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的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

2019-12-09 13: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的研究——以A幼儿园为例[20191209124412]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区域环境与材料,自主选择,自发探索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自主游戏活动。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本文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常熟市A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观察了区域游戏中环境的布置,教师的参与介入以及游戏后的评价这三方面的内容。研究发现教师对环境的布置比较欠缺,教师参与介入幼儿的时机和方式不太合理,教师的评价手段和内容比较单一。针对这些现状,本文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班区域游戏教师指导
Key words: Kindergarten’s senior class; Area games;Teacher’s guidance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课题来源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2
二、相关研究现状 2
(一)概念的界定 2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2
(三)国外的相关研究 3
三、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 4
(一)大班区域游戏中环境布置的现状 4
(二)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参与介入的现状 6
(三)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游戏评价的现状 10
四、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2
(一)大班区域游戏中环境布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2
(二)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参与介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3
(三)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游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5
五、解决对策和建议 15
(一)大班区域游戏中环境布置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6
(二)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参与介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6
(三)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游戏评价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7
六、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附录一 20
附录二 20
附录三 21
致谢 22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来源
游戏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游戏伴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也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在我国近100多年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园游戏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逐渐从直觉和经验上升到自觉的理论探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及了关于游戏的教育建议:“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当幼儿不知怎么加入同伴游戏时,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游戏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幼儿的游戏并不是随意的游戏活动,有指导的进行游戏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故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在实习和见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幼儿区域游戏在幼儿园是很受重视的,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会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游戏记录,也会对游戏进行一些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大多局限于游戏活动后的评价,对于游戏环境的布置以及活动中的参与介入、观察指导等是比较欠缺,在指导内容、参与介入和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笔者有必要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加强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指导的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域游戏以及区域游戏中的指导的相关内容,了解当前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对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
2.研究的意义: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权利。注重幼儿的游戏是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今的幼儿园虽然对区域游戏的开展极为重视,但教师对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确是十分欠缺的。因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调查研究幼儿园教师区域游戏指导现状,发现教师在指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策略的制定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游戏指导的重视。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常熟市A幼儿园大班的5个班级中的10个教师作为观察对象,以班级中的教师和实习生为访谈对象进行了非正式的访谈。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上搜索了大量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以及游戏讲评的期刊、报告,并与之前所学的有关于游戏指导的书籍、文献相结合,分析研究这些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研究现状。关于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书籍有:《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手册》、《学前儿童游戏》、《给幼儿园教师的一百零一条建议:游戏指导》等等。
(2)观察法:
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常熟市幼儿园在自然状态下开展的游戏活动进行了直接、非参与性的观察,观察教师对区域游戏的环境指导、教师的参与介入以及教师对游戏的讲评,及时做好记录和分析,根据记录到的事实,概括研究现象。
(3)访谈法:
在实习期间笔者通过与教师之间的非正式谈话,了解教师对于区域游戏指导与评价的认识和看法,并且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区域游戏环境的布置的看法。通过访谈去了解教师对区域游戏指导的认识、看法以及重视程度,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1.区域游戏的含义
区域游戏是幼儿户内自由游戏的主要形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
2.区域游戏指导的内容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游戏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教师在区域游戏的开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对游戏指导的内容做了研究。如下:
区域游戏的指导可以从环境、观察、参与及讲评四方面展开。邱学青在所著的《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活动,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第二,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第三,视游戏需要参与介入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第四,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刘小英认为:“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将三大游戏有机结合,采取开放式组织指导,开放坏境--增厚游戏的物质基础;开放指导--增强游戏的互动效应;开放评价--寻找游戏的快乐源泉。”
