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字数:11213】

2022-11-14 22: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动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喜爱学习的情绪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习兴趣的强弱密不可分。所以,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切入点,分析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而讨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的帮助,最后从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探讨如何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目 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
2.1存在的问题 3
2.2问题存在的原因 3
3.探讨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6
3.1学校层面 6
3.1.1学校文化的建设 6
3.1.2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 7
3.1.3课后作业的设置 8
3.1.4学校举办各种数学活动 9
3.2家庭层面 9
3.2.1家庭中的学习氛围影响 9
3.2.2父母的引导作用 10
3.3学生层面 11
4.反思与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在现在的初中课堂中,数学学习存在着严重的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轻松地学习,甚至还可以在学习之余扩展课外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机械地去完成每天的任务,把学习当成了一个苦差事。造成这个现象的种种原因中,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原因,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所以,如何去激发与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每个学习阶段的老师的难题。
要想讨论清楚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法,先要明白什么是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是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2]。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的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长期以来,无数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在本文引用的邵子洋老师发表在数学学习研究中的《浅谈中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方法的策略》一文中谈到无论是数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国内外,研究学习兴趣的主要著作有杜威的《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刘显国主编的《激发学习兴趣艺术》,还有本文采用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泽国主编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现代出版社出版的余霞主编的《青少年培养好的学习兴趣并不难》。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标准的指导下,怎样能最大程度激发数学的学习,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问题的根本都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一直挂在嘴边,论语中也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如何去激发与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应用在初中课堂,甚至应用在之后的高中大学课堂,从数学可以扩展到别的学科。
现在的老师要求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问题可以有发散性地思考。但如果只是被动学习,对数学没有兴趣,又何谈举一反三呢?学生不仅要会学,而且要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当前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普遍达到中等水平,但这样的效果并不足以应对中考和高考,且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也只是惯常的应付作业和考试,成绩一般,不仅影响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拖累了其他学科[3]。
因此,当我们想要数学被学生所接受,必须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动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可以取得好成绩,反过来,取得了好成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所提升。
2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最初在学习数学时,绝大部分学生是满怀着求知欲,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来学习的,结果在真正深入到其中进行学习之后,数学中的简单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容易解决,慢慢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这就导致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学习效果[4]。
硬件实力强的学校,会有更多的数学活动供学生们参加,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而更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更多的方法,多种方法也自然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学生们从小学跨入到了初中,中考的压力也随之而来,面对多门学科的压力,学生对课堂和课后作业不会很重视,只是机械地重复工作,对于学习也少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最后时间用了不少,也花了不少功夫,但是成绩却丝毫不见提升。
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学历较高,知道从小给孩子建立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入学前,就可以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出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入学后,经过学校老师的进一步培养,基础好的就会更好,兴趣会越来越高涨,而从小家庭环境的差距也造成了学习兴趣培养的难度。自觉性更强的学生同样会非常受益,由于他们拥有很强的自觉性,可以自己解决很多问题,对于数学这一较难学科的自信心就会有提升,从而可以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自觉性相对较弱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无论老师和家长多么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难激发与培养出来。
2.2 问题存在的原因
对于自学能力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老师的课堂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5]。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与部分教师缺乏师德的行为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烦,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学生的成长也难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6]。更有些老师只关注那些成绩好、上课配合老师的学生,对于那些成绩不算好或者经常违反纪律有叛逆性的学生不予理睬甚至强制退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会偏向那些自己喜欢的学生,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不会公平公正地处理矛盾,使那些热爱学习但是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慢慢厌烦学习,对老师的课程产生了反感,不会认真对待所学课程,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对于那些平常在学校中十分安静,不爱讲话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很难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渐渐与别人疏远,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没有自信,对老师反映冷漠,对一切事物也都没了兴趣,更不用说学习兴趣了。在学校中,学生们之间的家庭条件有好有坏,有的老师只知道关注那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学生,把上课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学校的活动机会都给这些学生,甚至还会歧视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这么小的年纪感受到了社会带给他们的冷漠,慢慢也会开始讨厌学习,最终可能会讨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8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