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师范生实习前后对课堂处理的调查研究
摘要
职前的师范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是否具备良好素质的标志, 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我国教育实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本课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国内外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我国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分析这些情况和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关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六个板块:1、课前准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例题巩固5、课堂小结6、作业安排),进而提出实质性的建议。第二部分,根据对师范生的跟踪与调查,进行个案分析,调查他们的心理活动与实践活动,指出数学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困惑、感到迫切需要的知识、希望指导老师给予的帮助以及渴望从高等院校教育中得到的支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实习生课堂教学中学数学
目录
(一)导论
1.1研究背景················································3
1.2研究问题················································3
1.3研究目的················································3
1.4研究思路与结构··········································4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外教育实习生的相关研究········································4
2.2我国对数学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相关研究································5
(三)研究方法
3.1、文献法···························································6
3.2、调查法···························································6
3.2.1、问卷式调查法················································7
3.2.2、访谈式调查法················································7
(四)结果分析
4.1、问卷分析·························································7
4.1.1、课前准备····················································8
4.1.2、新课导入····················································9
4.1.3、新课讲解····················································11
4.1.4、例题巩固····················································12
4.1.5、课堂小结····················································13
4.1.6、作业安排·····················································14
4.2、实习前后对比分析总结··············································15
(六)研究讨论及启示
6.1、实习生实习前后对数学课堂处理的讨论及启示··························16
(一)导论
1.1研究背景
面对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跟上时代,力求创新’,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翻番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初步建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已确立,创新精神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指针。改革的春风已经使大多数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反观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则还需要努力加快步伐。那么,在“教育创新”的征途上,数学教育是否可以走的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进行了多次重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新的一次改革试图改变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正在进行大的变革,其次,这次变革和发展需要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1.2研究问题
教育实习是各大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师范院校的教育特点、培养合格的教师队伍方面占据重要的地位,也为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一定的支持与指导。于是,很多研究者在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等方面做出了不错的研究和分析。但是师范生真正走入课堂的表现又如何呢?他们对数学课堂的把握能否通过实习这一过程进行改善呢?他们是否为走上岗位做好了准备呢?······对此,本课题在实习生实习前后对课堂处理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调查。
1.3研究目的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素质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课题希望对师范生实习前后课堂教学过程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给与被调查者即实习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针对“上好课”这一块,再对高校及学院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建议,旨在如何更好的培养师范生。
1.4研究思路及结构
本课题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10届的数学师范生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板块进行提问:1、课前准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例题巩固5、课堂小结6、作业安排,并且这六个板块都从实习前后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问。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外教育实习生的相关研究
吴茜茜在《英德两国教育实习时间的安排及启示》中总结道:首先,英、德等教育发达的国家的教育实习时间较长,安排也十分科学合理,实习的时间分布贯穿于大学各个学习阶段,这是我国需要借鉴的地方其次,要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国外一些国家的情况来看,实习时间之所以能得到保证,实习基地可谓功不可没。教育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的物质承担者,合格的实习基地是教育实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还是有的,赵国金、 高艳梅在《普通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示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1、 教育实习概念模糊2、教育实习时间偏短3、教育实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4、教育实习安排工作较困难,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
(二)逐步调整教育实习时间
(三)明确师范生在实习中的三重角色: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同事角色
(四)建立高师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包括:加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基层教师理论素养、完善并稳定实习基地
(五)建立教育实习质量保障机制
第一, 设立两级教育实习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师范院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常规的监督工作, 属于地方的高等师范院校, 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常规的监督工作。第二, 定期到实习基地考察大学、中小学的责任落实情况和实习生的实习效果。第三, 高师院校教务处设专门机构来负责全校实习工作,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诸如工作责任制、中学指导教师选聘制度、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审批制度等, 努力使教育实习每个环节都有章可依, 组织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2我国对数学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相关研究
教育实习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取决于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是否合理。谭佩贞《实习生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分析了实习生在教学课堂学习教学技能时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与提问技能掌握不到位:实习学生备课的时候容易忽略上课的时候提问什么问题, 没有考虑课堂提问什么时候适宜集体回答, 什么时候适宜优生回答, 什么问题适宜经过学生讨论后回答, 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二)讲解、解题技能差强人意
(三)组织教学技能相对薄弱
(四)板书与作图技能运用不够合理规范, 示范引导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是板书和作图没有什么计划性, 想到什么写什么, 写到哪里算哪里, 没有重点可言; 板书不会充分利用彩色粉笔标示重要知识点; 部分学生的板书, 对定理的推导、解题的格式、图形的绘制不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