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及其指导研究

2019-12-09 13: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及其指导研究[20191209124015]
摘要: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积木、积塑、花片、沙、石、水、土、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等)进行物体构造的游戏。幼儿每天都会进行结构游戏,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的局限性,大部分幼儿的结构造型能力不是很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关系到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能否实现。本研究选取本人在实习过程中所在的苏州高新区S幼儿园大班部分幼儿以及6名大班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旨在了解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及其教师指导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班幼儿结构游戏质量的相关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班结构游戏教师指导建议
目 录
前言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一)结构游戏的研究 2
(二)关于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的研究 3
1、结构游戏中教师材料投放 3
2、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4
3、结构游戏的讨论建构指导 4
三、 研究方法 5
(一) 研究对象 5
(二) 研究方法 5
四、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及其教师指导现状 5
(一)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现状 5
(二)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 6
(三)大班幼儿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现状 7
(四)大班幼儿结构游戏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8
五、提高大班幼儿结构游戏质量的相关建议 9
(一) 创设良好的结构游戏环境 9
(二)重视教师对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10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及其指导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教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各种教育理念的出现,人们对“游戏”教育功能的认识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深入人心,游戏被看成是儿童的一种天性行为,但它又不可避免地受制于现实的生产、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且成人社会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常常构成其源泉,其中以结构游戏居多。在西方,许多哲学家教育家提出了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一系列符合幼儿发展的结构玩具的教材。国内对于游戏教育的研究较晚,但积极学习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研究改进,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游戏教育。现今,幼儿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结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也是幼儿园非常普遍的一种游戏形式。幼儿每天都会进行结构游戏,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的局限性,大部分幼儿的结构造型能力不是很强。这时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会存在问题,比如: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每次都有作品,便做过多的硬性规定,或者就直接告诉幼儿要做什么,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如何对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才是有力于幼儿发展的,这都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观察和研究。因此,了解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及教师的指导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幼儿结构游戏的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由此表明游戏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受到普遍认可。而结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也是幼儿园非常普遍的一种游戏形式。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积木、积塑、花片、沙、石、水、土、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等)进行物体构造的游戏。目前,幼儿园常见的结构材料是积木、积塑、花片,所以现在,积木、积塑是结构游戏的主要形式。在结构游戏中,儿童即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形式,又可以把自己思维中想象的物体具体化。因此,结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此外,研究者在见习及实习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现象,感受颇深。幼儿每天都会进行结构游戏,但由于幼儿认知能力以及思维的局限性,大部分幼儿的结构造型能力不是很强。在研究者观察到的一次结构游戏中,大部分幼儿只是单独摆弄积木、积塑,如:一群小女孩将花片分别作为饼干和钱币,来进行饼干交易活动。当然,也有部分幼儿进行积塑造型,但每次摆弄的造型都是一样的,不会进行新的尝试或者将原有造型进行改善;搭积木的幼儿人数固定,很少能够搭出完整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教师的提醒的一句话就可能导致游戏的顺利进行,如:一次又是“饼干交易时间”老师经过时说了一句:“你们的饼干怎么都是一样的?我在其他地方看见了好多漂亮的饼干哦,有花型的,有动物造型的呢。”幼儿听见以后,觉得自己的“饼干”太没特色了,便开始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饼干”。由此可见,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丰富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决定着游戏的内容及反应现实生活的深度。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幼儿丰富印象,积累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结构游戏。
最后,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会存在问题,比如:教师为了让幼儿能够每次都有作品,便做过多的硬性规定,或者就直接告诉幼儿要做什么,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如何对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才是有力于幼儿发展的,这都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观察和研究。
鉴此,本研究课题旨在观察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进行情况及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了解大班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能力以及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另一方面观察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根据结构游戏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以及游戏的结果,分析教师指导方法优劣性,并能够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于幼儿结构游戏的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结构游戏的研究
