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调查研究

2019-12-09 13: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调查研究[20191209124022]
内容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传统的科学教育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的过程。科学发现室提供了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各种物质材料,也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空间,很好地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因为,拥有一个设施齐全、管理良好的科学发现室意义重大。
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对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存在材料不齐全、区域空间狭小、活动组织不良、欠缺日常管理、教师对科学发现室认识片面等问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最后从丰富材料种类、增强空间利用率、改善活动组织效果、健全规章制度、转变教师的认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社会各方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投入幼儿教育的重视,使其成为高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调查研究
目 录
一、选题缘由 1
(一)问题的来源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二、相关研究 2
(一)关于科学发现室价值的研究 2
(二)关于科学发现室材料投放的研究 2
(三)关于科学发现室空间设置的研究 3
(四)关于科学发现室的其他研究 3
三、研究过程 4
(一) 研究对象 4
(二) 研究方法 4
四、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现状 4
(一)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认识 4
(二)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投放现状 6
(三)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设置现状 7
(四)科学发现室的活动组织现状 8
(五)科学发现室的日常管理现状 10
五、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存在的问题 10
(一)教师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教育意识 11
(二)材料投放种类不齐全,缺乏新颖性 11
(三)空间利用率低下,缺乏分区意识 11
(四) 活动组织不够到位,教师缺乏指导意识 12
(五)缺乏规章制度和定期的日常管理 12
六、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2
(一)转变教师认识,加强教育意识 13
(二)丰富材料种类,及时更新补给 13
(三)增加空间利用率,适度分区调整 14
(四)改善活动组织效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14
(五)健全规章制度,改进日常管理 15
七、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一:关于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调查研究的访谈提纲 17
附录二:关于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调查研究的观察记录表 18
致谢 19
一、选题缘由
(一)问题的来源
“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而在21世纪这个越来越重视科学的时代,一个不能掌握和运用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几乎就像文盲一样,很难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幼儿抓起,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为将来的科学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科学部分的目标也明确列出了五点,可见科学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接受科学教育,如何促进幼儿的科学发展,这个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
笔者也曾细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查阅了不少文献资料并通过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观察,笔者认同“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一说法。该观点中提及“探究具体事物”、“解决实际问题”,这让笔者联想到了杜威主张“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杜威把经验看作是世界的基础,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历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笔者理解为科学教育的灌输是幼儿通过自主探究从而发现掌握一定的经验。幼儿主动的探究学习比“填鸭式”的灌输更有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这再一次强调了幼儿应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大多停留在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中知识的灌输,幼儿学科学就成了“听”科学、“识”科学。因此,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注意力并不是十分集中,也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科学探究意识。但是,笔者观察到,在幼儿进入科学发现室进行科学学习时,幼儿的表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变得主动积极起来,脸上流露出愉快的表情,他们开始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东西,开始探究事情的因果联系,反复地尝试,不停地操作。这让笔者顿悟,科学的学习果然还是靠幼儿自发的探索来获得比较好。但是幼儿园中能让幼儿园进行自主探究的科学学习场所数量有限,除了班级的自然角以外,真正有规模、能供幼儿自主选择探索的一块区域就只能数科学发现室了。科学发现室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的材料,具备相对轻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够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选择活动内容,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质意义上真正自主的科学探索。
既然科学发现室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具备很多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但是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只是一个摆设,或者利用率相当低,而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科学发现室,连科学角也不具备。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觉得有必要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现状及使用开展此次调查研究,旨在发现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创造更好地条件,进而推动幼儿的科学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试图通过了解和记录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现状及使用,分析目前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材料的投放现状、空间设置现状、活动组织现状和日常管理现状等的深入调查,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有效使用提供策略和建议,以丰富和改善幼儿科学学习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进而使幼儿全面发展。同时,本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社会各方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投入幼儿教育的重视,使其成为高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
二、相关研究
(一)关于科学发现室价值的研究
张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科学发现室对学前幼儿学科学具有特殊的作用。“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较大、材料丰富,幼儿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科学发现室提供的材料不按年龄阶段加以区分,更适于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保证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探索。科学发现室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科学发现室能充分展现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使幼儿在过程中的得到满足。”虞永平教授也指出科学发现室是西方学习理论和幼儿教育理论在幼儿科学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我国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上述研究来看,笔者也认为科学发现室无论是对幼儿学科学,还是对教师的幼儿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关于科学发现室材料投放的研究