3.区域游戏指导的方式和时机
成人参与儿童的游戏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质量和游戏能力,但指导儿童游戏的方式和时机都对幼儿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游戏指导的方式、介入指导的时机等,国内外也有相应的研究及分析。刘焱所编著的《幼儿园游戏与指导》中也提到:“在确定幼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材料、平行游戏、语言指导、肢体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提供幼儿所需要的帮助。”
邱学青所著《学前儿童游戏》中也提及“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把介入游戏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入法。”
周欣的《事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一文中,根据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将教师与幼儿见的互动分为平行式、合作式与外部干预式三种类型。
陈建林关于《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方式的研究》的论文中对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教师教育观念与介入的方式的不同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效果有很大腾把游戏材料、空间安排和使用玩具的方式等因素分开进行研究,发现“改变坏境就可以改变儿童对空间的利用和选择游戏活动。”
(二)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著作是关注成人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作用,以下就是一些国外的相关研究:
萨顿·史密斯(1982)提出介入儿童游戏的程序:(1)参与并仔细辨别孩子的兴趣和技巧;(2)投入参与;(3)跳出孩子的游戏,做进一步观察。以上强调的是观察,可以与游戏指导方法配合使用。
韦斯腾把游戏材料、空间安排和使用玩具的方式等因素分开进行研究,发现“改变坏境就可以改变儿童对空间的利用和选择游戏活动。”
法伊夫·铂金斯(1979年)认为:“也许安排早期儿童的环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游戏活动,和进行相互交往,是能够也应该让幼儿教师掌握的一种技能。”
Kitson的研究表明“成人参与游戏可以丰富儿童的游戏经验,成人参与游戏还使得游戏对儿童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发挥到最大化。”
赫恩索(1980年)发现:当儿童接收成人建议时,他们进行象征性游戏的水平就更高了;儿童所有的玩具简单时,成人的建议就越有促进作用。这反映了教师正确参与游戏的重要性。
但也有一些研究表述了成人参与幼儿游戏给幼儿游戏带来负面的影响。Wood(1980)研究发现许多成人会把游戏与真实的生活混合在一起来指导幼儿的游戏,若运用的语言不当很可能会打断儿童的游戏。Reynolds和Jones在研究中指出过于热心的教师干预会中断儿童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事件,这种对儿童游戏的打扰行为通常会对游戏情节造成破坏性影响,致使儿童停止游戏。
综上所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指导对幼儿影响的正面与否,与教师的指导内容、指导方式和时机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而,对于教师指导现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且迫切的。
三、 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
笔者将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分为隐性指导和显性指导两方面,隐性指导是指教师将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材料等事物之中,通过这些事物对幼儿产生影响以此达到教育目的的指导。如教师的游戏准备,对游戏环境的布置等;显性指导是指能看到的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的互动,给幼儿带来直接影响的指导。如教师在游戏中的参与介入以及游戏后的评价等。
(一)大班区域游戏中环境布置的现状
笔者在该幼儿园实习期间,观察了该幼儿园大班的84次区域游戏活动。笔者将区角环境的布置内容分为:
1.墙面环境的布置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大多区角都会有背景墙面的设置,在幼儿园中教师会对区角背景墙面进行更换或布置,如“理发店中‘镜子’皱了之后用银色即时贴进行更换”;对“娃娃家”中的墙面进行重新布置,换成新的布艺背景,使“娃娃家”看上去更温馨等。根据笔者与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在幼儿园中教师对于墙面的布置大多是在每年的寒暑假或每学期开学后的一两个星期内进行的,以教师制作布置为主。有些教师认为“幼儿能画点画挂在墙上就不错了,他们能干什么?”也有教师说“我们墙面布置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放学后,如果还要幼儿参与,他们动作慢,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虽然墙面环境的布置比较耗时耗力,但是幼儿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能使幼儿活动满足感。
2.游戏材料的投放
教师在幼儿有需要或进行了有特点的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后会在区角中投放一些游戏材料,如“幼儿园开展了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后,在菜市场内投放了一些萝卜之类的蔬菜”。笔者在三个月内观察到教师进行了23次的游戏材料的投放。
笔者根据教师投放材料的区域,将区域游戏中的材料分为益智玩具、角色游戏材料、表演游戏材料、建构游戏材料和阅读材料五种。如:教师将材料投放入角色游戏区中,那么这一材料我定义其为角色游戏材料。
表1 投放材料的种类
材料种类 益智玩具 角色游戏材料 表演游戏材料 建构游戏材料 阅读材料
投放次数 0 11 4 8 0
由表1可以看出来,教师以角色游戏材料和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居多,益智玩具和阅读材料没有进行投放,五种材料的投放中存在十分大的悬殊。
3.新游戏区的开辟
笔者观察到有的教师在一些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活动进行过后,会根据活动的内容和主题,在游戏区开辟新的区角,这些区角有的比较灵活有的是固定的区角。如“有的班级在进行‘地震来了我不怕’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以及幼儿园组织的地震演习后,教师便开设了‘消防员’的区域游戏活动”。笔者在三个月内对五个班级的区角进行了观察,发现总共只有增设了3个新游戏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教师进行了非正式的访谈:
笔者:你们教室的区角会变吗?
教师:区角不会怎么变的。
笔者:那么区角的增设呢?在上完一些主题课程之后会增设区角吗?
教师:一般区角不会变动,但是会在上完课后在区角中投放材料。
笔者:为什么不怎么增设区角呢?区角应该挺重要的,而且你们的区角不多。
教师:教室小,外面走廊也放不下多少区角。
根据笔者的观察,笔者发现该幼儿园教室确实并不大。以下是教室结构:
由该教室结构图可见,教室的面积和走廊面积都不大,教室的面积大约在55平米左右,走廊的宽度也只有1.5米左右,对于新游戏区的开辟确实非常不容易。由图也可以看到,教师对于游戏区的设置并不合理,安静的阅读区和吵闹的超市放在一起,安静的医院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的搭配显然不合理,不利于幼儿游戏开展。
(二)大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参与介入的现状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笔者对该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对游戏的安排、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以及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都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1.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安排
笔者对所观察到的84起区域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的安排情况进行了记录,将游戏的安排分为了教师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为幼儿选择以及教师分配后剩余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为幼儿选择: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选择中,教师会为幼儿选择哪种游戏进行活动,有时教师为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如让第一组去玩菜市场,第二组去玩理发店,以此类推。有时教师会直接点名哪几个幼儿去玩哪个游戏,以此来分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f/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