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新时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涵义及未来展望

2022-04-12 20:1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中非之间具有深厚的历史友谊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斗争中给予相互同情和支持,在中国的帮助下,非洲建设了诸多的项目,以坦赞铁路和非盟会议中心为代表。中非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经济快速发展,有效刺激非洲发展潜力,加快了非洲的基础设施。传统历史友谊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感情基础,“真、实、亲、诚”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交往原则,正确的义利观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合作共赢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中非合作论坛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了互利共赢的平台,将中非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中非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体系,同时也加强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需要中非双方以更大的定力和信心采取有效的措施面对这些挑战,构建中非政治、利益、文化、安全共同体。
目 录
前 言 1
(一)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1.研究思路 2
2.研究方法 3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友好交往的发展历程 4
(一)中非政治经济历史交往 4
(二)中非关系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5
二、 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涵义 6
(一)传统历史友谊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感情基础 6
(二)“真、实、亲、诚”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交往原则 6
(三) 正确的义利观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 7
(四) 合作共赢是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8
三、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挑战 9
(一)经济领域的挑战 9
(二)安全领域的挑战 9
(三)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对中非合作的负面舆论 10
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路径 11
(一)政治路径 11
(二)经济路径 11
(三)文化路径 12
(四)安全路径 13
结 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前 言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本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8年9月,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推向了新阶段,开启了中非合作新时代。本文在新时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的背景下,重点对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友好交往发展历程、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及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当今世界,在传统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新的挑战不断出现。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伟大尝试,同时又为新时代中非合作描绘新蓝图,推动中非在各个方面的深入合作。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具体实践措施,更好地把握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涵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关于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论述中非关系变迁历史、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缘由、有利条件等方面;还有学者从中非政治互信、经济发展、文化交融、人文交流、安全共筑、生态环境、加强社会建设等微观视角提出发展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相关问题的新路径;还有的学者从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对非洲的借鉴意义方面进行研究,成果丰硕。具有代表性的有:
在中非友好交往历史及发展前景方面,季志业的《开创中非合作新时代》及黄昭宇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新阶段》两篇文章从中非友好交往历史及中非关系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上论述了为什么中国和非洲是自然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建设共同体。
在对建设中非命运共同体有利条件的论述方面,在贺文萍的文章《中非命运共同体:历史基础、现实条件和发展》中对中非传统历史友谊、良好的现实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论述。
在加强双方文化交流方面,中科院研究员杨光在《推动思想交流,实现共同繁荣》中提到,中非之间应该上升到思想交流的新高度。中非之间相似的发展路径为双方发展思想交流奠定了基础,也可以成为双方思想交流的主题。
在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方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所长张春在其文章《非洲可以借鉴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中指出,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非治国理政思想与经验交流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比较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与非洲的发展,中国经验对非洲各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如今国内学界对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全面。本文重点对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对新时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传承、现实内涵、路径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启示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非投资和金融领域、中非贸易、人员流动等经济方面,除学者外,也有非常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对中非关系给予极高的评价,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各个方面。
在中非合作促进投资和金融领域发展方面,毛里求斯工商会秘书长CheerooMahmood指认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边缘化之后,全球出乎意料地将非洲重新纳入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轨道,非洲的发展迫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所有参与者重新调整其与非洲的接触。
在中非贸易方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所教授MaEnyu探讨了义乌模式与中非关系,认为中非关系的参与者已经从政府转向普通民众。义乌模式不仅为义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和声誉,也将中非关系推向了一个全方位的发展阶段。
在中非之间人员流动方面,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杨贝贝(音译)在文章中的数据显示,无论是国有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还是缺乏足够技术的非洲当地劳动力市场,都是刺激中国工头到非洲工作的“拉动因素”。
除学者之外,非洲各国领导人也对中非关系及构建中非命运共同给予很高的评价。例如,博茨瓦纳总统马西西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表示:“中国是博茨瓦纳的重要机遇,博茨瓦纳政府理解并赞赏中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深化两国各方面友好关系是博茨瓦纳的国策。”布基纳法索总统卡博雷表示期待与中方加强在经济、社会、安全、能源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刚果(布)总统萨苏表示中非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着增进人民福祉的历史任务,双方可以在增进社会福祉的道路上加强合作。
综上所述,国际社会尤其是非洲人民普遍对中非关系及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持乐观、肯定的态度。非洲各国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加大双方在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7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