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研究以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为例【字数:10008】
目 录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
课题研究的基础、现状1
2.1 同课异构的概念鉴定1
2.2 研究现状1
研究对象和方法3
3.1 研究对象3
3.2 研究方法3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教学研究3
4.1 教学目标4
4.2 教学重难点4
4.3 教学过程4
4.3.1 情境引入与知识生成4
4.3.2 概念讲解7
4.3.3 教学应用及习题演练10
教学反思与启示12
5.1 情境引入的反思和启示12
5.2 概念讲解的反思和启示12
5.3 教学应用及习题演练的反思和启示12
5.4 教学效果的反思与启示13
参考文献14
引言
研究背景
由于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不同、教学对象即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和差别."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为广大的教师及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中的艺术,交流彼此之间的经验,共享获得成功时的喜悦.
本文以苏科版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的世界"第三节"展开与折叠"的课程为例,进行同课异构研究.
第一部分,介绍两名教师,分析教案、课件,梳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程流程.
第二部分,从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知识点呈现方式等方面对比两节同课异构.
第三部分,分析差异与区别的原因.
第四部分,做出总结、提出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同课异构的含义是:每一位不同的教师会根据每一位不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身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现有的教学条件、还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同一节课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课程可以有多维的角度,可以有各自相异的风格,也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互相切磋、从而获得提高和进步.同课异构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和探讨,可以整体地提升教师和师范大学生们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我国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的基础和现状
2.1 同课异构的概念鉴定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每一位不同的教师会根据每一位不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身现有的教学条件、还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针对同一节课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2.2 研究意义和现状
同课异构就是不同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各教学环节并组织教学,鉴于授课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学对象基础的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可能会千差万别,因此,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授课的效果.[]
同课异构立足于同样的教材,甚至是同样的课件和同样的教案,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时的教学条件以及授课的教师自身的经历、教学习惯,对同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也不尽相同.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学习优势、弥补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也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观、数学素养、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比较和点评.
"同课异构"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总是会强调要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要让研究同课异构的教师和师范生能够清楚明了地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材内容会产生怎样的不同的处理.而不同教师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能够打开进行研究的教师和师范生的教学思路,也能够展现出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让研究者达到继承和批判的统一,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主旨.
研究同课异构的教师们大多数都从开始的不理解同课异构的意义何在,向积极主动地上交流课、参与讨论发生了转变.很多参与同课异构研究的教师和师范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听课和评课,大大地促进了教学研就究风气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同课异构"提升各个参与研究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他们的课堂结构,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进行了变革,课堂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师范生产生智慧的碰撞,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效果,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两名教师是来自常熟市某初级中学的优秀数学教师,分别记为教师甲和教师乙.
教师甲,女,数学老师,中学一级教师.2007年参加工作,从教十多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勤谨,不敢有一丝松懈,2017年被评为常熟市XX中学优秀教师;2018年获得苏州市升学考试网上阅卷优秀教师.
教师乙,女,数学老师,中学一级教师.2002年参加工作,从教十多年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勤谨,不敢有一丝松懈.2011年、2016年年度考核优秀.
学生分别是该校两个不同的初一年级班级,整体水平较接近,期中成绩平均分也较接近.
3.2实验方法
旁听两名中学教师的关于"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同课异构教学,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录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8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