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现状研究以淄博市为例(附件)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主要研究内容 1
(四)研究方法 2
二、 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概述 3
(一)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 3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三)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及意义 4
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以山东省淄博市为例 6
(一)山东省淄博市的基本概况 6
(二)山东省淄博市反腐倡廉建设的进展 6
(三)山东省淄博市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 8
四、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建议 11
(一)健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11
(二)建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教育长效机制 11
(三)新时代正确定位网络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从古至今,贪污腐败现象一直是社会的毒瘤,腐败对人类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持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我国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视程度从未降低,党的十八大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报告中明确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增强“四个意识”,严厉整治四风问题,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让巡视利剑作用彰显。
山东省淄博市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日益显著。一方面,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显得日益重要,随着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力度加大,腐败的典型案例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山东省淄博市是笔者的出生地,该地的发展变化伴随笔者成长,笔者希望了解家乡的反腐倡廉建设情况,并可以通过政府数据、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真实资料,以确保实地调查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选择以山东省淄博市的反腐倡廉建设为例进行分析,以此希望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贡献力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众多,本文对其中的部分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如下:斯阳的《反腐倡廉新思考:制度、科技、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立足中国的国情、党情、廉情,着力从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想观点、创新工作思路三方面进行探索。美国作家魏德安编著的《双重悖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着重阐述中国怎样实现反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把中国的反腐败与亚洲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反腐败问题进行比较,对中国共产党在反腐败问题中取得的积极成果予以肯定,表示对中国反腐败更有信心。美国作家布茹宁编著的《不要贿赂——发展中国家如何繁荣不腐败》(北京光明日报出版,2015年)通过日常工作等,由表及里的阐述了腐败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主张防微杜渐,从而根除腐败“文化”。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淄博市反腐工作的开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十八大报告反腐倡廉建设相关理论进行解读,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了解了目前淄博市的反腐倡廉展开形势,在总结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淄博市的现状,根据当地反腐倡廉工作出现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可以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马列经典作家著作,学习党历届领导人反腐倡廉建设思想,以及整理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文献,进而由表及里地归纳和分析党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
系统研究法。在继承和发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腐倡廉建设思想,是一个庞杂、完整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先把握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内容,再对各个要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
归纳研究法。搜集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相关会议资料和领导人讲话,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中进行分析、归纳、提取和总结,从而指导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概述
(一)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
“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并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为显著的地位。”反腐倡廉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仅是位置的变化和文字表述的变化,还有其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反思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为接下来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指导。
一方面,干部清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前提。党员干部是权力的掌握者,权力使用不仅要合情合理,而且最重要的是合法。一旦干部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权力的运用出现偏差,腐败滋生蔓延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便一片暗淡。
另一方面,政府清廉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一环。政府为干部提供的工作环境是否清廉直接关系到干部是否清正,政府只有为干部提供清明的环境,政府工作人员才能做到依法行政、行政为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毫不隐讳的将壮士割腕、刮骨疗毒式的反腐现状展示给世人,表明了我国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气魄。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
不同的历史阶段、历史时期,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展现出鲜明的为实践工作服务的中国特色。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表1 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个阶段
阶段
相关文件
第一阶段建党初期
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党员除非迫于法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
第二阶段根据地政权建设时期
1932年初,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开展了廉政建设和以反对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反腐败运动,直到年月红军长征之前历时两年零八个月。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时期
八大政治报告和八大党章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原则,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反对任何降低党的作用和削弱党的统一的分散主义倾向。
第四阶段“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初期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追名逐利、滥用权力,严重破坏了党风、政风、社风,为“文化大革命”以后的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留下了祸患。十二大党章制定了“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两章,党的十三大指出“必须把反腐败寓于建设和改革之中”。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5252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