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既是让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媒介,又是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工具,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0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现状,思考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策略,更有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缘由 1
(二)概念界定 1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2
三、研究过程 3
(一)研究对象 3
(二)研究方法 3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现状 4
(一)导语的使用 4
(二)提问语的使用 6
(三)讲析语的使用 9
五、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一)导语中存在的问题 12
(二)提问语中存在的问题 13
(三)讲析语中存在的问题 14
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对策与建议 15
(一)重视导语,丰富形式 15
(二)完善提问语,符合原则 16
(三)规范讲析语,弥补缺漏 17
结 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工具,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在小学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尽管小学语文教师都十分认真地准备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存在一定的问题,不符合教学语言应有的原则和要求,不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未能通过课堂教学语言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明确课堂教学语言的成分和要求,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二)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手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工具。
课堂教学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教学语言包括教师的课堂口语、书面语(包括板书)以及教师的体态语,狭义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口语。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口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化的工作语言,有着独特的特点以及要求,根据教师语言在教学活动中功能的不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主要包含以下三个不同的成分:
1.导语
是教师在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开始时所讲的话,也有人把它叫做开始语或起始语。它是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思路,经过认真准备和设计的教学语言,用于导入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导入语一般放在一节课的开始,用时较短,用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想和兴奋点迅速地引导到教学主体上来,对教学活动的正式展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问语
是教师在课堂中为提问题而使用的语言,提问语的使用往往依据教学活动的要求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提问来展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树立目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主动挖掘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可以说,提问语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最好的引导语。
3.讲析语
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说明、叙述和总结教学内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用来向学生传递知识内容、分析课文并给与学生的回答和思考及时的反馈。讲析语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的主要语言,是教师课堂中重要教学知识点的载体,帮助教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工作。
本研究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提问语”、“讲析语”的使用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呈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现状,发现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语文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帮助他们“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而课堂教学语言是完成语文教学、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工具,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自己对于课堂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二,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水平的提高。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现状,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对策与建议,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自身的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改善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完成,并最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保证。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语文教师,包括来自常熟市元和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10位小学语文教师,以及网上随机选取的10位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公开课竞赛的小学语文教师,年龄在25-40岁之间,学历专科以上。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进行研究。
1.文献法
从研究课题出发,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相关理论与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分析比较,呈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当前状况。
2.案例分析法
收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包括常规课、公开课等,通过对这些课堂实录进行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揭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观察法
通过真实课堂的教学观摩,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真实状况,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和成分,发现其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归纳分析。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现状
(一)导语的使用
导语位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用时较短,一般为1-5分钟,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将教学活动导入,让学生从课间休息的轻松状态迅速集中精神,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跟随教师的导语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基本能够运用这数分钟时间让大部分学生平静下来,注意力集中,听从教师的语言指令进行行为,完成导语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分两课时完成,教师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导语存在一定的差别:
1.教学第一课时导语的使用
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根据实际的教材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节来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形式十分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问导入,是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问题的设计一般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回答或者教师给出答案,自然导入新课。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第一课时的导入语: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f/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