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当代企业慈善文化基本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2020-02-11 14: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当代企业慈善文化基本现状及其发展策略研究[20200211140518]
摘 要:经济的发展给慈善事业注入了来自企业的新动力,由此催生出“企业慈善文化”这
一新概念,这是企业内在的利益追求与外在的社会需要相结合的结果,逐渐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实践证明,企业的社会慈善业绩,可以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营运成效,给企业带来巨
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我国,企业慈善文化对于融洽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文化的建设还处于无意识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在慈
善方面普遍缺失,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亟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清问题并分析原因,
探讨并明确我国企业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路径。
关键词:企业慈善文化;现状;问题;分析;建设策略
引 言 1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一、企业慈善文化概述 . 1
(一)企业慈善文化的理论基础 1
       1.企业慈善行为的定义 . 1
       2.企业慈善文化的内涵 . 1
(二)企业慈善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 3
    1.企业自身发展效应 . 3
    2.社会效应 . 4
二、民营企业 Y 的企业慈善文化建设成就  4
(一)企业家的慈善意识明显增强 4
(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全面认识 5
(三)企业慈善捐赠数额较大 5
(四)企业慈善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同感在提升 5
三、企业慈善文化缺失及基本原因分析 . 5
(一)我国企业慈善文化缺失的表征 6
    1.“企业慈善”与“企业家慈善”观念混淆  6
    2.慈善规模小,捐赠力度小 . 6
     3.缺乏计划性,缺乏组织与管理 . 7
     4.员工参与度低 . 7
(二)我国企业慈善文化缺失的原因分析 7
     1.社会文化环境 . 7
    2.慈善机构因素 . 8
     3.政府管理体系 . 8
     4.企业自身因素 . 9
四、当代企业慈善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9
(一)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10
    1.大力弘扬慈善公益价值观  10
    2.加强慈善文化理论研究与宣传  10
(二)大力发展非政府慈善组织. 10
    1.扩大非政府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  10
    2.完善现有慈善组织的管理与运作  11
(三)加强慈善制度建设. 11
    1.放松政府管制,加强监督  11
    2.加强并完善有关企业慈善的法律建设  12
(四)转变慈善理念,完善慈善管理. 12
    1.强化企业慈善文化理念  12
    2.改善企业慈善内部管理  12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 录. 16
致 谢. 18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
展推动了经济繁荣,经济繁荣的最直接表现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接踵而至,如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慈善活动可以使这一类社会问
题有所缓解,企业本身也可以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企业植入理性的可以兼顾市场发展和
社会需要的财富观与责任观,从而催发企业积极地投身慈善事业,建立科学的企业慈善理念,选
择正确的企业慈善行为,完善企业慈善文化,对于我国社会进步及企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企业慈善文化概述
对于企业慈善文化,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概念界定,在不同的国家,在企业的内部与外部,
它的含义是不同的,因此并无绝对的定义。综合各个学术观点可以概括为:“所谓企业慈善文化,
是指一个企业在企业家的引领下,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和发展,由内而外地把慈善作为自身经营
战略的一部分,并把它从实践中逐步内化为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
管理和员工具体行为中的一种行为模式。”
(一)企业慈善文化的理论基础
1.企业慈善行为的定义
在西方,柯林斯于 1994 年给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企业慈善行为是一种企业在与自身没有
明确利益关系的前提下做出的现金或者其他方面的捐赠行为。”[1]226
在国内,对于企业慈善行为的定义不仅少,而且比较零散,其中杨团认为:“企业慈善行为
是企业向所在的当地社区和一些需要帮助的领域或社会群体提供资金、劳务或实物援助的行为,
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2]106
2.企业慈善文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慈善文化的理论内涵,按照时间的沿革先后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利益
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以及“战略性慈善行为”理论。
(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0 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出现在西方世界诸多学科领域。美国学者谢尔顿于 1924 年 在《管理的哲学》一书中最先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指出企业不但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
担社会责任。阿奇·卡罗尔于 1979 年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
涵进行了更明确的界定,认为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
及慈善责任四个方面。
(2)“利益相关者”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学界对企业慈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朝
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被提出,并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企业社会责任。该理
论由弗里曼于 1984 年首先提出,强调满足多重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因此扩大了企业社会责任
的范围。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企业活动或受企业活动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
括股东、投资者、雇员、顾客、供应商、银行、政府、社区、媒体,以及其他影响企业或受企业
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企业公民”理论
该理论由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进一步发展而来,认为企业应无条件的利用自身特
有的技术、资金等资源通过慈善等途径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对于企业公民,目前尚无明确定义。
英国“企业公民会社”总裁戴维·罗根指出,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法人公民,
作为公民,企业有权利,也有责任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对此,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亚
太区副总裁陈达文总结出四点: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主要部份;企业是国家的公民之一;企业有权
利,也有责任;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的一般发展做出贡献。显然,企业公民理论偏重于说明企业的
公民身份,及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4)“战略性慈善行为”理论
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最先倡导,是对企业慈善理论的新发展,这一理论
从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认为纯粹的企业行为与纯粹的慈善行为可以结合起
来,以此协调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通俗地说,也就是可以
把企业的慈善捐赠视作一种战略投资,视作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我国真正能
有效实施战略性慈善行为的企业非常少,由于缺乏系统的战略性规划,常常容易错失企业慈善捐
赠的投资价值,不利于企业慈善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上面对企业慈善文化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后一个理论的提出,均以已有研究成果为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