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效能研究【字数:14805】
目 录
1. 前言1
1.1 研究的问题1
1.2 研究的意义1
1.3 研究方案的设计1
1.3.1 研究的内容1
1.3.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
1.3.3 分析方法、分析工具与分析框架2
2. 国内外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效能研究现状4
2.1 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研究的概念界定4
2.2 国内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研究综述4
2.3 国外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研究综述5
3. 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现状分析7
3.1 数学多媒体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7
3.1.1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得分情况7
3.1.2 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六大因素得分汇总及百分比分布情况7
3.2 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认可程度9
3.3 不同对象调查数据的差异分析9
3.3.1 教师性别差异分析9
3.3.2 不同年级学生差异分析10
3.3.3 不同年级学生性别差异分析11
3.3.4 师生数据的差异分析11
3.4 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六大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2
3.5 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因素上师生的差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异分析14
3.5.1 设备对学生态度和教师态度的影响及差异14
3.5.2 设备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及差异15
3.5.3 课件质量对教学过程的影响15
3.5.4 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对教学过程的影响及其差异16
3.5.5 设备、课件质量、师生态度、教学过程分别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7
4. 提高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优化策略20
4.1 优化数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优雅教学环境20
4.1.1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20
4.1.2 创设优雅的多媒体教学环境20
4.2 师生共同参与优化数学教学课件21
4.2.1 数学课件制作与质量方面21
4.2.2 完善数学多媒体教学资源21
4.3 明确师生责任加强教学培训22
4.3.1 明确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22
4.3.2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把握教学活动重心22
4.4 注重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23
参考文献24附录25
致谢29
前言
1.1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教学,从此教育开始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多媒体教学将信息技术带到了课堂,能够使教师更好的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数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笔者从文献分析中发现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那么根据现今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效能,师生对其认可度如何?不同性别的教师、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初中学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是否有着不同的看法?影响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提高某些因素来影响其他因素?在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改进哪些因素可以大幅提高师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认可程度以及教学效能?学校和师生如何利用与数学多媒体教学相关的因素来提高教学效能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2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中小学中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在中小学大面积普及多媒体教学之后,如何提高教学效能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忽略的问题,但这恰恰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设备技术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但是与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师生。调查现今师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不同看法和态度,分析出影响教学效能相关的因素,并结合相关因素给出提高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优化策略。与相关教育部门沟通交流本次调查研究的结论,并向其反馈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策略,商讨切合实际的改进方法并在初中实行,将卓有成效的改进方法在全市中小学进行推广,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效能。
1.3研究方案的设计
1.3.1研究的内容
1.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了解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发现存在问题的方面。
2.通过采访和调查发现影响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六大因素,分别是:
①关于多媒体设备数量和使用环境方面,下文简称“设备”;
②关于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方面,下文简称“课件”;
③关于数学多媒体教学学生对其的看法和态度,下文简称“学生态度”;
④关于数学多媒体教学教师对其的看法和态度,下文简称“教师态度”;
⑤关于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方面,下文简称“教学过程”;
⑥关于数学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方面,下文简称“教学效果”。
3.了解不同教龄和性别的教师、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初中学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不同因素的不同看法,从中得到启示;通过整份师生问卷的数据分析反映出师生整体分别对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认可程度。
4.研究上述六大因素与数学多媒体教学效能的相关程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改进哪些因素可以大幅提高师生对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认可程度。
5.学校和师生如何利用与数学多媒体教学相关的因素来提高教学效能。
1.3.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8138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