王颖、么娜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材料投放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他们指出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物,它本身的特性及其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方面的发展。而他们调查中发现很多幼儿园的材料投放单一,缺乏变化,使用周期长。姜淑兰则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要有五大领域的设置,为提供幼儿各学科材料,包括:数学科学材料、物理科学材料、化学科学材料、生物科学材料、农业科学材料、工业科学材料以及高科技材料。他还分别对这些学科材料进行了罗列归纳。张俊指出教师设计和提供的材料应新颖有趣,操作方式简便易懂,结构简单且可探索,种类和数量充足。笔者参考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有的研究还指出科学发现室的材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和补充,教师应成为材料的控制者。
(三)关于科学发现室空间设置的研究
王丽指出科学发现室应设置适宜区域,唤醒幼儿创造意识。他认为科学发现室的场所应选择在一间宽敞、明亮、安静的活动室内。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设置应充分尊重幼儿意见,师幼合作进行活动室的规划设计,创设出几个富有特色的科学活动区域:有趣的小小实验区、好玩的猜想动手区、可爱的标本展示区、安静的科学阅读区。笔者认为好的空间设置能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动静分去合理能营造怡人的氛围,提高幼儿学科学的效率。
(四)关于科学发现室的其他研究
在科学发现室的活动组织方面,张俊指出教师的作用最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自主性的维护——既要激发个人的自主探究愿望和自主探究过程,又要维护科学发现室的良好秩序,以保证每个幼儿的最大程度的自由。他还指出每次活动一般在30分钟左右。周晓燕指出,引导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有:静待法、材料沟通法、语言沟通法、行动沟通法。
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更适宜科学发现室呢?教师创设主题活动与儿童自由分组相结合,被不少幼儿园认为是最佳选择。这样既满足了班级内大部分孩子的主题探究兴趣,也给孩子自由探究预留了空间。教育部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周建建议的科学发现室探究方式是结构式探究。他建议科学发现室在给出实验步骤之后,将结论改成问题。教师提供多层次和结构的操作探究材料,让儿童观察现象,搜集证据,自己来总结结论,并进行相应记录。
综上所述,从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研究状况来看,研究的内容侧重在科学发现室的价值、材料投放、空间设置、活动组织等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从研究方法看,大多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深入科学发现室进行实证研究不多。从研究视角看,以教育学视角为主,研究视角还不够开阔。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本研究从常熟市公、私立幼儿园,省优质和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7所幼儿园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自编的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随机抽取各园的幼儿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并在经得允许的情况下,使用录音设备、笔记等方式记录访谈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笔者从中文期刊网搜索了关于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期刊、报告,结合自身积累的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各方面的认识,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维度的划分与整理,归纳总结出已有的研究现状。
2.访谈法:笔者事先做好充分的访谈准备,与被访谈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实习、见习,向常熟市各幼儿园教师了解当前幼儿园科学发现室开展状况及她们对此的认识;在幼儿在科学发现室进行科学活动期间,通过与幼儿园的交谈,了解幼儿使用科学发现室的真实状况。
3.观察法:在一般日常的自然状态下,对各幼儿园参与科学发现室活动的幼儿进行直接、定期、开放式、非参与性的观察。观察记录各幼儿园科学发现室材料投放现状,包括材料投放的类型、材料更新的时间等。观察测量科学发现室的面积,区域设置情况。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发现室活动时,及时做好对教师组织活动的记录,并观察记录各幼儿园对科学发现室的日常管理现状。通过调查观察到的事实,概括研究现象,使之上升到理性程度。
四、常熟市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现状
(一)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认识
本研究对常熟市多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在与各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个教师都认为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但却对科学发现室的存在的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
图一 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重视程度
从图一中我们不难看到,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科学发现室有必要存在,但依旧有一些教师认为科学发现室存在与否无关重要,小部分教师甚至认为科学发现室不存在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认为科学发现室的存在对幼儿科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笔者通过与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许多教师片面地理解了科学发现室的重要性。当问及科学发现室有什么利用价值时,教师最主要的回答是科学发现室提供了幼儿玩乐的场所。以下是笔者某次访谈的部分内容:
笔者:“您认为科学发现室有必要存在吗?“
教师:“科学发现室是必须存在的,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幼儿园,这是硬件设施里必须具备的。对幼儿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
笔者:“您说它对幼儿来说也是必要的,那么科学发现室它有什么价值吗?”
教师:“价值很多,譬如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啊,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啊。”
笔者:“既然科学发现室有这么多好处,那幼儿园经常开展科学发现室的活动吧?”
教师:“一个月一次,我们要轮流的。”
笔者:“您认为一个月一次这样的次数太少了吗?还是应该更多的利用科学发现室?”
教师:“一个月一次足够了,小孩子们在那里太兴奋,比较难以管理,而且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整理起来也很麻烦。最近我们学校的科学发现室在装修,我们班幼儿两个月没有去科学发现室了。”
笔者:“两个多月没有去科学发现室活动,对幼儿科学发展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吗?”
教师:“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科学发现室对幼儿的实际发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娱乐的场所,在那儿进行科学教育氛围好一点罢了,就算不去也没事的。”
以上只是笔者和某位教师的部分访谈内容,它反映出该幼儿教师对科学发现室的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了解。而通过整理访谈记录,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有着和以上教师一样的认识,认为科学发现室或提供了幼儿活动的区域或活跃了教学氛围,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是她们没有深刻地意识到科学发现室的重要意义,更没有涉及科学发现室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科学发现室的材料投放现状
丰富的物质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基础。新颖有趣,结构简单且可探索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探索与发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笔者就调查整理的资料,可以把调查的幼儿园科学发现室中的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 供幼儿探索的材料:
(1) 光学材料,如哈哈镜(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万花筒,三棱镜,可以叠加颜色的彩色塑料片等。
(2) 声学材料,如纸杯电话,沙球,音叉等。
(3) 磁性材料,如各种磁铁做成的玩具,指南针,圆形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等。
(4) 力学材料,如滑轮,各种材质和同种材质不同粗糙程度的斜面板等。
(5) 自然材料,如沙、粘土等。
2. 供幼儿进行科技制作等操作活动的材料:
(1) 各种小工具,如剪刀,锤子,钉子,螺丝,扳手,钳子等。
(2) 各种测量工具,直尺,三角板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f/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