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党建引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淄博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为例

2022-04-12 20:1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党建工作和移风易俗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两个方面。在理论层面,党建工作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视角下,党建工作的核心在于对基层治理的引领和完善;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跟随时代发展对传统风俗进行的适宜改革。在现实层面,移风易俗和党建工作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要想在农村地区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需要基层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动员村民一起参与到移风易俗的文明建设中去。透过党建工作和移风易俗的实施情况,可以据此考量出两者的工作现状,能够导出当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引领移风易俗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工作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相关措施,能够使基层政府充分认识和把握移风易俗的政策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工作提供创新的现实路径,从而推动各项措施长效机制的形成。
目 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三)研究综述 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4
一、移风易俗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要求 6
(一)社会背景 6
(二)现实要求 6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解析 8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内容阐释 8
(二)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移风易俗的理论基础 8
四、党建引领下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实证分析 10
(一)调研地概况 10
(二)基层党建引领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现状  11
(三)农村移风易俗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2
五、党建引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路径分析 14
(一)依靠制度优势,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4
(二)发展青年党员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14
(三)党员干部要做垂范者,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15
(四)严格制定党员发展制度,做到党员发展民主化、透明化 15
(五)夯实保障,适当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待遇 15
结 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 录 20
致 谢 25
前 言
(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研究背景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开始富足起来,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我们仍然会感受到有不少落后习俗的存在,这些旧思想旧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阻碍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顽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明确要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去除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陈旧风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移风易俗,就是要顺应时代步伐,改革落后的传统习俗,倡导文明新风尚。在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程中,尽管出台了许多移风易俗的相关政策,但基层落实不能仅仅依靠宣讲,再加上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学历较高的年轻人一般都常年在外上学、工作,所以在各项政策中,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为老百姓们讲一千次不如做一次,党员干部从自己做起,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移风易俗的推广,认识到移风易俗的好处,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基层党建与移风易俗是社会治理层面的深刻反映,是一项系统大工程,把握两者的现实联系、实施背景、研究和实施现状,并从实证层面凝练二者的关系及移风易俗面临的难题,进而探索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来引导民风向善向好发展,实现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对于推动移风易俗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理论上,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探究基层党建与农村移风易俗的情况,实践调研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增强研究的串联性,提高学术的整体性,丰富相关研究的理论视角,创新研究方法,将有助于基层党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本课题在研究中能够大量真实、可靠的调研数据,提出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创新路径,可以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政策的有效实施,让移风易俗工作在农村地区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党群关系,有利于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为党和政府科学应对移风易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经验支持。最后有利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三)研究综述
1.关于移风易俗的研究 
(1)移风易俗的含义
从字面含义来看,移风易俗说的是改变社会风气和习惯。自战国时期,该词语在荀子所著的《荀子乐论》中被首次提及,之后更是多次出现在各朝各代的史书典籍之中,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思想与社会革新传统。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苦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政权成立后,必然要改变社会风貌,进行移风易俗。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领导人们踏上致富道路,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号召群众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的振兴不仅仅指经济振兴,更包含着对文化、生态和文明的振兴。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存在着不少落后习俗,要想实现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势在必行。
一个社会风俗习惯的形成,经历了几代人的见证,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些风俗对于一个地区的百姓来说,意义重大,改变风俗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成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见效,时间久了就会反弹。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里描述了我国乡村地区的风貌特点,这些地区社会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我们有必要寻求良好的治理方案,努力构建长效机制来改变风俗。习主席同志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报告时强调,要以实际行动改变风俗习惯,推动时代潮流,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
目前国内关于移风易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代背景、问题导向与相关路径等方面,还有学者从政治学、社会学等宏观视角和大数据、法治等微观视角提出解决移风易俗相关问题的新路径。具有代表性的有: 
阮兴元从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建构新时代新乡村需要的新风俗,以改变风俗习惯作为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培养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把农村中不合时宜的落后习俗加以革新,赋予其时代特征,以更新更好的形式来取代那些旧习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7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