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蒙马特大街》的色彩与笔触
摘 要
本文从毕沙罗《蒙马特大街》作品中色彩与笔触两个层面着手,就绘画的光线、线条、肌理等进行研究,以及对《蒙马特大街》的构图与意境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了解毕沙罗的艺术特征,感受毕沙罗绘画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寻找毕沙罗油画对我未来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启发。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毕沙罗《蒙马特大街》色彩与笔触
目 录
1.引 言 1
2.毕沙罗的人文思想 2
2.1 坚持民族性 2
2.2 坚持人文关怀 3
2.3 对社会生存现状的反思 3
2.4 对社会文化现状的反思 4
3 《蒙马特大街》的艺术特征 5
3.1 色彩的真实自然感 5
3.2 笔触的亲切活跃感 7
3.2.1 线条的流畅感 7
3.2.2 肌理的丰富感 8
3.3 构图的稳定独特感 9
3.4 意境的真实传播感 10
4 毕沙罗油画艺术对我艺术学习的影响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1.引 言
绘画所涵盖的内容极其多样,是一门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学科。其中油画是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表达。在绘画中,其结构中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以及蕴含的色彩与笔触,在整体的绘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及当代绘画的不断变换,绘画中色彩与笔触的研究已经成为绘画艺术领域重视的一个版块。本文从毕沙罗《蒙马特大街》作品中色彩与笔触两个层面着手,就绘画的光线、线条、肌理等进行研究,以及对《蒙马特大街》的构图与意境进行简要分析,从而了解毕沙罗的艺术特征,感受毕沙罗绘画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寻找毕沙罗油画对我未来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启发。
2.毕沙罗的人文思想
2.1 坚持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艺术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民族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来自艺术家各自对传统的坚持,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艺术家对民族艺术因素的吸收、借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艺术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艺术的民族性相对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而言又是一个共性的概念。艺术家的“个性”是它的基础。没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就没有民族性艺术。所以倡导艺术民族性时必须同时提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忽视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而是在两者之中取得一个平衡。
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坚持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毕沙罗的绘画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遵循了坚持民族性的原则。
2.2 坚持人文关怀
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其他任何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都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绘画艺术在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印象主义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叶首先在法国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它以革新的姿态,将光色变化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实践之中,画家们极力主张到自然中去写生,去研究各种光源照射在物体上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并且彻底摒弃和摆脱了传统的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以及官方学院派的统治。画家们开始寻求摆脱文学对绘画影响的发展之路,更多地关注到绘画语言的本体性。在毕沙罗的绘画中,欣赏者可以感受到画家主张人性和个性的自由,追求真实的描绘事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文关怀。
绘画在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要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因此,以人为本,关爱人的这种理念始终贯穿于绘画的艺术表达过程。在未来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人性化的绘画表达将是不可忽视的主题。对于绘画而言,无论是理念或者是思想,一切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方便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求都是它的最终目标。
毕沙罗的绘画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描绘,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体现了他的一种人文关怀。
2.3 对社会生存现状的反思
