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电视专题片中的人文关怀探寻专题片中国文房四宝(附件)
目 录
1 引言 1
2 从选题到制作各个环节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1
2.1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1
2.2平民化的视角 2
2.3其他拍摄技巧的运用及后期制作 4
3 纪录对象(文化器物)本身蕴含的人文情感 5
3.1文房四宝的器物之美 5
3.2文房四宝蕴含的工匠精神 7
3.3文房四宝蕴含的文人意趣 9
4 专题片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和价值 11
4.1对新闻传播学的进步意义 11
4.2追溯历史、映照现实的功能 12
4.3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13
4.4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个性的关怀,主张平等自由和自我价值,其核心要义在于尊重人的主体性,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文艺创作离不开人文关怀的思想。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这实际上就是人文关怀在电视专题片中的表达。十八大以后强调“文化自信”“文化立国”,电视媒体人对传统文化题材的在选题与艺术的表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系列传统文化的专题片都能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质与高雅的审美意象。
笔、墨、纸、砚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代表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情趣和制作者的工匠精神,这些器物不仅仅是手工技艺和手工作品,更是一种一脉相承、世济其美的文化生活样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格调与精神。专题片《中国文房四宝》本着即开放又沉着的心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通过历史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情感、文化、现实的四个维度,讲述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文房四宝的前世今生[1]。该片不仅关注传统器物、传统工艺的表达与传承,更注重展现“人”在文房四宝的创作、发展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故事刻画人物品质,用细节彰显人与器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国文房四宝》不仅用诗情画意、温情脉脉的故事叙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温情中体现人文关怀,同时还深刻思考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电子化、信息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当下人们的生活,如何融入当下的文化建设,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问题。
本文以专题片《中国文房四宝》为蓝本,研究专题片制作的各个环节体现的文关怀,纪录对象本身所体现人文关怀,并分析该片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
2 从选题到制作各个环节中体现的人文关怀
2.1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
人文关怀,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围绕着“人”这个中心,了解“人”内在的精神、情感的需要,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意义,关心人的需求。而文房四宝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们流传到今天离不开人的创作、改进、传承与传播。而专题片的受众也是人,因此创作一部优秀的专题片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人物的记录要从平实朴素的生活细节入手。
从大时代背景来看,《中国文房四宝》所体现和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人”,还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现状。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人们书写的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因其实用性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曾经作为书写工具的文房四宝逐渐没落被束之高阁,甚至开始渐渐消失。如今,用古法制作文房用具的工匠们也面临着机械化、工业化先进技法的挑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面临着传统技艺失传的危险。这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造成的当下文房四宝和工匠们共同面临的困境。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式微,急缺的就是致力于表达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的优秀文艺作品。
专题片《中国文房四宝》就诞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它承载了人们对于时代、文化、社会以及对人类群体的新思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电视专题片反映社会现实功能中的体现。虽然纪录的对象是笔、墨、纸、砚,是器物,然而这些器物的前世今生却是通过人来讲述的。专题片用饱含情感的叙事化语言,将文房四宝的制作者、使用者、研究者、收藏者们与文房四宝的故事娓娓道来。正如该片的导演所说,这部专题片的出发点虽然是器物,但是落脚点却是与器物密不可分的人物。在此专题片中,一共出现了90位人物,通过纪实拍摄展现了其中60位日常生活与文房四宝相关的现实人物,通过情景再现展现了另外30位历史上的在文房四宝制作、发展、改进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2]。专题片将这样一群默默坚守、传承文化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纪实的记录下来,展现出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这对大众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进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历史掌故与现实观照的交汇,弘传统以承底蕴,开新风而扬品质,彰显出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哲学智慧和审美高度[3]。
拯救这些濒危的如同文房四宝一类的万世绝学,更好地坚守这些文化遗产;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媒体人和工匠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时代任务也是历史使命。
2.2平民化的视角
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手法中,视角选择有三种,分别是仰视、平视和俯视[4]。然而拍摄手法上的平视并不是平民化视角的全部涵义。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平民化视角指的是新闻报道的起始点应该是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百态,关注生活的本质和个体生命的发展,以平等和纪实为原则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示生活的本质。平民化视角和人文关怀都是对“人”的关注和关怀,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相契合的。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众普遍更乐意于接受内容上便于自己理解的,贴近自身生活的,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情感上容易形成情感共鸣的信息[5]。所以,专题片的拍摄运用平民化的视角,记录大众的日常生活,力求表现平民个体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物的内心感受,是对纪录客体和受众共同的关怀,在传播大众文化的同时,关怀大众,传递人文情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wenmi/6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