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技巧扫摇在乐曲中的运用院系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意义的民族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至今,深受众多人的喜爱。古筝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产生了很多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高山流水》、《出水莲》、《香山射鼓》、《东海渔歌》、《战台风》、《汉宫秋月》、《林冲夜奔》、《寒鸦戏水》和《渔舟唱晚》等等,不胜枚举。在古筝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以不同表演形式和演奏手法为特点的八大流派。这八大筝派分别是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陕西筝派、蒙古筝派以及河南筝派。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筝不仅有很多代表曲目,而且创新了很多技巧与指法,每种技巧指法都有其精妙之处,但是在古筝的弹奏中,有一项技巧十分具有演奏性和表现力,它就是扫摇。
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是一项具有突破性和一定难度性的指法和技巧,起着装饰,突出旋律的作用,扫摇大大提高了筝曲的难度性和演奏性,扫摇是古筝里面比较难的一门技巧,它是包含在古筝的摇指当中的,一般大多的扫摇都是以四个音为一组,普通的来说就是用大拇指弹奏摇指摇四下在加入一个中指扫音,同时,不能忽略摇指的音,摇指出来的音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断断续续的,加的这个扫必须是与摇指同步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而是与摇指一起进行弹奏,这一指法让演奏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练习好扫摇一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二可以让听者听觉上有更好的享受。并且扫摇技巧在表现乐曲情感方面有极强的表现力,对于塑造音乐饱满的形像有很大的帮助。古筝摇指和扫摇技巧是多变的,分析和研究这一重要技法使我们古筝学习者能更好的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更好的表现古筝这一乐器的音乐魅力。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扫摇技巧运用
目 录
一、绪论 1
二、古筝的溯源 2
三、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3
四、各流派对于摇指不同的理解 6
五、扫摇技巧在名曲中的运用 8
(一)《战台风》 8
(二)《草原英雄小姐妹》 9
六、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一、绪论
古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至今,深受众多人的喜爱,很多音乐爱好者和古筝演奏者选择学习古筝这门乐器,他们之所以会喜欢上古筝这一乐器,我想正是因为它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变的技巧。古筝是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意义的民族乐器之一,古筝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产生了很多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这些曲子到至今为止,都深受众人喜爱。最为著名的有:《高山流水》、《出水莲》、《草原英雄小姐妹》、《香山射鼓》、《茉莉芬芳》、《战台风》、《汉宫秋月》、《林冲夜奔》、《寒鸦戏水》、《香山射鼓》和《渔舟唱晚》等等,枚不胜举。在古筝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以不同表演形式和演奏手法为特点的八大流派。这八大筝派分别是: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福建筝派、陕西筝派、蒙古筝派以及河南筝派。当然,也正是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古筝出现了众多代表曲目,同时也被艺术家们创新了很多技巧与指法,每种技巧指法都有其精妙之处,但本文要讲古筝中一项极为重要以及极具表现力的一项技巧,在古筝的弹奏中,这项技巧十分具有演奏性和表现力,它就是扫摇。
扫摇是一项具有突破性和一定难度性的指法技巧,在原先普通的曲谱上加入了扫摇,便会大大提高筝曲的难度性和演奏性,扫摇是古筝里面比较难的一门技巧,它是包含在古筝的摇指当中的,一般大多的扫摇都是以四个音为一组,就是用大拇指弹奏,摇指摇四下再加入一个中指扫音,同时,不能忽略摇指的音,摇指出来的音必须是完整的,不能断断续续的,加的这个扫必须是与摇指同步的,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而是与摇指一起进行弹奏在古筝乐曲里面。比如《洞庭新歌》、《战台风》、《临安遗恨》等等,这些名曲都使用了扫摇技巧,扫摇技巧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例如《战台风》这首曲子来说,扫摇部分整体加重了整首曲子的气势,所谓战台风,一听名字就是气势磅礴的曲子,扫摇可以非常到位的表现出这样的气势。在乐曲高潮的地方,表现码头工人与台风奋战搏斗的情景,越战越猛,这都是靠扫摇这一指法来完成的。通过扫摇,使得乐曲的情感更加的丰富,整首曲子的艺术特点更加的突出,表现感更强。扫摇这一指法一来可以让演奏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二来可以使听者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享受。
上述提到扫摇不仅是难度性、技巧性的指法,更是可以体现乐曲情感的,非常注重力度的体现,强弱分明,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古筝扫摇技巧是多变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分析和研究这一重要技法使我们能更好的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更好的表现古筝这一乐器的音乐魅力。
