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师中满意度调查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一些高中在职教师及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谈话交流等方式,调查大学数学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程度,以便今后为数学师范生制定合理课程及大学课程改革服务。正如大家所知,当今各个阶段教育并不够令人满意,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大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略有脱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在职教师及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数学师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学校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合理的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学数学;高中数学;满意度Thesatisfactionofthecollegemathematicscurriculuminthemathematicsteachinginhighschool
目 录
1. 问题提出 1
2. 研究方法 1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1
2.2. 数据管理与分析 2
2.3. 调查对象的选择 2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3.1. 目前大学课程的满意情况 3
3.1.1. 在职教师对大学数学知识的满意程度 3
3.1.2. 职前教师对大学数学知识的满意程度 8
3.1.3. 两者进行对比 8
3.2. 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需求度排名 9
3.2.1. 在职教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需求度排名 9
3.2.2. 职前教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需求度排名 9
3.2.3. 两者进行比较 9
4. 建议 10
5. 结语 12
附录A 在职高中教师对大学课程满意度情况 13
附录B 职前教师对大学课程满意度情况 13
附录c 在职高中教师对大学课程需求度排名 14
附录d 职前教师对大学课程需求度排名 14
附录E 调查问卷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1. 问题提出
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造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已远远落后于课程改革实践[1],根据PME调查研究[2],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在数学通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理论大于实践;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缺乏特殊性;教育活动形式化太重等等。因此追本溯源,要想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就必须得到改革并完善。然而,目前我国的各大数学师范生培养方案一直沿用以往的设置,虽然历经改革[3],但社会的发展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对大学课程在各阶段学年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师范类课程[4]作为一个实践系统,虽种类繁多,各有所专,但其能否都应用于高中课程还是个未知数,因此需做调查以便为调整师范生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通过此项研究旨在通过调查高中数学在职教师和实习师范生来了解大学课程在实际教学研究过程中能否发挥其作用,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师范类本科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大学数学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情况,是我校201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和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编制的,并且在与指导老师讨论后进行反复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
此份问卷调查设置了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被调查者对现阶段大学数学课程的实用性感受;第二个角度是被调查者对现阶段大学数学课程重要性感受;第三个角度是被调查者对今后大学数学课程设置的建议。第一个角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调查目前的课程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第二个角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依据重要性排序现阶段大学课程来决定优先增加或删减课程;第三个角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从需求角度来发现目前大学课程所欠缺的课程。通过这三个角度的调查与分析,为数学师范类本科课程的设置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
2.2. 数据管理与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采用软件EXCEL录入,管理与分析。对于排序题,采取的是赋值法,即将每门课排在最后一位赋值0.1分,倒数第二位赋值0.2分,依次往前推,最后算出每门课程所得。
2.3.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于江苏省盛泽中学以及数学师范方向的大四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有20人,回收有效问卷17份,其中在职教师9份,职前教师8份。在职教师5年以下有3人,6-10年有2人,11-15年有2人,16年及以上有2人。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需求情况
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内容,教师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内外各种关于教师数学知识的研究无一不把学科知识作为教师的必备知识,这是成为教师的基本条件。因此,大学课程的设立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格外重要。
3.1.1 在职教师对大学数学知识的满意程度
通过数据统计并计算汇总,我们可以发现有77.8%的在职教师认为《数学分析》这一学科比较重要,其中很有帮助占22.2%,比较有用占55.6%;相对而言,还有22.2%的教师认为数学分析基本没用。但是没人认为《数学分析》完全没用。数学分析作为数学师范生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进入大学里最先接触到的数学课之一,其意义及难度可见一斑。然而,因其难度不低,要求数学基础不低并且在高中范围内使用频率不高,只有导数课程略微涉及,其他课程就算遇到也会一带而过。故而大部分人认为“比较有用”。
接下来看数学师范中另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属于高等数学的入门课之一的《高等代数》。通过统计汇总,我们发现有88.9%的在职教师认为《高等代数》这一学科比较重要,其中很有帮助占33.3%,比较有用占55.6%;只有11.1%的教师认为《高等代数》没用,没有人认为《高等代数》完全没用。《高等代数》以其广泛的应用性深受教师重视,尤其是矩阵计算方面。代数知识的掌握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项重要要求不得不让教师去灵活熟练掌握《高等代数》这门课程。
《解析几何》也是数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通过统计汇总可以看出,有66.7%的在职教师认为这门学科比较重要,而且与其他学科比起来,选择非常有用的人数明显较多,占44.4%已经接近一半人数,有22.2%的教师认为比较有用,还有33.3%的教师认为基本没用。《解析几何》作为大学几何课程的基础,也同时作为高中几何课程的深化,是非常实用也是非常必须的,在高中课程中,尤其是在高二的立体几何的证明与计算和理科选修课程中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应用非常广泛。
结果较为出人意料的是《近世代数》。作为《高等代数》的深化课程,而且根据《高等代数》在在职教师的眼中的重要性,这门课程也应当是一门实用性很高的课程才对。然而结果只有33.3%的在职教师认为这门课程比较重要,其中没有人认为这门课很有帮助,33.3%的人认为比较有用;与此相对的有55.6%的在职教师认为基本没用和11.1%的在职教师认为完全没用。据我猜测,也许是《近世代数》的难度过高,首先作为一门纯英文课程,对英文的掌握就比较高,在职教师尤其是教龄偏高的在职教师,英文水平有待商榷;其次内容上与高中课程要求脱轨严重,其思想与内容都不适合运用到高中教学当中。故而不受在职教师的青睐。
《概率统计》作为大学里相对比较重要的课程,课时虽然没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那样多,但是在在职教师中,重要程度不亚于这些课程。有77.8%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其中有44.4%的在职教师认为很有帮助,33.3%的教师认为比较有用;只有22.2%的教师认为基本没用。《概率统计》也是在高中教学中运用非常广泛的课程,比如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因为在高考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高中课程教学中也是相当重视概率学的培养。因此大学里《概率统计》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数学建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相对应的在高中教学中的要求更加高,因此在职教师对《数学建模》的认可程度非常高。有77.8%的在职教师认为《数学建模》比较重要,其中55.6%的在职教师认为很有帮助,22.2%的在职教师认为比较有用,还有22.2%的在职教师认为基本没用。《数学建模》在高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如各类应用题、条件函数等一系列难点都可通过《数学建模》解决的。所以这门学科是非常容易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故而对学生的成长也是最有利的。
另一门结果出人意料的课程则是《复变函数》,只有11.1%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其中没人认为很有帮助,只有11.1%的在职教师认为比较有用,剩余88.9%的在职教师都认为基本没用。《复变函数》原本一直是必修课程,现在一度改为选修课程,由本次调查来看,也是情有可原。《复变函数》涉及到的虚数知识与积分知识都是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被淡化或者不要求完全掌握的。因此在大学课程中,此课程的设立只是为了深造更进一步发展的毕业生,而与师范生技能联系不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