绘画艺术在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中,经历了印象主义这一重要的发展阶段。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叶首先在法国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它以革新的姿态,将光色变化的原理运用到绘画实践之中,画家们极力主张到自然中去写生,去研究各种光源照射在物体上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并且怀疑传统艺术的客观再现性,认为传统学院派艺术在掌握了明暗方法之后就运用到一切物体表现上,是不符合色彩原理的。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毕沙罗的绘画实际是在绘画理念中融入了对社会生存现状的反思,从更深层面去研究绘画对社会现状的体现,从而主观表现毕沙罗《蒙马特大街》绘画的特点。作品中表现的内容是画家在繁复的世界中对于简约的追求,也是当代创作者坚持的一种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运用在创作中,这种内在的延续性都是其个人特点的显示。毕沙罗的作品体现了其对画面的独特表现,用单纯、朴素的哲学思想,将画面内涵的丰富性充分的表现出来,体现了作者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与表达。毕沙罗通过《蒙马特大街》作品的造型和绘画艺术,呈现出了自身文化、哲学思想的转化。
2.4 对社会文化现状的反思
毕沙罗的绘画实际就是在绘画理念中融入对社会文化现状的反思,从更深层面去研究绘画对文化现状的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本国的优秀文化艺术而且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要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点,既要学习和继承,又要创新和发扬。而且,在现在的社会,创新是最为重要的。现代人就应该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独立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品味。现在,就有许多画家继承和发扬了印象主义的光色表现方法,特别注重对景写生和互补色的运用,深刻影响了现代的艺术文化,为现代艺术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欣赏《蒙马特大街》这幅作品,我感受到了画家通过流动的画面,想要表达现代都市文化的快节奏运动。画面虽然呈现灰调子,但依然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从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印象主义虽然不被认同,但画家依然坚持自己信念,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3 《蒙马特大街》的艺术特征
3.1 色彩的真实自然感
色彩本身在艺术表现形式中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色彩中表现的平面艺术美感也是绘画在平面艺术中所必须坚持的原则。毕沙罗《蒙马特大街》作品(如图)通过和谐的比例、起伏的轮廓、流畅的线条、活泼的笔触以及色彩对比的有机统一,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思想和情感,表现一定的气氛、意境和格调。这种艺术性实际上也就是内化色彩的直观体现。在这种艺术美感的影响下,能够引发观众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绘画作品的兴趣,在审美认知上能起到促进作用。
毕沙罗《蒙马特大街》绘画体现了光线和色彩的结合运用,它并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主要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通过不同的光线、色彩、笔触、构图的选择,在同一画面效果中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特写就表示强调,大全景就主要旨在烘托氛围等等。第二,通过将同一个场景分割为不同的画面表现,也能起到强调以及烘托的作用。第三,采用不同的光线角度能够有效呈现出对于画面色彩的刻画以及氛围的渲染,通过角度的纵深能够展示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第四,色彩的表现是呈现《蒙马特大街》的光线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原有的审美取向的影响下,绘画的光线受到质感的影响比较大。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把光线理解为能够反应物质最基本的原始颜色来呈现,比较重视构图的呈现效果而忽略了光线的表现,认为光线的运用是以尊重现实和物质原有形态为主,创造性不大,但是绘画技术不断地革新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使得一些画家创造性的将具有科学特点的解剖学、透视法与感性的光色表现结合起来,科学性的创造了画面和谐的光色效果,这也突破了画家传统的认知,实现了光线使用在画面上的新突破,推动了光线使用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的发展。
光线的使用是尊重现实和物质原有状态的一种手段。在印象派注重光色效果的大环境下,光线的使用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象通过光线的描绘能够引起观赏者在视觉感受上的强烈共鸣,能够直接抒发作者胸臆,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色调上这幅画主要采用温馨的黄色色调,建筑和天空的颜色则带有浅浅的艳丽、明亮和轻快,给人的感觉是色彩搭配非常协调,略冷的观感表现了毕沙罗从容、理性、沉稳的处事风格。他用十分质朴的表现方式处理物象的光色效果,把对光的赞美和强调成为至高无上的原则。然而就抛弃了轮廓、明暗、体积和过多的细节,使得画面既真实生动又和谐统一。主张在观察方法和技法上从整体出发,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形与色的统一。光线在绘画过程中不仅是一种表现要素,更是创作者的思想宣泄的渠道,由于在视觉上光线能给人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会形成人在思想和意识以及情感上不同的触动和感受,从而形成不同的意境。通过光线的表现来呈现绘画创作需要传递的感情和思想以及需要营造的意境,当光线与所要传递的意境相符合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良好的传递效果。这幅作品所表现的光线效果给观众带来的审美观感是极其有质感的,让观赏者感受到了它的意蕴所在,不仅是超脱于物质存在,而是一种结合精神层面的光线使用,毕沙罗对于光线的感悟和运用是与当时绘画所处的时代、传统的文化以及审美思想都息息相关的,并且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绘画技艺和特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msx/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