习、研究和挖掘山水画的奥妙。
传统山水画,起初人们对山、水只是依赖,从而发展成对山、水的崇拜,最后寄情于山,演绎出中国山水艺术的一种文化形式。正确地对待传统山水画是我们树立当代中国山水画理念的基础。[3]虽然刘海粟属于后印象派主义者,但他却主要扎根于对中国画的发扬,同时也在强调“以中为体,中西为用”的理念。他的作品和他强烈的性格有着同工之处。刘海粟一贯主张,艺术是不能用理智来分析研究的,他主张自由发挥,不被成法所束缚;超越一切,表现自己的人格、性格和生命,寄予艺术生命力。刘海粟的创作作品中都会突出一个“狂”字,他是感性得去绘画,而不是理性型的。刘海粟这种融合中西的艺术创新思想,对于他来说是一以贯之的,他不仅将这种思想惯于教学中,更多的是运用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3.1思想创新
刘海粟本是文化大革命在美术领域中的一员主将。他在文化运动时,勇敢地表现出文艺家要求民主、渴望自由、崇尚科学的内在精神。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艺术思想非常强烈,表现出生命的冲动和勃发,开发感性精神。在他的一生艺术成就中,我们可以看出,刘海粟作品中突出了感性精神。刘海粟在重访法兰西时,他强调自己在接触西方绘画的同时一直推崇着中国文化。只是他在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基础上,接触西方的东西,再将它放入山水画中,在传统中进行创新。
刘海粟崇尚创造,反对摹仿,注重写生,但他不会按部就班地摹写所看到的物体。在学校里他也会经常组织学生出去写生,来引导学生通过写生研究客观世界,从这一点就知道他对写生的态度很认真。他在创作实践中,主张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加以效法,深入生活,热爱自然,但又不拘泥于自然的思想。在《谈造型艺术》一文中,他写道:“艺术的精神决不是在模仿自然,决不是仅仅在求得一片自然的形状,而是变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气质、情操与个性......”[4]他的这句话表明了自然对于艺术家来说只是种种的素材,想要将这些素材融合成一种新的生命,这就需要艺术家的自我创造。刘海粟的山水画虽然给人一种放荡豪迈的感觉,但是他还是遵循自然规律,继承山水传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刘海粟在创作山水画时,最注重的就是情感说和个性说。他曾这么说过:“艺术,必须联系人民的喜怒哀乐,反映时代的呼唤。”[5]刘海粟多次上黄山,实践写生黄山,每次画的风格都不同,他能体会到黄山所激发出来的情感活动。刘海粟对山水画不仅注重审美感,最主要的是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情感。画好山水画只停留在画出形状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进去,要找出画面中特殊的意境,难就难在如何将这种意境描绘出来,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俗话说得好,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要有所创获就必须更加的勤奋。从以上可见,刘海粟是在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上是经过自我完善的一位现代绘画家。
3.2风格创新
3.2.1线条
线条是中国形式组构中最为基础的语言元素。[6]线条本身是具有描摹性的,它和绘画能够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刘海粟晚年的山水画,他所运用的线条宛如龙蛇一般颤动,看起来十分有气势,有力量,他说过:“线条的美,我们要求它要有力量,有音乐韵律感。”[7]他画的松树就是有这种的感觉。
松树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受,在山水画中,松树也是最难画的一种题材之一,松树的苍劲很难描绘出来,然而刘海粟却将它描绘的淋漓尽致,《松树》(图1)中运用中锋线条勾勒出松树的树干,用水墨以面的形式来描绘松针,这种线面的交相辉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一种特殊的效果。这是刘海粟对于松树的了解,在他描绘山水时,用线也是不同的。例如《黄山青龙潭》(见图2),这幅是以描写水为主的,他运用线条的组合来凸显出青龙潭水的流动性。刘海粟中锋用笔,用一组一组的线条来描绘潭水,潭水在刘海粟的笔下宛如年轻女子欢快地嬉戏着,给人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当然在刘海粟笔下的黄山又是给人不同的感受。大家对黄山都很了解,说起黄山,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山的威严险峻,黄山上的山石每一块都不同,例如刘海粟绘画的《黄山》,刘海粟这幅黄山作品全是用线条来描绘的,墨色极少,这幅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显得惟妙惟肖,不仅显示出黄山的挺拔,而且在挺拔中不失柔感,刚柔并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