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附件)【字数:12732】
目 录
0引言 1
1文献综述 1
1.1国内研究现状1
1.2国外研究现状2
2研究对象与方法 3
2.1研究对象3
2.2研究方法3
2.2.1文献资料法3
2.2.2问卷调查法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2.3访谈法4
2.2.4数理统计法4
3调查与结果分析 5
3.1镇江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现状5
3.1.1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场地面积与分布情况5
3.1.2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场地设施与配套器材6
3.1.3课外体育俱乐部开放的时间与次数6
3.1.4课外体育俱乐部开设的项目7
3.2大学生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认知现状 8
3.2.1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动机8
3.2.2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效果9
3.2.3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项目10
3.2.4大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俱乐部的频率11
3.2.5每次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持续的时间11
3.3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认知现状 12
3.3.1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俱乐部重要性的认识12
3.3.2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俱乐部与体育课关系的认识13
3.3.3体育教师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14
3.4影响镇江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因素的分析 14
3.4.1学校因素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影响 14
3.4.2学生自身因素对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影响 15
3.4.3教师因素对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影响 15
4影响镇江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因素的对策分析 16
5结论 16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镇江市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0引言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公元1700多年时部分欧洲国家就出现了滑雪与赛马等项目的俱乐部,早期俱乐部的出现为当今俱乐部的发展以及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探路作用。如今体育俱乐部已然成为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方法之一。
由于受我国国情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基本上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然而大学生在学校里又属于一种放养状态,更加不注重和关注身体的锻炼以及个人的健康问题,从而导致了广大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急剧下降,因此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受教育政策的影响,学校体育也在向素质教育、健康教育转变中,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就是其中一个模块,同时也被广大高校认可。但是,在开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很多大学自身的锻炼意识不够,根本没有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关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相关规章制度不够明确,教师没有起到引导,规范学生的作用;同时场地设施的不全和有限,以及相关经费的不到位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针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现状以及怎样去管理做了一个研究与分析,对高校课外俱乐部的开设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文献综述
1.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的课外体育研究起步相对于西方国家很晚,但是效果明显。从目前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的研究不仅仅有理论上的突破,还有具体的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其次国内的研究与许多科学结合在一起。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学者写的最多的要数高校课外体育的意义、现状与对策研究。高校课外体育的全面开展对于实施终身体育,推行健康生活方式,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等大有意义。刘长彬等对《普通高校课外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进行了论述,指出参加课外体育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国内的研究学者大部分结合案例或特定的研究对象来研究高校课外体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论述的:如冯秋明等在《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研究》[2]中指出:学生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为辅,满足学生爱好、要求、态度,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形式。它是素质教育与阳光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罗达勇、汪海燕在《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3]一文中,分析与讨论了我国普通高校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方法,探索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建立符合当前国情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从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分析的,如:陈国祥在其《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制运行管理研究》[4]一文中,就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度的实施运行、宏观管理以及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实施高校俱乐部制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已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这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闻扬等在《高校课余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5]中指出:高校课余课外体育俱乐部制是与体育课堂教学俱乐部制相配套的课余体育训练体制。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集知识、健康竞技、娱乐、兴趣多元为一体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是高校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tiyu/80339.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