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社会工作介入建议以s高校为例(附件)

2021-07-04 22:0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超前消费作为其中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日趋流行。文章以山东省S高校为例,调查200余名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情况,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探讨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个案治疗、小组预防、社区教育的建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文献综述 1
(三) 概念界定 3
(四) 研究意义 3
(五) 研究方法 4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 4
(一)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5
(二) 调查样本的超前消费情况分析 6
(三) 调查样本的超前消费的消费心理分析 9
三、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 9
(一)社会环境因素 10
(二)同辈群体因素 10
(三)大众传媒因素 10
(四)家庭因素 10
(五)学校因素 10
四、社会工作介入建议 10
(一)个案工作介入建议 11
(二)小组工作介入建议 11
(三)社区工作介入建议 11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6
致谢 20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经济尚未独立但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和较高的消费水平。他们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强烈的消费欲望与无法承担的消费金额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超前消费的尝试者。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家庭供给的有限生活费,但部分学生却脱离实际消费水平,出现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高消费为特点的超前消费行为。大学生目前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他们消费观的形成,甚至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础探讨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使高校大学生有合理消费的观念,让其形成理性的价值观。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消费异化问题的研究。西方学者更早、更系统的研究了消费异化问题,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消费异化研究的基础是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早年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阐述过他的劳动异化思想,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相异化、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劳动者与它的生产活动本身相异化。此外,马尔库塞这样阐述消费异化理论,消费已成为人类生活的目的,人们在消费中享有的自由是虚假的自由,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不是真实的需求,消费需求一体化。人们的消费异化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异化的重要体现。
国外有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集中在中国年轻人的奢侈品消费、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等方面。关于中国年轻人的奢侈品消费上,蔡万阳、杨清华、刘玉认为中国年轻消费者的中美文化认同是其购买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者自身的敏感性和独特性的需求也是其相关影响因素。关于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研究,查尔斯布兰克森、奥德塞帕斯万、夸贝纳博阿基耶从大学生消费信用卡的动机以及信用卡对他们的有用性来探讨大学生想要拥有和使用信用卡的紧迫原因和信用大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大多数国外学者从年轻人的消费入手,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甚少。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与年轻人群的特征有相似之处,笔者借鉴国外对年轻人消费的研究成果,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特征,研究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社会工作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2.国内研究现状
大多数国内学者关注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对影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因素研究较少且分析内容单一。本文围绕着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解决措施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概述如下。
(1)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的研究
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的研究,现有文献表明,超前消费行为是大学生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看法比较正面,对超前消费行为也是较为认可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有过超前消费行为。龙思宇(2017)指出90后消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旅行和娱乐方面,数码产品方面,健身和服装方面等。消费领域范围较广,消费数量较多,导致他们每月的开支也较多,从而选择超前消费。目前高校大学生属于90后,但90后这一群体过于庞大,不能以此来概括大学生的超前消费行为现状。田风雪(2006)指出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主要表现在消费追逐时尚和潮流、感情消费、攀比消费等方面。江贵勤(2018)指出超前消费行为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也比较认可超前消费这种行为。以上调查研究的地区大多集中在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高校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研究意义较小。
(2)关于大学生超前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大学生超前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现有文献大都表明,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与性别、兼职情况等因素无关,与年级、生活费(每月)、家庭生活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校园教育制度、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江贵勤(2018)认为大学生超前消费受年级差异、生活费(每月)供给、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他指出,与一年级大学新生相比,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与家庭经济条件处于上下两端的大学生相比,具有中等家庭经济条件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更大;与每月生活费500元及以下的大学生相比,501元及以上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可能性更大。黄少婷(2017)指出,还款来源、月生活费、购买欲望、承受额度等因素对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影响较大。但以上调查研究以贵州、广西地区为例,地区比较偏远,对其他地区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的研究意义较小。陈曦、邓洁(2013)主要分析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心理原因,他们认为大学生自身存在着不和谐的自我概念,这种不和谐的自我概念会给大学生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为缓解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大学生选择去购买具有心理符号意义的商品来拉近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差距。张冬梅(2015)、梁立忠(2010)也是从大学生消费心理方面进行的分析。王媛(2011)则主要从社会性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社会消费环境是影响大学生过度消费的主要因素。袁伟强、余涛(2012)认为家庭对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学习教育制度的缺失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国内学者在分析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大多从单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没有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