二、古筝的溯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曲,它起源于先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秒入神”这些生动的诗句来描绘筝的演奏艺术的神奇及其美妙。在古代,古筝还被称为秦筝,云筝,素筝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古筝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通过这样不断的流传,在每个地方就各自形成了不同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古筝渐渐形成了熟为人知的八大流派,如潮州筝、河南筝、浙江筝、山东筝等。古筝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人非常喜爱,在延边朝鲜自治州,古筝还演变发展为伽揶琴。随着不断的发展,古筝相继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形成了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
古筝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变革不断创新,经过不断的发展,古筝在隋朝时就已经广为流行,隋文帝雅乐中就有记载十三弦古筝的使用,当时,成为了众多达官贵人的喜爱的乐器。发展至唐代古筝就更为人们所喜欢,在公元834年时,由唐朝的宫廷东传到日本,古筝在日本掀起了热潮,下至平民,上至天皇大臣都纷纷学习筝技,在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中,筝便成为了日本的主要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宋代,虽说朝代变换但是筝的地位依旧不减,宋代时期依旧还是以十三弦古筝为主。到了明代就出现了十五弦,但是在选择古筝的使用上还是以十三弦古筝作为主要的弹奏乐器,古筝的创新已经有了不断地发展。到了清代,古筝广泛的用于民间器乐和民俗说唱音乐中,从起初的清代十四弦筝到后来清末的十六弦筝。清末在广东,更是有人大胆创新用铜丝制造琴弦来改变琴的音色,使得音色变得更加动听,色彩更为鲜明,这种铜丝弦一直沿用到了近代,到了30年代的时候古筝才慢慢改为了钢丝弦,直至今日。
古筝经过上千年不断的发展变化,到了近现代,在演奏艺术上更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古筝在做工上不断改革,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上海筝、苏州筝。到现在为止,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古筝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不一样的古筝出来的音色是不同的,但是好的曲子不管用什么样的古筝弹奏,始终无法掩盖曲子本身好听的旋律和突出的情感。在1965年,古筝艺术家王昌元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她刚健有力,稳重端庄,昂扬激越的演奏风格正好与这首乐曲相吻合,正是因为有了她这样精彩的演奏,才可以创作出这样的名曲,这位女艺术家在古筝上面的造诣是受教于其父王巽之
由于王昌元在《战台风》中创新使用了扫摇这项新技法,使各个筝派在之后古筝新作品的创作中广泛使用,一些新的古筝乐曲也出现了一个创作新局面,创作的著名新作品有《草原英雄小姐妹》、《临安遗恨》、《将军令》等,在这些新曲子里面大量使用了扫摇技巧,使古筝乐曲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音乐形象更加鲜明,音乐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变,深受音乐界和广大普通群众的倍加喜爱。
三、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古筝基本都是用右手弹奏,左右按弦为主要的弹法,但是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然而现在在曲子中,很多需要左手弹奏的机会,常常一首曲子若失去了左手的搭配,反而就显得枯燥乏味没有特色。左手伴奏就显得十分重要的了,因此就更应该注重左手的弹奏技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古筝中常见的一些指法(以右手为主);如 托└:大指向内拨弦;抹﹨:食指向里弹弦;勾:中指向里弹弦;,这三个指法是古筝演奏中最基本也是最先接触到的指法,初学者必须先要掌握这三个基本的指法才可以为后面难度性的技巧学习奠定下扎实的基础,勾,抹,托这三个指法看似简单,但是其中手型、拨弦力度、正确的姿势都是非常关键的。大指,食指,中指单一的弹奏虽然显得极为单调,但是由于是基础并且使用的比较多,它们对于关节的灵活程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基础练习曲《上楼》中,看似简单的勾,抹,托使得整个乐曲产生了清脆明快的音响,在基础的练习上,练习好这三个基本指法是学习古筝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才能学习和掌握更高更难的技巧。下面我从勾,抹,托阴引申出它们的相关的三个指法,就是连托,连抹,连勾,它们分别就是大指,食指,中指向上或者向下连续弹奏。分别在勾,抹,托的基础上,从单音变成多音的弹奏,原先一个勾,此时就是连续勾奏生成多音;原先一个抹,此时就是连续抹奏生成多音;原先一个托,此时就是连续抹奏生成多音。这三个指法运用的并不是很多,一般都是作为装饰音来修饰主音部分的旋律。但是往往有些乐曲缺少了这些装饰的音,反而就显得黯淡不少,所以这些都是不可小视的技巧和指法。还有两个指法也是几乎每首曲子都会看到的指法,它们就是大搓和小搓。大搓为大指与中指同时弹弦,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户口呈圆状;小搓为大指与食指同时弹弦,手指并拢,自然弯曲;大搓和小搓出了手指的不同以外其他都是相同的,借助两个手指头的力量同时弹弦生成和音的效果,相对于上面的勾,抹,托来说,弹出的音响效果就更为饱满,更为有表现力,更加动听,在乐曲中,运用的很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2338.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