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研究以甘肃太石镇某两村为例

2022-04-12 20:1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国家提出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方针,近年来,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建设的重要文件。习主席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关于农村建设的新的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都表明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而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民俗文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越来越重要。本文以甘肃省临洮县水泉村和李家湾村为个案,以当地民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新农村建设目标为落脚点,阐述了当地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现状。笔者政治学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两村为实证范例、以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为重点,主要从利用民俗节日传承民俗文化、提高村民素质、改善乡村大环境、开发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民俗文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四)研究方法 4
一、民俗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概念阐释 4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功能 4
(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主旨 6
(三)民俗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7
二、甘肃省太石镇某两村特色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8
(一)甘肃省太石镇某两村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8
(二)当地特色民俗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12
(三)当地特色民俗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4
(四)当地特色民俗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6
三、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施建议 17
(一)借助节庆活动促使村民传承民俗文化、履行治理职责 17
(二)努力提高村民素质,构建多元建设主体 18
(三)改善乡村大环境,建设文明新农村 19
(四)构建民俗文化产业体系,开发保护民俗旅游资源 20
结论 22
附录 23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9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017年10月18日,习主席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必须始终把处理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之一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中也同样指出,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文化作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特定地域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民俗文化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更离不开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将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也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如何重拾新时代下的民俗文化、重塑民俗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民俗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民俗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做过相关研究,但将两者相结合研究地较少。本选题从民俗文化着手,对甘肃省太石镇某两村展开实证研究,致力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已有研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从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民俗文化的渊源研究
关于国外民俗文化的研究,各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研究成果。在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William Thoms)最先创造了“民俗学”这个词,他是以撒克逊语中的“folk”和“lore”合成一个新词“Folklore”,它不仅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一现象的学问。英国一些学者关于民俗的来源提出了一些学说,如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文化遗留物说,以及英国学者的精神文化说。法国学者格登•休特(Gedeon Huet)和伊曼纽尔•考斯昆(Emmanuel Cosquin)追随西奥多•本菲(Theodor Benfey)的理论,认为世界民间故事的源头在印度。
(2)民俗文化的内容研究
雅格•格林(Jakob Grimm)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认为民歌的创作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与任何个人无关,民歌它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奇迹。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指出:“要对日本民族生活的一切现象进行根本的研究”。涩泽敬三认为,在以庶民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史研究上,民具研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国家层面,美国的一些学派主要以口头艺术和文本、社会生活习俗、物质文化、民间艺术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以关于计算机应用与各类电影等的研究、民俗在多民族互动中的作用和变化研究以及对民俗学和民俗主义进行研究。日本民俗学主要关注与现代社会相关的问题。
(3)民俗文化与农村治理研究
国外关于民俗文化与农村治理相结合的研究,韩国的新村运动和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的影响力比较大。在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政府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新村运动”的目的是动员全体农民共同建设“安乐窝”。新村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自发修建农村的公路、整治村庄环境、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修建房屋、兴办文化事业、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等。韩国新村运动,在长期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勉、自助、协作”的基本精神,它紧密结合了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国家伦理道德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本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展一场“一村一品运动”。1979年,以日本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为主导人,在全国发起了一村一品运动,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为主。在日本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日本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等一些先天因素,因地制宜地建设属于当地的农村发展模式,同时保留地方特色。。“一村一品运动”开展旨在振兴特色农产品,同时也不能摒弃传统文化,松平彦认为无论是民谣还是旅游业都要积极发展;家乡风味菜肴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振兴了日本农村经济,同时促进了日本农业的产业化。
2.国内研究现状
(1)民俗文化的概念
关于民俗的概念,国内有许多学者对“民俗”进行了不同的界定。钟敬文先生提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由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在钟敬文先生对于民俗定义的基础上,邢莉对于“民俗”的界定作了丰富,认为“民俗是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族群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下,民众为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所持有的日常生活模式,民俗文化应民众的生活需求而产生,在民众的生活中传承、建构”。陈勤建先生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民俗的概念:在生活层面的民俗,它是一种生存方式;在文化层面,它又是一种文化模式;民俗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起点和思考原型,这是在哲学层面的解释。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7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