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供求视角下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研究【字数:12518】

2024-02-25 12: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庞大,对于中国实现城镇化、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当前农民工所面临的巨大的问题便是就业问题。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供求两个视角,通过供需差距分析法来研究农民工就业能力,分析提炼出农民工构成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找出农民工就业能力缺口,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农民工就业水平和质量,解决农民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 文献回顾 2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2
(二)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2
二、农民工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 3
(一)编码过程与模型构建 3
1.编码过程 3
2.模型的构建 4
3.信度检验 4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5
1.关键词频率统计 5
2.各维度划分与统计 5
3.各维度在不同类型企业分布情况 5
三、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供给分析 6
(一)数据特征 7
(二)匹配分析 7
1.组织匹配 7
2.岗位匹配 8
四、供需差距分析就业能力缺口 8
(一)组织匹配 9
(二)岗位匹配 9
五、供求视角下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9
(一)加强企业形象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员工企业认同感 10
(二)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发展创新型高技术人才 10
(三)农民工个人加强就业能力的提高,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3
供求视角下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研究
引言
本文从供需差距分析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研究,揭示目前我国严重的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找出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之间的缺口,为国家制定有关的劳动市场政策、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一、 文献回顾
我国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对于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总体偏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社会效应和政策建议等。结合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就就业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在对就业能力的研究方面,我国总体研究数量偏少。并且,对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对象多半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上。基于这些原因,我国在对农民个体的就业能力研究上尚有所缺乏。在国内研究该问题的学者中,周其仁于上世纪90年代末便提出农民工抓住就业机会的能力取决于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一观点,较早地对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研究,他认为在农村、乡镇劳动力向城市的定向流动与大量集中、城市企业改革引起的城市劳动力失业和再就业二者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可能将面临严峻的城市就业形势。在一段时间内,城乡劳动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质量竞争可能将替代我国城市化的数量扩张。对于重庆市农民的就业能力,他从农民群体工作经验、农民文化知识素养、小农意识和农村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描述和解释。[1]随后,有部分学者开始对农民工就业能力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融入、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农民工身份认同、农民工关系网络社会资本、农民工代际特征等角度切入。
对于就业能力Fugate, Kinicki和Ashforth (2004)认为其是一个包括“职业识别、个体适应性及人力和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的心理社会建构。而Van der Heijden(2006)把就业能力分为职业专长、期望、灵活性等五部分。[2]“全面的就业能力”概念由Ronald W.McQuaid和Colin Lindsay(2005)提出,他们认为从这样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能更好地使研究者识别影响个人获得就业的全景性因素。相应地,他们认为“全面的就业能力”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技能、心理状态等个体因素,家庭环境等个人环境因素以及就业政策、宏观因素等外部因素。[2]综合而言,这几位学者为超越传统供需争论的就业能力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
(二)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的研究不够充分,大多数学者认为农民工就业能力由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个人特质与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构成,仅注重从学历等受教育程度方面来衡量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大小。罗恩立(2010)采用两种方法对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行分析,一种是Delphi专家咨询法,另一种是AHP层次分析法,他认为包括微观个体指标、中观环境指标、及宏观支持等在内的三个方面是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三大构成要素,参考Fugate的就业结构理论,认为农民工就业能力包括个体适应性、职业认同、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四个方面。[1]综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农民工就业能力涵盖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容,包括个体、家庭、政府、社会等各个层面。
国外学者也对就业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S Mancinelli和 M Mazzanti(2010)认为培训、教育与就业能力相关,同时劳动力市场政策也影响着就业能力,政策设计应侧重于加强人力资本,解决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可能是解决就业水平提高和教育水平与就业之间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高水平的教育增加了被雇佣的概率,劳动者的具体体现为资本相对较多。“反应灵敏度、年龄、教育程度对农民工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反应灵敏度及教育程度与就业能力成正相关,中龄农民工就业能力普遍较强”。(BVD Heijden,G Notelaers,2018)
基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定义及构成因素的研究,可以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构成划分为个体适应性、胜任力、价值观、经验技能、潜力五大维度,下文将在此划分的基础上从供求视角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2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