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莱芜市茶叶口镇为例(附件)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countermeasure目 录
前 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意义 1
(三)研究综述 1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
一、相应概念及理论研究基础 4
(一)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应概念及关系 4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5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 7
(一)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重视 7
(二)投融资不足 8
(三)建设效率低下 9
(四)政府职能转变不合理 9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11
(一)深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1
(二)创建投融资多元化的新格局 12
(三)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建设效率 12
(四)政府职能的适当转变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附 录 18
致 谢 19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妥的推动城镇化,要提高中小型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还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今在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过程中,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效率低下、资金浪费严重;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过分依靠政府,监督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力;在维护方面不及时、维护质量差等问题,阻碍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导致当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其建设规划和管理方面存有不足,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018年各省市相继发布了农村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已发布规划的16省份合计投资约2万亿,由此可见作为保民生促民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可以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着手点;大量学者都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相应的调研分析,论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投融资等方面,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结合的研究并不充足。
2.现实意义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有效举措,作为硬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最直观的反应当前农村发展状况;调查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可以更有效的把握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进度以及演进中存有的不足,通过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可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均衡的发展,以更快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要,更有力的提高居民幸福感。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早于中国,所以相关文献不多。众多学者指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加速周边乡镇的建设进程,如恩温的“卫星城”理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类似于卫星城理论,强调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大多数外国学者都强调借用大城市的优势来带动下属县镇的转型与发展,都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不谋而合。
(2)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亚历山大斯图津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业和农村发展管理研究分析得出,社会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发、实施中有一定的方法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取决于农村地区的的特殊性。美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明确的权责划分,并且村民可通过投投票表决等多种途径来反映自己的需求偏好。墨西哥基础设施全部由政府部门来提供的模式,致使其财政压力巨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研究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整个社会基建的发展经验,并要因地制宜,以当地特点为基础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2.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学者们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存在水平低下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李惠通过从多方位(要素集聚、交换集聚、消费集聚等)分析发现,在经济空间中,发展路径不明确阻碍了新型城镇化难以以健康有序的方式推进,并且,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结构不合理、区县发展不平衡。李宗楼以县为例,指出现在安徽省内县城发展存在发展不协调,新型城镇化遇到发展的瓶颈即千村一面的现状,各地区并未发挥自身优势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并以县与县之间的对比为例,揭示了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问题。可见,即使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一直在加快,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协调发展仍未实现。
(2)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我国学者就中国实际情况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论述,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在投融资层面,欧阳世芹认为现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不足问题过于严重,由于中央占税收收入的大份额,县镇财政收入不足以及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发展前景不明确、受限制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不足。在供给方面,廖家勤认为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的长期实行使得公共选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难以实现对接。在法律建设方面,何菊芳和廖家勤一致认为并没有一个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责划分,并没有建立与《农业法》配套的相关法律。各种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投融资困难、建设水平滞后、事后管理不充分等较大问题。但就如何更高效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如何调动农民建设基础设施积极性,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上研究并不充分。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收集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进行文献综述,提取出有用的思路及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其次通过相应资料及实地调研的方法来了解研究样本的现状,并将其放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及政府职能转变理论来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不足的情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何才能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文献,收集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相关学者的理念和观点,找到两者的衔接点,同时吸收学者的精辟见解从而对自己的研究提出想法。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调查山东省莱芜市茶业口镇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建设效率、推进建设标准和水平、增强人民幸福程度的有效方法。
一、相应概念及理论研究基础
(一)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应概念及关系
1.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为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提出了以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为本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总体而言,相较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主要有以下内涵:第一,新型城镇化是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走的是资源环境友好型发展路线;第二,新型城镇化是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第三,新型城镇化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5254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