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文化+视阈下苏北在建设淮海经济区的地位作用分析(附件)

2021-05-07 12:2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经过了32年的发展,淮海经济区仍然没有成为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那样的发达经济区,依旧是发展缓慢。那么如何促进淮海经济区更快发展,这里不得不谈到苏北城市,淮海经济区共有8个核心城市,苏北五市就占据了3个,而徐州更是淮海经济区中的“龙头”,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因此苏北在建设淮海经济区的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淮海经济区要有较大的发展,苏北城市得有较大的突破转型。本文将首先介绍淮海经济区的地位及其重要性,其次在“文化+”的视角下论证苏北城市在淮海经济区的重要地位和各自作用,然后论证苏北在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与相关产业结合,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举措,希望促进苏北突破转型,推动苏北文化发展,促进淮海经济区更好融合发展。关键词 文化+,苏北,淮海经济区,地位作用
目 录
1引言
2 淮海经济区概况 1
2.1海经济区的形成过程 1
2.2.淮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2
2.2.1经济发展较快地区(GDP增速 13%~16%) 2
2.2.2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地区(GDP增速 10%~11%) 3
2.2.3近年经济发展速度较为滞后地区(GDP增速 7%~8%) 3
2.3淮海经济区存在的问题 4
2.3.1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4
2.3.2区域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 4
2.3.3同构竞争严重,中心城市带动建设不足 5
3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 6
3.1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6
3.1.1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综合经济中心 6
3.1.2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交通中心 7
3.1.3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物流中心 8
3.1.4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电子商务中心 8
3.1.5徐州是淮海经济区文化中心 9
3.2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龙头作用 10
4其余苏北城市在淮海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 11
4.1连云港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4.1.1连云港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11
4.1.2连云港在淮海经济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区中“对外窗口”的作用 12
4.2宿迁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4.2.1宿迁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13
4.2.2宿迁是淮海经济区的“浪漫地标” 13
4.3淮安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14
4.3.1淮安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14
4.3.2淮安在淮海经济区中的辅翼作用 15
4.4盐城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16
4.4.1盐城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 16
4.4.2盐城在淮海经济区中的边缘作用 17
5.结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19
1引言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飞速,文化产业蒸蒸日上。文化日益表现出引领、组织、协调社会各领域的客观功能。文化正在不断地与经济等交融,文化的经济化或者说经济的文化化是发展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质变现象,它推动各行各业跨入全新的时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文化+”的时代。
在2018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提出要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淮海经济区建设再次成为热点之一。
“淮海经济圈”是于1986年3月15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宣告成立,经济区先后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组成,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辖51个区、97个县(市)。目前,淮海经济区人口1.4亿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4.9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0%和6.6%。
淮海经济区内资源丰富、人才辈出。可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依旧是没有太大的起色,大大的不如国内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如何促进淮海经济区更好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于是本文首先收集国内外关于淮海经济区的有关资料,了解了淮海经济区的大致情况,其次阐述了苏北城市在淮海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接下来研究了苏北城市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问题。按照“文化+” 的思路来打造区域一体化,提升苏北城市的竞争力,促进淮海经济区稳健高效发展。
2 淮海经济区概况
2.1海经济区的形成过程
淮海这一地域观念起源比较早,那个时候长江和黄河流域被划分成为十二州,后又局部合并最终定为九州。淮河那块地区与海洋相连,是完整的一块区域,和现在的淮海经济区范围大体一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投资数百亿元用来治理淮河水系,开掘苏北灌溉总渠,兴建徐州、淮北、兖滕煤炭基地,开发连云、日照两港,新建兖石铁路和区内公路干线等重大项目,推动了淮海地区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了相应改善。1976年后淮海经济区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每年从淮海经济区中调出大量原材料、能源、粮食,为支援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同时因淮海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又处于四省边缘,受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的影响,从而削弱了区域各地市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当程度上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为区域协作指明道路。在1985年1月28日的新华社《经济参考》上,原徐州市市长何赋硕与原连云港市副市长吴学志,联名发表《发起新的“淮海战役”》的文章,被称为新中国“经济淮海战役”的“冲锋号”。1986年1月21,在时任中顺委委员、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倡导下, “关于淮海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在于光远的倡导下,决定成立“淮海经济区”,并设立一个组织联络的常设机构,每年的市长(专员)联席会议由经济区成员地市轮流坐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阴等14个地市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经济,新闻界专家学者三百余人到会,共同论证淮海经济区成立的必要性,并成立了区城经济协调机构淮海经济区经济开发联合会,开启了淮海经济区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征程。在前期酝酿的基础上.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15口在江苏省徐州市正式宣告成立。起初淮海经济区包括14个地级市随后又有6个地级市加入,日前形成了包含20个地级市的区城格局。
2.2.淮海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2.2.1经济发展较快地区(GDP增速 13%~16%)
淮北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抓住了8090年代纺织、酒业、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契机,他是规模较小的新兴的移民城市,是安徽的“小上海”。但是他过度依赖煤炭产业,这些年的节能减排政策,导致经济一段时间停滞不前。如今重点发展电解铝、食品、机械、煤化工等相关产业,凤凰涅槃,在2017年GDP增速高达1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wenmi/6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