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研究基于比较的方法【字数:15886】

2024-02-25 15: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结果具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不如非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有较大影响,其中以家庭的而影响最大。而家庭的教育水平、文化氛围和对子女的支持投入程度是重要的原因,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和教育期望,家庭文化氛围影响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家庭对子女的物质、学业和情感的支持程度对其社会化也有重要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文献回顾1
(一)社会化的研究状况1
1.国外研究状况 1
2.国内研究状况 2
(二)留守儿童的研究状况2
1.国外研究状况 2
2.国内研究状况 3
二、研究设计3
(一)概念界定3
(二)研究方法3
(三)研究地点概况4
三、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会化情况的差异4
(一)性格与行为特征5
(二)生活技能5
(三)社会交往5
(四)社会规范6
(五)生活目标6
(六)小结6
四、社会化差异的因素分析7
(一)学校对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7
(二)社会对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7
(三)家庭对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的影响8
(四)小结11
五、结语 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研究
——基于比较的方法
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对留守儿童及其社会化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化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有关社会化的理论经历了不断地发展。迪尔凯姆认为:“人必须具有社会人格的原因: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的培养,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吉登斯在他的社会化理论中指出,“人们把社会化看作是一种社会或社会特征——社会心理状态——在相互关联的人之间发展”[9]。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儿童社会化研究中,学者们特别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学理论的丰富,社会化研究的视角也越来越多。冲突变迁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相比,冲突变化理论在解释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变化和冲突方面更具说服力。符号互动论。米德的互动论认为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联系的,互动理论对理解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作用[10]。
2.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社会化研究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与机制、影响因素分析、电视和网络的作用等几个方面。
社会化理论与机制。社会化的核心是探讨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及其影响机制,各种社会化理论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核心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释[11]。风笑天从双向社会化和终身社会化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类社会化过程的特征。金盛华着重研究了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机制[12]。张生康主要分析了青年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化机制[13]。
影响因素分析。人的社会化过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等,通过这些群体的规训和影响,儿童才得以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11]。李萌研究了儿童社会化中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并分析了围绕该理论的争论,指出群体社会化对儿童社会化研究有一定促进作用,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14]。
电视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宋绍成分析了网络媒介的传播机制和点对面的单方向的传播之间的区别,并指出网络传播一系列的特点,如交互和匿名、个性化表达、多媒体终端并且没有中央的监管控制,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因而接受者的被动性降低,自主性增强,如果使用不当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15] 。
(二)留守儿童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状况
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很复杂。国外学者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留守儿童的成因、分布位置和规模,以及留守儿童在教育、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影响。
(1)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有着复杂的背景和产生原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情况也不同:一些学者发现,尽管欧洲也发生了大量的农村到城市的移民,但是这部分移民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并能在当地获得较为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孩子不会与父母分离;在发展中国家,对于留守儿童这一代来说,存在着更多的制度障碍[1]。
(2)数量大小和分布。世界各国对留守儿童规模的统计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从区域来看,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统计数字显示,移民留下的儿童人数很高,而且还在急剧上升。例如,Coronel和Unterreiner[2]通过人口普查估计,菲律宾留守儿童大约有八百万。根据对拉丁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调查,10.5%的儿童父母是移民工人,35%的多巴哥和牙买加儿童父母是外出打工者[3]。西非地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占到了33%。从现有的研究和数据来看,发展中国家是留守儿童主要产生地,即亚非拉地区。留守儿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分布的特点,客观上反映了世界经济在地理上的分布。
(3)留守经历对儿童的影响。有部分学者认为, 父母挖出务工带来了经济上的宽松,可以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但多数研究表明,留守的经历会导致家庭功能的缺失,以至留守儿童难以适应社会[4]。在教育方面,家庭经济条件好,孩子们的辍学率就低,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承担更多的家务,对儿童的教育医疗卫生有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低于留守儿童[3]。在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者认为和父母分离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和发展 [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3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