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研究

2021-05-19 13:1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农用地整治是推进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农用地研究相关文献,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在构建农民有效参与模型的基础上,从参与范围、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深度、参与效度五个维度建立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测度体系,运用江苏省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度不高,后期管护阶段、施工建设阶段农民有效参与度相对较高。农民参与范围的平均比例较低,农民参与主体多以农民组织为主,农民参与的广泛性或代表性不高。农民参与渠道种类较为单一,农民参与深度较为有限,农民参与充分性、农民参与自主性、农民意见的表达效果、农民意见的接受程度、未接受意见的反馈情况等不太理想。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文献综述 2
(三)研究内容 2
(四)技术路线 3
二、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测度指标的构建 3
(一)托马斯公民参与有效决策模型 3
(二)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测度指标的框架构成 3
三、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评价指标模型 4
(一)使用改进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4
(二)使用综合评价法测度农民有效参与有效性 5
四、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现状综合评价 6
(一)数据来源 6
(二)测算农户有效参与度 6
(三)结果分析 6
五、结论与建议 8
(一)存在问题 8
(二)对策建议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件A: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调查问卷 12
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截止到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1.35亿hm2,2015年全国以土地整治、农业结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构调整等原因增加耕地面积约为23.4万hm2,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6.6万hm2。以2015年为例,中央共计212.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资金扶持。开展并完成验收土地整治项目约为9535个,土地整治项目开展的总规模为161.23万hm2,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5.68万hm2 [1]。科学合理的农用地整治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2]。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以下问题:农用地整治的重要性已由国家从粮食安全层面的需要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也是合理地去改变现行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3]。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农用地整治项目当中农民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农民参与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缺乏农民有效参与的农用地整治项目使得整治计划与农民实际需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执行性脱节,使得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效用大打折扣。这也是我们此次论文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二)文献综述
1.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参与行为
农用地整治项目当中,对于农民参与行为具有较为成熟的统一定义,研究学者多以基于该行为定义进行学术研究。
该行为严格定义为:项目主体——农民在该项目的立项申报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建设阶段、竣工验收杰顿和后期管护阶段等一系列项目环节中,通过表达意见、方案评价、监督管理、投工投劳等各种方式来实现参与项目过程中并完成预期利益目标的整体活动[45]。
2.农民有效参与
吴九兴等学者通过使用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民参与行为机理理论模型。分析了关于农民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得出下列研究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知觉等系列因素对于项目主体农民参与行为的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 [4]。
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行为的影响因素不仅受到农民对土地整治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一系列的共同影响,还包括农民个人自身的需求。农民个人的相关需求既可以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实际参与行为,也可以通过影响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从而同主观规范一起间接地影响农民参与的行为意向[5]。由此可见,学者们考察农民对农用地整治项目的参与行为是基于农户需求的重要出发点而言的。
3.文献述评
关于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重心都集中在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参与的现状及问题[59]、农民参与的影响因素 [1012,1314]等方面,目前研究成果对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情况的分析处于学术空缺状态。基于目前的研究情况,本研究旨在以此构建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的客观测度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宜兴市、仪征市、盐都区典型项目区实地调研,取得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民有效参与情况和评价,以期提高农民参与有效性,为后续的政策制定与落实方面提供一定的方向建议。进而达到提高农地整治效率的最终目标。
(三)研究内容
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
1.构建项目农民有效参与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托马斯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和相关学者的本土化研究基础上[15],构建该项目农户有效参与模型:以农民的参与范围、主体、渠道、深度、效度5个维度出发,建立关于农民有效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
2.选取项目合适的评价模型
参与范围维度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指标详见表1),将每个指标区别为参与、不参与两种选择。参与的取值为1、反之为0。对于其他4个维度的10个评价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进行度量,每个评价指标从优到劣依梯度0.2递减,分别赋值为1至0.2五个水平。指标的权重通过改进的熵值法确定,以此来精确不同评价指标对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度的影响程度,保证最后结果的实际精确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