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及对策

2019-12-27 09:2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及对策[20191227090603]
摘要
通常我们将知识建构能力差、思维能力狭隘、数学学习成绩差等学生统称为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习困难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转变才能使得学生能达到《高中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我找到一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及策略,希望对学生学习数学能有所帮助。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学习困难对策内因外因
目录
1. 引言:
1.1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自1963年柯克首次提出学习困难概念以来,学习困难尤其是数学学习困难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视。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学习困难,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在数学学习困难方面比较少。
1.2 研究数学学习困难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数学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记忆、理解、运算和知识应用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多数学生会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解决数学学习困难并找到对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解决数学学习困难不仅能从根源上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而且能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有利于学生在荣誉感和成就感中获得信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莫大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热情。
1.3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老师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高中学生调查。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文件的相关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描述统计法。运用已经学过的课程知识对问卷进行统计。
2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2.1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为了解现阶段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我对高中数学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2.1.1对初高中教材和教学方式变化的看法
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认为内容难度大的学生占60%
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认为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占31%
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认为学习内容增多的学生占50%
认为高中数学老师与初中数学老师差异很大,难以适应12%
认为可以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的占57%
调查的结果说明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但是对于数学本身的变化超出他们的想象范围,数学不再是那么轻松就可以解决的科目,而是适应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特有的成长规律而提出更加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时间吸收更大的内容量,更高强度的知识,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同时也在考验学生在挫折中成长的适应能力。
2.1.2在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方面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占36%
对新的数学知识是怕学不会的占55%
课后喜欢问数学问题的学生占24%
遇到困难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71%
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有信心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的学生占24%-36%,遇到困难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了71%,但仍然有83%对于自己理性思维不好,基础不好感到焦虑和急躁。数据显示老师仍然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使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动机,兴趣爱好为导向,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数学。
2.1.3对数学课堂和教师的看法
无法适应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学生占55%
对于班级的氛围感觉有时感觉好,有时感觉差的学生占51%
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成绩,学生希望学校和老师分析原因并指导学 习方法的占74%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规律,使得数学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要学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1.4 男女生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情绪和压力
女生因为数学学习困难而感到焦虑和急躁的占24%
男生因为数学学习困难而感到焦虑和急躁的占5%
女生觉得压力大来源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的占42%
男生觉得压力大来源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不理想的占33%
男女生在智力性格等方面发展上存在着差异,男生更能适应高中数学,女生在机械记忆能力高于男生,能够通过后天的女力弥补缺陷,女生受到数学成绩打击的可能性较高,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
2.2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2.2.1初高中过渡不良
在初高中的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师的方法以及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份差异性使得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呈现出上课的疲态,消极的学习态度,畏惧考试分数等现状。初中学生对学习的依赖性强,教师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进度一般,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容细嚼慢咽主动吸收,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的重视,加快教学的节奏,这样使得原本容量多,难度大,要求高的知识更加难以被学生消化吸收,反而造成营养过剩的现象,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对于学生错误的学习方法未能点拨,将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迷茫感以及对老师教学的依赖性,学生的思维一直尾随或游离于正确思维之外,缺乏数学思维的活动能力,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无疑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降,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2.2.2学生的自身原因
(1)学生的意志。学习数学如同在漫漫马拉松赛程上,需要持久的耐力与强大的精神动力,最终才能摘得胜利的果实。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能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能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数学学习这条充满挑战和挫折的路上,如果缺乏强烈的进取心,远大的理想和超强的精神动力,就会在数学学习这条路上,自己的自信心会被数学成绩造成的压力一点点的侵蚀,自卑这个字眼就会找上你,除非你是天生的乐天派或者你根本不在乎。
(2)学生智力。 数学对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记忆,理解,运算和知识的应用确实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先天的智力方面我们无法改变,这就造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可能感觉问题的钥匙总是兜在高智商人的口袋中,这无疑给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沉重的一击,心灵如同破碎的玻璃般四处散落,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当然这种想法是需要纠正的,我们需要秉持着既然先天的优势我们没有,但是我们有满腔的热血,迎难而上,直面困难的勇气这样的信念。
(3)学生的学习方法。数学题目的类型复杂,解题的方式灵活,需要学生能够脱离题目本身,找到问题的核心思想,并且能够触类旁通,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本的知识海洋中游刃有余的穿梭,这很大程度上会弥补学生先天的不足,让他们能够通过后天有效的办法将自己送上更高的一层。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调查过程中,仅有36%的学生对学好数学有信心,希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的学生占81%,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学生只占到12%,在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或成绩落后时,刚开始的劲头很足,后来慢慢懈怠了的学生占43%,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仍然滞后于老师,没有将初中是对老师依赖性强的习惯纠正过来,一味的接受教师的知识,而没有去好好的消化吸收,转换成自己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在这里,学生松懈了自己的神经,将主动权拱手相让,休闲的等着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做好学习的计划,课前的准备、课后的复习等,这无疑注定成为失败者。
(5) 心理素质。学生在初中特定的环境中所具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当遭遇了高中,这份荣誉感和成就感是否还能屹立不到,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那么何为心理素质呢?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性,集中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教育机构应素质为核心的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的,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心里产生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郁结无法疏通使得这种不良反应进入恶性循环,从而在心里上、精神上打垮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次次的荣誉感和满足感中找到了学习快乐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驱动着学生向着更远大的目标飞去,这也就是良性循环,相反,不知如何摆脱当前局面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己就像卸了气的皮球,感觉到的不是漂浮在空中的惬意,而是俯冲下云霄的焦虑和不安,学生此时如果不能总结规律,吸取教训,而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自我反省的话,只能进入恶性循环当中,不能自拔,所以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值得教师重视的一面。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