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笛曲《春到湘江》到筝曲《春到湘江》__移植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音乐作品的移植过程中,作品如何能以不同的形式所传承,改编移植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春到湘江》本是一首由宁宝生所创具备浓厚的湖南花鼓特色的曲子,后经多种乐器的改编演奏,其中通过王中山先生的移植成为了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王中山先生通过对原有笛子曲目的继承与发展,归纳总结,完整编订成一首筝曲。这次我探讨古筝在移植时相对于原曲所呈现的不同音乐情感进行分析,通过对古筝曲目《春到湘江》的全面分析、研究,进一步了解其演奏技巧、音乐风格等方面相对于笛子曲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音乐情感。并想通过这次的探究深入了解移植作品在音乐中的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移植技巧创新春到湘江
目 录
一、引言························································1
(一) 探究移植曲目《春到湘江》的意义及目的·····················1
(二) 探究思路及方法···········································2
(三) 曲目研究的现状分析·······································2
二、 笛曲《春到湘江》···········································2
(一) 创作背景·····················································2
(二)主要演奏技巧··············································3
三、 筝曲《春到湘江》·············································3
(一) 移植背景·····················································3
(二)主要演奏技巧·················································4
四、对筝曲移植后的分析··········································5
(一)曲目情感走向··········································5
(二)分析移植后的优点········································5
(三)进行分析总结···········································10
1.移植共性······················································10
2.移植个性·······················································10
五、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一、引言
由于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音色响亮清脆,备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东方钢琴”,随着古筝的日益发展,古筝的曲目也在日益的丰富,运用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其中最经典的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就有很多,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战台风》、《高山流水》等,这些曲目也是在古筝学习中必须要接触的,本着对古筝曲目的喜爱,想去深入了解一些著名的曲目的来源及所变现的音乐情感。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也在多元化,从而改编移植曲目也在不断发展。在音乐的移植改编创作过程中,一首曲子如何能通过不同的乐器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来进行演绎,改编移植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以古筝曲《春到湘江》为例;《春到湘江》是由王中山先生改编的一首著名的古筝曲目,在古筝等级学习中应该算是一首九级的高等级数曲目。其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笛子曲目,历来被学者所研究,在音乐的移植创作中,笛子曲《春到湘江》被改编成古筝曲《春到湘江》。作为古筝练习者与爱好者,笔者弹奏练习古筝曲《春到湘江》好些时间,笔者在此之前只知道这是一首由笛子曲目改编而成的筝曲,后亲耳听到笛子版的《春到湘江》顿时“耳前一亮”,因此也激发了笔者对于笛子曲《春到湘江》的深入了解及研究,笔者了解在我们所演奏的古筝曲目中不乏有很多好的移植作品,笔者想借以改编的古筝曲《春到湘江》为例,探讨如何运用古筝的弹拨技术来代替笛子的吹奏技术,表现出不一样的音乐特色,如何用改编的方式来诠释原作品的风格的同时又创造出新的音乐效应,进而阐述一下改编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意义。
(一)探究移植曲目《春到湘江》的意义及目的
古筝曲目《春到湘江》作为一首著名的笛子曲,笔者想通过探究发现此曲受瞩目的原因,王中山先生之所以将一首笛子曲改编成一首古筝曲,这首曲子肯定有其独有的技巧特点。我们既要保护好此曲原有的音乐情感,又要突出创新。此曲不管作为古筝曲目还是笛子曲目,演奏的方法技巧都有一定的难度,就因为演奏下来发现它演奏技巧和情感处理都不容易,所以笔者想分别通过了解研究古筝曲目以及笛子曲目《春到湘江》,进行两者的对比研究,让学习古筝版《春到湘江》的能多一点了解笛子版《春到湘江》的,反之。能让学习者在两者之间发现古筝移植的优点,了解移植曲目所带来的营养艺术价值,也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演奏提供更多的情感因素。
(二)探究思路、方法
探究思路:整理前人有关于《春到湘江》的研究论述,收获他们的优秀点提出不足之处,通过对两个版本的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探究方法:1.参考书籍,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体验法:通过自己的练习以及对曲目的了解,感受
不同的风格特点。
3.提出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对曲目的分析。
(三)曲目研究的现状分析
这首曲子不管是作为笛子曲还是古筝曲,演奏与学习次数诸偏多,但文献却不多,一般来说研究古筝指法的,研究笛子气息运用的,这些篇目比较多,也有“孔迪的《春到湘江》解析”和“浅谈中国竹笛演奏艺术二度创作中技法和审美的结合—以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为例”了解笛子版《春到湘江》的特点,古筝研究曲目则偏重于《战台风》,《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有名的曲目研究较多,又或者研究者们侧重于只对曲目的研究,并没有突出这首改编曲的特点。此次论文的重点研究点就是希望通过本人对于这两首曲目的研究对比,能加深对这两首曲目的了解,突出两种版本各自最显著地特色。阐述一下改编曲目所带的不同的效果,使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这首曲子在国外并没有得到学者的分析研究。
二、笛曲目《春到湘江》
(一)创作背景
《春到湘江》作为一首有特色的笛子曲,乐曲大致分为4个部分;广阔而富有激情的引子、轻盈如歌的行板、欢腾洒脱的快板、深情回味的尾声。宁宝生先生,笔名肖然,著名笛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此曲由宁宝生先生依据湘江人民热爱生活,对于生活的憧憬向往与1976年创作了此曲。宁宝生先生一身中创作了许多曲子,这首曲子是一首代表作,其曲调优美又富有活力,具有湖南民歌风味,被列为中国竹笛十大名曲之一,并成为20世纪最经典的笛子独奏曲之一和中国笛子界演奏对多的乐曲之一。该曲开头便描写了小船在河中慢慢划桨游荡营造出一种舒适惬意的情感,由于这首曲子并不是一首纯粹技巧上发展的曲目,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情感,肢体上的演绎。由此使得此曲一出版便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随后也改编成了多个版本,古筝版《春到湘江》亦由此得来,可想而知这首曲子所带来的反响非同一般。
(二)主要演奏技巧
笛子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吹奏乐器,竹制,八度超吹乐器,它体积小,方便携带,发音清脆嘹亮,表现力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通过竹管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音,竹笛的笛膜是其声音特色的关键。在笛子演奏中最主要的演奏技巧还是对于气息的合理运用,气息不够便不能吹出好的作品,所以气息的长短,强弱影响着吹奏曲子时所呈现出来的音乐试听效果,笛子版《春到湘江》通过气息的巧妙运用从而将曲目完美演绎,带领听者进入到春天的湘江之中。在这首曲目中涉及了很多笛子中重要而又常见的技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233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