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网络社会下大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研究

2022-04-12 20:1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被人们普遍广泛使用,网络社会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大学生作为最易接触新生事物群体,其学生生活等各方面均深受网络信息的影响。网络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在丰富信息来源,增强交流频度的同时,也使学生接触了网络社会中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依据本文调查问卷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情况是普遍良好的,但其中仍存在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功利化及表面化等问题。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主要包括网络时代的负面作用、西方观念的影响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信仰教育的方法单一等方面,另外针对问题形成的种种原因,提出包括完善创新信仰教育机制、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网络社会、充分发掘各种资源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等可行性对策,希望可以对今后高校更好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目 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三)研究方法及设想突破点 3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一)网络社会的涵义及特征 4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涵义及特征 5
二、网络社会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查 7
(二)调查设计 7
(二)调查结果 7
(三)现状分析 13
三、网络社会下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16
(一)完善创新信仰教育机制 16
(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网络社会 16
(三)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资源 17
结 语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调查问卷 21
致 谢 27
插图索引
图1 9
图2 9
图3 9
图4 11
图5 11
图6 12
图7 12
图8 13
图9 13
前 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研究背景
信仰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我们付诸努力后想要追求达到终极目标,一个人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有精神寄托和行动准则。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国发展各阶段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迈向新的辉煌。习主席总书记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灵魂,也是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高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对于喜好接触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影响深远。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不断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新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易出现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缺乏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清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并进一步补齐、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当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局势日益复杂的今天,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更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分辨能力和选择能力,善于使用各种网络工具、信息来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分析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和对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理论品质。有利于使原本略带枯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显得更加亲民生动,另外,在网络社会背景下分析马克思主义,通过大学生普遍接触并参与广泛参与其中的网络媒体,可以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
实践意义
大学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研究网络社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可行对策,有助于提高生活于开放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和选择能力,有利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方法,牢固树立并坚定大学生克思主义信仰,使其真正入脑入心,确保青年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因为意识形态存在差异,目前没有检索到与“网络社会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研究”字样完全类似的国外著作。但国外学者们从宏观网络对政治体系乃至政治形态的影响研究以及从微观上网络对公民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的影响研究,仍对我们研究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知识理论研究;二是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研究;三是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问题成因研究;四是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研究。
网络社会形成发展不过二十多年,但其中日益多元的文化思潮、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不断给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新的冲击,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易出现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缺乏等问题。国内学者在此情况下密切关注大学生信仰情况,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优化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虽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部分,没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在网络社会下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如何利用网络创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式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入,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主要考虑之一。
(三)研究方法及设想突破点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论文进行的前期,搜集并查阅大量与网络社会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参考其他相关作者经验教训,为以后论文写作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设计问卷、发放回收问卷、整理分析问卷,获取客观真实可统计的数据,得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统计分析法
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本文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果数据,得出网络社会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性现状,并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出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成因。
2.设想及突破点
本文采用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客观真实可统计的第一手数据,以网络社会为研究背景,以学院的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以样本数据系统统计为基础,以调查数据为支撑,并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工具,分析当前网络社会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如何补足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可行建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网络社会的涵义及特征
1.网络社会的涵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xzzjy/7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