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南闸民歌的主题及特色研究(附件)

2021-05-07 12:2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南闸民歌——是以丰富的水乡情韵为基础,以婉转、悠扬、抒怀的演唱特色和赛歌、对唱等歌唱形式,成为我国民歌百花园中一朵艺术奇葩。早在2009年,南闸民歌便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闸民歌主题广泛,主要有歌颂爱情表达爱慕之情的主题、歌颂欢快劳作的主题、表现渔家生活的主题和歌颂新中国发展新时代的主题。其表现特色也非常丰富。随着时代的变化南闸民歌有了多种演唱形式,内容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也在南闸民歌调子的基础上拓展了许多新民歌,并且这些民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大都是积极向上的,贴近民间生活,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关键词 南闸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主题,民歌特色
目 录
1 引言 1
2 研究和保护南闸民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2.1 南闸民歌的现实研究价值 2
2.2 南闸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3
3 南闸民歌的主题类型 3
3.1爱情民歌 3
3.2 劳动歌谣 5
3.3 渔歌号子 8
3.4 儿童歌谣 9
3.5 革命历史民歌 10
3.6 社会新风貌民歌 11
4 南闸民歌的特色研究 13
4.1 音乐形式简明朴实、生动灵活 13
4.2 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涉面甚广 14
4.3 时代特色题材鲜明、积极向上 15
4.4 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其中 16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口头创作,被人民群众广泛流传和传唱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南闸民歌的发源地是江苏省淮安市南闸镇,南闸镇依靠着白马湖,南闸民歌正是白马湖沿岸的民众在生活和劳作中创作出来的,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唐有“白马湖平秋日光,渔歌引来马上郎”[]的名句,可见白马湖自古以来人文气息就很浓。南闸民歌兴于唐,盛于清,在唐朝时南闸民歌就已闻名遐迩。早些时候,这一带连续多年水灾,乡民过着“半年光汤、半年逃荒”的艰苦岁月,众多的民间艺人依靠“排小戏”、“唱小调”、“打花鼓”、“说小书”、“玩麒麟”、“荡湖船”等表演形式到处流浪,养家谋生,他们把自己家乡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民歌唱出去,又把南腔北调引进来,形成了南闸民歌的风格雏形。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南闸出现了杨、储、鲁三家戏台班主,他们将一些民歌小调带进白马湖歌谣,加之荡湖船、青苗会、草神台等民间表演形式,为南闸民歌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做了一定的基础沉淀。再加上民间传统的祭祀表演、厚重的劳动、生活的积累形成的各种劳动号子,以及地方风俗、民俗知识的融入形成的传统叙事民歌,抗战时期新四军文化工作队所教唱的革命历史民歌,使南闸乡土民歌的音乐和歌词日趋成熟和完善。由于淮阴白马湖区域文化底蕴丰厚,一直以来,南闸民歌一直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发展,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这里都会出现一个时间段具有当时特色的民歌民谣。这也使得南闸民歌的主题丰富多彩,涉及面十分广阔,吸引了很多著名作曲家、文艺工作者和民间文艺研究者将目光汇聚于此。1958年中央歌剧舞剧院一行下放在这附近,乔羽、刘炽等一代宗师经常与这里的民歌手交流;80年代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星来这里采风,赞美感叹是“不可多得的民俗博物馆”;江苏省音协副主席程茹辛也曾在柏林国际民歌研究会上向世人宣布:“南闸是江苏民歌基础旋律‘65615的原始发源地。”[]
虽然淮安市南闸镇地方不大,但是含有民歌的数量十分惊人。经研究整理,金矿先生作为南闸民歌的传承人介绍道:目前南闸民歌有各种曲调155种,其中可供填词的或已被填词的约85种,其中单“四季游春”调填词的词式有16首,音调接近的歌词或歌词相似的有20种,词不达意、模糊命题的16种,基本无人传唱的约50种。
2 研究和保护南闸民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井喷状态。越来越多形式新颖的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在音乐方面也是很如此。从旧时西洋乐器的传入到现在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的风靡,传统民歌被年轻人遗忘在脑后,逐渐呈现出萧条的现象。但是传统的中国民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历史积淀,这一点使得传统民歌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现代人对艺术功能关于“审美与娱乐”的一般理解,具有了保护民族文化血脉的深刻意义。[]我国传统民歌是传统音乐和文化的载体,既有韵律美又有意境美,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2.1 南闸民歌的现实研究价值
文化作为流传下来的国家软实力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发扬,只有激发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提高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闸民歌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南闸民歌的曲调悠扬,多以淮阴地方方言为主要演唱语言,有浓郁的淮阴当地特色。目前南闸民歌仍然流行在老一辈的淮阴人民中,在城市的中老年活动广场有一些爱好者会不定期表演,增加了社会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南闸民歌的研究同样具有一定的科学认识价值。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民歌尤其像南闸民歌这种具有浓郁当地文化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会被蒙上一层时代久远,与社会生活脱节,对现代生活毫无意义的认识。而实际上南闸民歌多为短篇小调,歌词虽由方言形式演唱,但其内容简单,通过简短的词搭配不同的音调表现出真实的农家生活和淳朴善良的想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南闸民歌的演唱已经由在劳作过程中的消遣变为有独特乐器配音的演奏艺术,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南闸民歌的研究,可以让人们对南闸民歌有更加系统的认识,吸引人们的兴趣,从而提高人们对南闸民歌的关注度,让更多有思想的音乐家创新和发展南闸民歌,使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2 南闸民歌的历史文化价值
马克思有言:“民歌是唯一的编年史和历史传说。”[]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南闸民歌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南闸民歌是生态民歌的一种,来源于白马湖沿岸劳动人民对原生生活和情感的归纳总结。《万历野获编》中描绘了当时民歌小调在宣德至隆庆年间流传的盛况:“从两淮以至江南一带,则不分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在几百年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南闸民歌有了一波又一波的主题风格,这也使得南闸民歌有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南闸民歌中早有歌颂淮阴侯韩信的民歌,中间有赞扬抗日民族英雄的民歌,晚有歌唱新中国成立的民歌。这不同时期的民歌内容也记载了南闸乃至淮阴地区的历史发展流程,其中还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风气以及自然环境的内容。这对当地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wenmi/6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