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消费主义背景下对女大身体消费的初探以n大学女大为例【字数:16263】

2024-02-25 15: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消费主义背景下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消费情况进行质性研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并且运用资料编码方法对所得的访谈记录进行整理,通过资料分析方法对所得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女大学生群体的身体消费行为概况。通过研究,将身体消费行为的范围锁定在健身、服饰饰品、美容化妆以及整容这四者之中,得出女大学生的身体消费行为主要受自我经历影响,大多追求实用性,以网络媒介为主。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消费的主要动因为迎合被期待的性别角色,获取社会认同以及实现自我价值。身体消费又反作用于女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倡导健康的身体消费观念,对女性自身以及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录
摘要 1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一、研究综述2
(一)国外研究概况2
(二)国内研究概况3(三)小结与述评4
二、研究设计5
(一)概念界定5
(二)研究方法5
三、女大学生身体消费概况及特点6
(一)主要身体消费行为6
(二)身体消费行为的特点7
四、女大学生身体消费动因10
(一)自我价值的实现10
(二)获得社会认同11
(三)迎合被期待的性别角色12
五、身体消费对个体的影响13
(一)个体外在与内在的双重提升13
(二)构建良好的人际活动13
六、结论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消费主义背景下对女大学生身体消费的初探
—— 以N大学女大学生为例
引言
消费行为在经济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社会学领域中的消费行为,它与一个人所处的整个制度文化背景有紧密联系。女大学生的身份具有主体特殊性,身体消费与女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群体在进行身体消费时,很容易成为营销人员获利的对象,养成不合理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不利于女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女大学生理性地看待身体消费与自我的关系,树立合理的身体消费观,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究起点,探析女大学生身体消费的影响因素,剖析女大学身体消费的主要动因,最后分析女大学生身体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1.消费社会中身体的社会意义
现代社会并不是身体消费存在的现实基础,身体消费由来已久,拥有历史渊源,不断进化的人类造就了消费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对身体问题和身体消费产生兴趣,关注起身体问题和身体消费。例如马克思曾提出“人本来是裸露的,所有人却都穿着衣服躯体上的装饰具有媒介作用,是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平台,使个体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化的,具有文化意义的”[1]。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指出,身体已成为一种符号。身体通过不同符号的意义在消费品符号分类体系中,规定了人的行为和群体认同,并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波德里亚又进一步表示“最美的消费品是身体” [2]。英国社会学家克里斯希林著有《身体与社会理论》,他在这本书中分析了多种各不相同的研究角度与路径,并对孰优孰劣进行了比较,展现出了各理论的发展是怎样影响身体的发展,使身体成为了一个突破场所的,得出了自我认同与身体具有一定相关度的总结结论,最后提出身体观是具有整合性的。布莱恩S特纳提出了“社会是身体化的”这一概念,身体在现代社会中已然成为“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的重要领域”通过“身体是社会化”的这一概念展现地淋漓尽致。他指出,人是一个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双重性质的复杂集合,因此,为了使个体的两个性质相互统一协调,身体也可以被划分为自然性身体和社会性身体[3]。另外,舒斯特曼将身体划分为外在的与内在的。[4]具有外显形式的表现作用,也具有内里的精神作用,躯体与精神密不可分,魂的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约翰奥尼尔在其研究中将身体划为五种形态,这五种形态分别是:世界的身体、政治的身体、社会的身体、医学的身体与消费的身体;[5] 在道格拉斯的观点中,身体被划分为社会世界中的身体和物理世界中的身体。[6]上述学者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对身体类别进行划分,不仅单纯地对身体进行简单区别,并且身体背后所蕴含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都得到了重视以及强调。
2.身体消费
西美尔和布迪厄在消费上持有相同观点,他们表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消费行为与社会阶层或者说社会分层紧密相关。西美尔指出时尚是社会阶层进行区别的手段,身体消费具有深层的符号意义与社会意义。“时尚是具有阶级性的,是一种阶级时尚,较高阶级的时尚和较低阶级的时尚有着很大的差别,并且后者养成较高层次的时尚时就会抛弃较低层次的时尚。通过一些生活方式,人们启图在社会的平等化倾向和个人差异魅力的倾向两者之间,达成妥协,时尚便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7]布迪厄在《区隔:关于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里指出,消费在“区隔”得以产生的过程中作为一种手段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从货币成为了等价交换的媒介,人们日常生活显然离不开消费,不同阶级通过各种各样的因素区分开来,形成各阶层之间的“区隔”,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各阶层之间不同的消费模式起着很大的作用。[8]由此可见,消费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有关于符号的斗争,这种斗争通过寻求区隔而展开。
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社会化,个体的身体消费也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身体的社会意义进行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特纳认为,人们十分看重“内心控制”,人们“内在的身体”也通过条件较为艰苦的社会中的社会纪律得以规定与评价——规训作用。即便在消费社会中,世俗化观念盛行,隐藏着的权力对身体产生控制作用被消费文化强调对身体表面的操纵来彰显“外在的身体”所掩盖。身体具有可塑性,作为社会权力争夺的焦点出自福柯的《规训与惩罚》[9]。权力对身体进行改造和产生规训作用,身体在被权利操控的过程中逐渐被驯服。权力通过规训这一手段对身体进行干预,个体的身体便在被权利规训这一过程中受到控制与监视,身体也因此成为了权力与知识互相结合的产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