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代际差异研究以高淳县漆桥村为中心的考察【字数:10886】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文献述评 3
(一)婚姻家庭观的研究 3
(二)代际差异研究 4
(三)文献述评 5
二、研究设计 5
(一)概念界定 5
(二)研究方法 6
三、择偶观与离婚观 6
(一)择偶观 7
(二)离婚观 7
四、生育观 8
(一)生育目的 8
(二)家庭教育 9
五、家务分工与家庭决策 9
(一)家务分工 9
(二)家庭决策 10
六、原因分析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女性婚姻家庭观的代际差异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县漆桥村为中心的考察
引言
中国几千年来的婚姻观一直是以周礼、儒家文化婚姻礼制为基础的,在长久的社会变迁中并未消失,反而在不断影响着中国家庭的婚姻观。原先孔子所提出的关于婚姻家庭的思想为了迎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日益发展成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的婚姻伦理观念以及漆桥孔氏家训族规对当地婚姻风俗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以来,随着政府的介入,漆桥村的婚俗文化逐渐变得开放文明。中国从古代开始就提出了“家和万事兴”的观点,不管是从每一个家庭还是从一个偌大的国家来看,大家都是以和为贵,认为和方能兴。而人们的婚姻家庭观无疑会影响夫妻之间婚姻是否稳定、家庭之间是否幸福和社会是否和谐。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年代的人通常会拥有不同的婚姻家庭观,当两种价值观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冲突、爆发矛盾。
一、文献述评
(一)婚姻家庭观的研究
1. 婚姻家庭观现状
婚姻和家庭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对婚姻家庭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的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人类婚姻家庭亲属制度从古至今如何演变以及亲属制度经历的每一阶段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他是最早对婚姻家庭进行研究的学者。此外,他还指出亲属制度的基础是家庭形态,而家庭形态的基础是婚姻形态。[1]
此外,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简史》中还对婚姻史,道德观念和习俗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婚姻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婚姻诞生于家庭之中;[2]在《家庭论》中,加里斯坦利•贝克尔对孩子各方面的需求、孩童的教育以及家庭等问题提出了关注;[3]费孝通在《生育制度》里,把个人主义功能论与社会结构功能论进行结合,区分了性爱、生殖、生育制度、家庭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差异。[4]李银河在《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中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婚姻家庭政策不断发生变迁,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得到跨越式提升、女性的特殊需求和特殊利益适时得到特殊保护、女性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由依赖走向自立。[5]
婚姻家庭是人生一项重大的事情,女性从过去开始受到的压迫,很大部分都体现在婚姻家庭之中。当代婚姻家庭模式的转变,与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变化息息相关。徐安琪在《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国际比较》中指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女性主体意识的新觉醒,传统性别分工已经逐步失去其存活的土壤,但深潜于社会心理的男权文化仍然在影响着女性观念、意识层面的衍变。[6]邓红、刘海霞在《觉醒:民国“新女性”婚姻家庭观之嬗变——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城市女性的调查展开》中指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近代以来一个相对长时间统一的新政权,国民经历了各种政治变革,一批女性经过女子解放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女性”,这也导致近现代中国婚姻家庭发生了较大变迁,由此可见,女性自身的觉醒至关重要。[7]
2.婚姻家庭观的变迁
我国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变迁都受到了影响,婚姻领域发生的变迁十分引人注目。目前各种社会问题都被各界广泛关注,家庭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而婚姻家庭问题又与婚姻家庭观念密不可分,因此许多学者对我国婚姻家庭观的变迁进行了研究。
安起锌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城市婚姻观念的影响》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背景,对中国城市婚姻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观念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总结出当前我国婚姻观念的发展变化具有主体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宽容性这几个特点。[8]杨柳在《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中着重论述了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的变化,并对独身、同居、情人等现象进行了关注,同时他还分析了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根源与特点,并对未来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作出了趋向预测。[9]温集发在《我国转型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以及原因分析》中深入研究了社会转型使得婚姻观念发生的变化。他指出,婚姻观念中发生变化比较明显的几个方面包括择偶观念、生育观念、性观念、离婚观念以及夫妻关系。[10]
罗素提出,婚姻家庭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意识和观念改变、人口和社会流动、西方女权运动兴起以及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影响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因素;[11]高黎琴在《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妇女生育观的转变》中提出,现实的经济利益是人们的生育观发生着变化的主要原因。[12]
另外,许多学者开始对少数民族的婚姻家庭观变迁感兴趣,并做出了相关研究。如《转型与嬗变: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价值观》中,粟迎春、陈帆提到全球化浪潮与区域性意识新波间的相互涤荡使得少数民族价值观呈现出空前复杂的局面,少数民族的价值观念必然不断发生变化并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调适;[13]《西宁市回族女性婚姻家庭观研究》中,马延红提出,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并存,竞争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让回族女性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地受到社会大局势变迁的冲击而发生了转变;[14]王平在《西北城镇回族聚居区婚姻家庭结构的变迁——以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地区为个案》中提到,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西北城镇回族传统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多种家庭模式和婚姻方式,家庭功能也逐渐弱化。[1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360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