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乡村振兴中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初探【字数:11264】

2022-11-14 21:2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乡村振兴绝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特色文化产业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而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动植根于乡村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新跨越。苏州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提出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序开发优势资源,扩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和指导、树立典型示范,挖掘和培养当地文化的地方人才,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文化产业展区,创建一批自身独特鲜明特点的特色文化产业。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分析研究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并对其发展现状及其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提升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以期更好的实现苏州地区的乡村振兴。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2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4
1.5 研究方法 4
2 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5
2.1 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简介 5
2.1.1苏州概况 5
2.1.2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背景 5
2.1.3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特点 6
2.1.4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内容 7
2.2 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8
3 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诱因 10
3.1 产业链环节失衡 10
3.2 产品缺乏创新 10
3.3 人才相对短缺 11
3.4 市场竞争力不高 11
4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特色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2
4.1 完善并延伸产业链 12
4.2 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 12
4.3 实施人才培育政策 12
4.4 增强市场竞争力 12
5 结论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致谢 15
绪论
选题背景
本研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背景下进行的对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
习主席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三农”问题现阶段一直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要始终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壮大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和指导、典型示范,挖掘和培养当地文化的地方人才,创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乡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振兴乡村需要依靠传统的手工艺产业。在这一轮的乡村振兴中着重突出了古老的手工艺和各种形式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重要特色文化资源,在将其以产业化的形式表现,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有效衔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靠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市场运作模式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苏州作为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特色文化产业丰富多彩,如苏绣、核雕、戏曲、武术等,大多数特色文化植根于乡村,也就是说,特色文化的发展程度与乡村振兴的程度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传统文化的活力必将被重新激活,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动植根于乡村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走上新的台阶。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面临着一个大好的形势,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寻求提升质量的突破口,寻求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研究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针对目前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其在发展中的问题,以期提升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最终实现苏州地区乡村振兴。
1.2.2研究意义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研究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运用以及在其背景下苏州特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石,有一定的理论价值。针对目前苏州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其在发展中的问题,并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期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为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没有就本课程研究的主体进行研究,因此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但他们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研究。国外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价是从批判否定开始的。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1947)首次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用来代替大众文化,西方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从此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也随之越来越紧密,国外学者将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广泛用于对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Ruth Towse(2003)将分析文化产业的经济学方法归纳为7类,Michael Rushton(2001)则对经济学在解释文化产业问题时产生的不足进行了分析。David Hesmondhalgh &Andy C.Pratt(2005)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当时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产业的地位冲突,乡村文化的衰落等问题,国外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最早意识到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是英国,并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5年日本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略,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方针,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如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都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足以见得文化产业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3.2国内研究现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8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