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城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北京北路社区为例

2021-05-24 22:3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老年人对于精神关爱方面的需求也日益突显。独居老人,与一般老人一样,都有着生理健康、日常照看以及精神关爱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因为居住方式的特殊性和生活经历的复杂性,他们往往比一般老人更缺乏相应的精神关爱,是社会应重点关注关心的对象。本文以北京北路社区内的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到城市独居老人存在着缺乏心理慰藉、文体娱乐活动不足、老年教育普及力度不够以及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采用个案、小组和社区这三种经典的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运用多种方式解决城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缺失的问题。关键词 城市独居老人 精神关爱 社会工作介入
目录
1 引言 1
2 核心概念 1
2.1 独居老人 1
2.2 社会支持网络 2
2.3 精神关爱 2
3 北京北路社区独居老人现状 3
3.1北京北路社区基本情况 3
3.2北京北路社区独居老人基本情况 4
3.3北京北路社区独居老人精神关爱现状 6
4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7
4.1社会工作具有专业的理论及方法技巧 7
4.2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大力支持 8
5 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城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缺失问题 9
5.1 个案工作介入 9
5.2 小组工作介入 11
5.3 社区工作介入 12
6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城市独居老人精神关爱缺失问题的反思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录:自测量表 18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老年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和其他老人一样,独居老人也非常需要健康、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但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子女照看时间较少、可能经历过丧偶等原因,他们在精神关爱的获得上相较于一般老人来说更受限制,出现了一些独居老人抑郁或自杀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高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发展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迅速且不可逆转,必然会导致独居老人缺乏相应的精神关爱[]。这些老人所形成的精神关爱缺乏状态,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服务可以满足的,就我国现阶段的政策法规来说,也并不能有效的保障独居老人的精神关爱需求。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首先帮助大众更为全面的认识城市独居老人这一群体,特别是他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以此引起大众对该群体的重视,若家人或身边存在独居老人时,能主动的去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次是希望能够寻找到合适有效的社会工作方法,更大限度的满足城市独居老人的精神关爱需求。城市独居老人因独居的现实情况,适应能力相对应一般老人来说更弱,处理好他们的精神生活空虚问题,确保独居老人能够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而享有相应的精神关爱,弥补家庭照顾的缺失,让城市独居老人也能享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受到周边的温暖。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在混合型小区性质的城市独居老人,他们很多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会受到曾经的生活经历影响,因此在老年独居时会呈现出自身的特色,笔者希望能通过实地调查更为真实、多元的展现出城市独居老人这一群体的独有表现。由于对于精神关爱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因此,笔者根据调查的现实情况,将精神关爱分为老年慰藉与心理疏导、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和老年权益保护这四个方面,并以此来分析北京北路社区独居老人的精神关爱现状。
2 核心概念
2.1 独居老人
提到独居老人,大家最为直观的感觉就是指独自一人居住的老年人,然而,针对独自一人居住这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包括至今仍是单身,没有配偶子女,或者有配偶,但对方已经逝世或离异,有子女但子女早逝或不与老人一起居住。当前对于独居老人还没有一个准确而权威的定义,谭英花学者认为独居老人是指身边没有子女或者其他同伴,因丧偶、分居等原因只有自己一个人单独生活的老年人[]。而马静和席淑华学者是这样定义的:独居老人是独自一人、和妻子会丈夫一起居住,但不和孩子一起居住或周围没有他人照顾的老人,没有孩子的老人也属于独居老人[]。根据笔者的调查以及学者的经验,笔者将独居老人进行了以下定义,具体来说就是年龄在六十周岁以上,因为失独、丧偶、子女在外工作等种种原因,身边缺乏亲人长期照顾而独自居住的老年人。
2.2 社会支持网络
在70年代的精神病学文献中,社会支持第一次被引用,学者们的观点是,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不但可以为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缓冲个体的压力;而且还能帮助个体维持正常的良好情绪体验,甚至还能提高个体对于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接触,个体可以运用这类接触,维护社会身份同时获得物质帮助、情感支持、相关信息并接触新的社会环境[]。社会支持网络的组成重点便是社会支持,一般是指来自于个体以外的所有支持的总称,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向有需求的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包括正式的社会资源和非正式的社会资源。正式支持是指来自于政府和正式社会组织等提供的各种制度性支持,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如各级社会保障和民政部门,以及准行政部门的社会团体,如共青团、工会、妇联等实施。非正式的支持主要指来自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里街坊以及非正式组织的支持。作为社会工作者,应善用服务对象及社工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完善服务对象所需的社会支持,解决服务对象的困境。
2.3 精神关爱
我国早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生活成了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发展到现在,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物质关注已升级到精神层面,关注的重点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生活。温庆利对于精神关爱是这样定义的“精神关爱主要是指人们在精神和心理上存在各种需求,家庭里的成员、社会上的人们或者是政府的人员对他们这方面重视和关注,并给定的关最使得他们获得安慰,能够感受到存在的幸福感[]。”精神的关爱可使得老年人挖掘自己的价值,树立信也,强化自尊,在消除孤独和寂寞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由于城市独居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的特殊性,社区在为独居老人提供精神关爱这一点上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精神关爱在本文中主要概括为老年慰藉与心理疏导、文体娱乐、老年教育以及老年权益保护这四个方面。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