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方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内容 1
1.2.1 电子资源概述 1
1.2.2绩效评价概述 1
1.3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2
1.3.2 国内研究现状 3
2 研究方法 4
2.1层次分析法概述 5
2.2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5
2.2.1建立层次结构框架模型 5
2.2.2构造所有的比较矩阵 6
2.2.3计算各层次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6
2.2.3.1求和法 6
2.2.3.2求根法(几何平均法) 7
2.2.3.3特征根法 7
2.2.4计算整个组合权重并进行组合一致性检验 8
2.3层次分析法优缺点 9
2.3.1优点 9
2.3.2缺点 10
3 图书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11
3.1评估指标的选择 11
3.1.1电子资源的内容 11
3.1.2电子资源的利用 11
3.1.3数据库检索 11
3.1.4数据库成本 11
3.1.5数据库商的服务 11
3.2评价模型的建立 13
3.3模型结果评价 17
结论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 5 1 9 1 6 0 7 2
........................................................2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90年代,计算机
得益于计算机、光盘、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资源异军突起。这种新形式的信息资源,相较于先前传统的纸质资源,显然的,电子资源具有极大的优势:存储形式多样、载体容量大、内容丰富、交流程度高对于信息的收集、存储、利用都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便利。遵从优胜劣汰的规律,电子资源慢慢占据了社会信息的主导地位。
随着电子资源的广泛普及,各类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也顺应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建立了大量的电子资源收藏,诸如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等。引进之后如果要提高馆藏电子资源的质量以及效能,必然要不断地对已有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和购买新的电子资源进行补充,这就涉及到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问题。如何寻求有效的管理、评价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提供客观、合理的评价依据成为了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1]
1.2 研究内容
1.2.1 电子资源概述
电子资源,又被称为数字资源,例如我们平时熟知的网络图书、杂志、报纸等网络出版物、光盘出版物,都是由出版商或者数据库商生产发行的,它们都是狭义上的电子资源,我们在本文中研究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也就是这层意义上的资源。[2]而广义上的电子资源人们则习惯于定义为:前期以数字化形式——二进制代码
1.2.2 绩效评价概述
绩效,简单从字面意思来解释的话,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一系列行为后的结果。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事物在特定期间内的投入及产出情况。这其中,投入可以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也可以是情感、情绪等精神资源;产出则是指最终收获,包括数量、质量等综合情况。
绩效评价是是一种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价形式,它综合运用了运筹、统计等方法,选取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评价指标,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步骤,得出最终的执行结果,并将我们事先预定的目标与最终的实现程度进行对比。[2]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一些相关文献的检索查阅,了解到国外很早就开始了针对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至今已经在电子资源管理方面有了较多研究成果。最早是1997年,美国学者史密斯(Smith)和罗兰(Rowland)首先提出要进行对于电子资源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衡量引进电子资源的后期实际服务情况。随后在1998至2000年期间,John Carlo Bettor等人组成了专家组,重点研究美国公共图书馆馆藏网络资源以及他们相对应的绩效评价,其主要研究成果——《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的统计和绩效评价(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y Networked Services)》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上出版。[3]在研究中,他们为了达到最终适用于国家级数据采集的目的,首次定义且通过了国家公共图书馆数据采集、统计测试、绩效评价的系统。此外,贝托特(Bertot) 开发了一个新的系统工具,它主要是服务于美国图书馆和NCLIS,也就是信息科学委员会,用来测试公共图书馆中提供的网络服务以及存储的网络资源性能,从而在统计数据时尽可能符合元素的采集需要。当然以上只能算冰山一角,自90年代中期起,国外就“图书馆电子服务绩效评价”、“电子资源统计与绩效评价”等领域展开了应用性项目的研究。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先进的理论方法和实用的管理软件。其中近10个有关于电子资源的工具软件以及绩效评价的项目比较有影响,随后相继在美国等国家级图书馆启动。
例如亚伦奥佳斯特拉普顿(Aaron August Lupton)在他的《在纽约大学建立电子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Building an 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ERM) Solution at York University)一文中写道;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利用ERM系统,也就是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来促成电子资源的有关应用,使之更为简单全面。[4]另外,文中详细介绍了怎么在多伦多约克大学建立MULER(管理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MULER的历史背景、突出功能,以及在建立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随着基于Web的电子资源管理工具软件迅猛发展,克林斯顿威尔逊(Kristen Wilson)在《图书馆电子资源新管理工具软件》(Beyond Library Software: New Tools Electronic Resources Management)一文中重点介绍了基于Web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软件,也就是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图书馆中使用的主流软件技术,详细内容包括前期电子资源的采购、中期的运用流程、后期的数据管理等等方面,并将重心放在了电子资源管理的整体实施过程上,对各种工具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探讨。[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2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