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这些结构游戏材料包括积木、积塑、花片、沙、石、水、土、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等。在结构游戏中,儿童既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形态,又可以把自己思维中想象的物体具体化。因此结构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现今,幼儿园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着充分证明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结构游戏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要知道在多年前就有教育家都提出了结构游戏的重要性,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提出:“一个想做好的建筑师的人,必须把他的游戏时间花在搭玩具房屋上......我们应该尝试利用孩子们的游戏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期望,而这些活动是他们长大成人时不得不去从事的。”柏拉图将孩童时的模拟游戏与成年人的相关活动联系起来,把游戏当作锻炼未来生存技能的一种方式。搭建房屋的拟真游戏与现在的积木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够帮助他们搭建出很多奇思妙想的东西,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在柏拉图之后,也有很多教育家阐述了相同的观点,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活动,在《母育学校》中提出儿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泥土、木片或石块搭盖小房子,以此显示他们建造房子的一种初步建筑术;德国教育家格兹姆特对可以单独玩耍的积木推崇备至,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搭建各种房子、车站,这使儿童的想象及幻想空间得到无限延展;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于1850年公布的恩物体系中,第3、4、5、6种恩物都是积木,福禄倍尔认为,通过这些积木游戏,能够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一步理解部分和整体的概念;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为儿童设计的感觉教育的教材中,“粉红塔”、“棕色楼梯”等都是积木组成的,蒙台梭利认为通过对这些积木的操作,能够对训练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作好直接的准备。我国陈会昌等在《采用结构玩具教学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中也表明:选用需要较复杂动作,具有“多机能对象替代作用”的积塑构造玩具,有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关于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的研究
1.结构游戏中教师材料投放
(1)物质材料
简凌云在《浅谈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教师在结构游戏的指导中存在着提供材料不适宜以及没有及时更新材料的问题。周红梅在《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中也提出在结构游戏中,游戏材料不丰富的问题。
“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是游戏的物质支柱,玩具材料的提供与儿童游戏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若给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儿童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时就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行为特征,但并非给幼儿提供越多越好的材料就好,提供的游戏材料应具有教育性、可操作性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随着幼儿的年龄变化,幼儿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也会产生变化,应及时更换材料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2)经验材料
徐咏梅在《浅谈在结构游戏中对幼儿的引导中》提出:游戏前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朱章叶在《结构游戏的意义及其指导》中在结构游戏前的准备中提出“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丰富印象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决定着游戏的内容及反应现实生活的深度。”在游戏前要做好各种准备,丰富幼儿的见识,开拓幼儿的视野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作品得以丰富。
2.结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周红梅在《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中提出,“教师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和技能上的缺乏,在指导结构游戏时,出现缺失、放任、包办现象。”蔡蕾在《浅谈教师对结构游戏的指导》中也提出在结构游戏指导中教师的硬性规定及讲解示范过多,幼儿的主动创造少。
在幼儿园游戏时间,有时候幼儿自己在玩,教师完全不管,也有时候,教师会过来帮幼儿将成品摆好,并告诉他这个应该这样做,可是你会发现,幼儿在他的下次游戏中还是用这自己的方式在摆弄玩具,对于教师上次的“教导”完全忘记,显然这样的做法不能使幼儿游戏达到所预定的目标。冯毅在《在结构游戏中教师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中提出:“指导并不是代替,指导是应根据幼儿完成的程度,对出现的偏差给以点拨,启发幼儿思考,幼儿自己纠正,完成组装。”
3.结构游戏的讨论建构指导
讨论建构指导是指“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的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建构新的经验体系的方法。”简凌云在《浅谈幼儿园结构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教师在结构游戏中存在着评价方式不适宜的问题;周红梅在《当前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中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简单、评价语言笼统或不准确等问题。
朱章叶在《结构游戏的意义及其指导》中提出:“结构游戏结束后的欣赏、评析活动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使孩子互相学习,深化对建构物的认识,促进结构技能的提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及审美能力,以及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等”。从此可看出游戏结束后的指导评析对幼儿游戏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对教师如何指导进行的研究,但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众多,教师对其的指导策略也要随着情况而变化,所以本研究希望通过本人的观察研究能够对结构游戏的指导问题能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人在实习过程中所在的苏州高新区S幼儿园大班75名幼儿及大班6名教学老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深入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对幼儿园结构游戏开展的状况进行直接的和全面的研究,力求获得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观察法:采用了直接观察(选取幼儿园5个大班,每个大班随机选取15名幼儿为观察对象,在幼儿进行游戏时,观察者在一旁观察整个游戏过程,并将过程以白描的形式记录下来);参与性观察(如:幼儿在进行橡皮泥活动时,观察者与幼儿进行了交流,并参与了橡皮泥活动)。
访谈法:选取该s幼儿园6名大班教师为访谈对象,了解了本班教师对于结构游戏指导的看法,并学习了相关指导经验;对个别幼儿进行的访谈,向幼儿了解他们进行结构游戏的经验从何而来,教师平时有没有相关的活动和对游戏的指导。
四、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及其教师指导现状
(一)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现状
1.结构游戏时间
观察者所在幼儿园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时间固定为三个时间段:早晨来园7:40-8:10;自主性游戏10:10-10:40;下午活动3:00—3:30。
2.结构游戏材料
观察者在幼儿园所观察到的结构游戏材料分为桌面结构游戏材料和大型结构游戏材料两种,桌面结构游戏材料有小积木(一套长方形积木)、花片(大雪花片、小雪花片)、积塑(建筑类积塑)、辅助材料(橡皮泥);大型结构游戏材料是大积木(一套各种形状的积木,有长方形、圆弧形、三角形等形状)。
3.结构游戏组织
经由观察者的多次观察,教师组织结构游戏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固定小组法,主要用于桌面游戏,教师将桌面结构游戏材料统一放在一个架子上,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拿取结构游戏材料,规定幼儿只能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幼儿;第二,临时分配法,主要用于大型结构游戏,教师在自主性游戏活动时临时选出几名幼儿去进行大型积木的创建活动。
4.幼儿结构游戏活动
经过对s幼儿园结构游戏三个月的观察记录,观察者总结了该幼儿园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状况:
早晨来园时,幼儿到指定区域挑选结构游戏材料,回到自己的小组进行游戏,后到的幼儿直接进小组使用已选定的材料进行游戏,时常出现不喜欢本次材料的幼儿讲话、追闹的行为,迟到的幼儿错失结构游戏机会。
自主性游戏时,由于大型结构游戏的材料少和进行大型建构的固定空间小的问题,教师每次随机选取六名幼儿进行大型建构活动,每个幼儿大概一周有一次大型建构机会;大型建构游戏区域旁边是自选商场,幼儿容易被旁边“繁华热闹”吸引,搭建活动常常半途而废。
下午活动时间教师一周会组织1-2次橡皮泥活动,由于班级的橡皮泥在游戏结束后没有保存好,70%的橡皮泥变硬,增加了橡皮泥塑形的难度,分配到硬的橡皮泥的幼儿,玩橡皮泥时不能随意的捏出自己所要的形状,对橡皮泥活动的兴致降低,一直重复着搓圆、压扁的动作,并出现讲话、追闹现象。
(二)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
根据观察者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现状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在园期间的结构游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结构游戏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将结构游戏安排在早晨来园时间段,由于幼儿来园时间的不稳定性,大部分幼儿没有充足的结构游戏时间;下午活动是在幼儿吃完午点和幼儿离园之间,这两个时间点都不稳定,游戏时间大大缩短,导致幼儿真正进行结构游戏的时间减少。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f/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