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培养的数学学习能力【字数:10547】

2022-11-14 22: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在我国,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并且逐渐深化,向各个方面深入。关于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数学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实质、影响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模式和策略等。一直以来,有效教学都是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讨的问题。未来,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将转向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等等一些方面。本文基于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摩,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以及关于“数学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反馈,分析在相同教学环境影响下不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情况以及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探究现阶段乡镇小学的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一些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教学提供实验依据。
目录
1.有效教学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背景1
1.1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发展历史1
1.2数学学习能力的概述1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2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
4.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调查及解决措施3
4.1 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情况的调查3
4.1.1调查展开的形式3
4.1.2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4
4.1.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8
4.2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学10
4.2.1基于教师角度,教师怎么教10
4.2.2基于学生角度,学生怎么学12
5.教育教学的启示13
参考文献14
1.有效教学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背景
1.1有效教学的内涵及发展历史
涂荣豹等人【1】编著的《中国数学教学研究30年》一书中,整理了近30年来学者们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内涵从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从教师教的角度阐述,崔允漷【2】认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高慎英等【3】认为,有效教学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袁振国【4】认为,有效教学是“看学生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教与学关系的角度,陈厚德【5】认为,有效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程红【6】等认为,“教学有效性指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杨学良【7】一书中介绍了“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五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活动,以促进学习;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素质;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国内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从一开始着眼于“综合地提高教学质量”,到“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到“探索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途经”,到“对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因素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逐步深化,出现了不少论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1.2数学学习能力的概述
新课程标准【8】中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十大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的就是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文中,我适当融合并选取了其中五个方面来研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上;运算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空间想象能力是看学生对空间物体的感知、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验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创新能力是看学生能否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奇的、有意义的想法。
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在对影响数学有效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学者从“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课体因素、中介手段和空间结构”展开讨论,有学者【9】提出“指导与生成是构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础”“分层教学是激活学生主体有效学习的抓手”“教学反思是调控教学双边活动的策略”。
对于研究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归纳。董林伟【10】认为应该有这样三个特征,“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过程;②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③是富有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郭宏旻【11】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认为数学有效教学应该具有:“开放性特征、个体适应性特征、反思性特征、解放性特征”。张秋爽【12】则认为,①“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根本;②学习素材的合理选择是保证;③教学方式的巧妙运用是关键;④思想方法的恰当渗透是灵魂;⑤教学资源的及时捕捉是生成”。李春光【13】提出了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并依据这五个标准给出了17项具体标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uxue/8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