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立足传统、风格先行__王建中钢琴音乐作品和声语言综述

2019-12-18 16:1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立足传统、风格先行__王建中钢琴音乐作品和声语言综述[20191218144330]
内容摘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为我国的钢琴创作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作为我国现代最为著名的钢琴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无论是在体裁还是在数量上,都有自身的独到之处。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对王建中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语言进行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对选题的背景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在第二部分简单概述和声语言的概念等。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王建中的个人音乐成就特别是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语言的特色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樱花》具体分析王建中作品中的和声艺术。接着综合分析王建中作品的和声语言的艺术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王建中和声钢琴音乐
目 录
一、引言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
(二)目的及意义.................................................................................................1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
二、和声语言的相关概述 2
(一)和声的概念 2
(二)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
三、王建中音乐作品概况 3
(一)王建中简介及音乐成就 3
(二)王建中钢琴音乐作品 4
四、《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樱花》的和声思维解析 5
(一)和声材料的纵向结构 5
1. 五声纵合化和弦结构 6
2. 四五度与二度叠置和弦结构 6
3. 复合和弦结构 7
(二)和声声部的横向运动 9
1. 声部功能性进行的体现 9
2. 声部二、三度关系的低音进行 10
3.和声声部持续性进行 10
五、王建中钢琴作品和声语言的艺术价值 11
(一)对传统和声语言的发展 11
1.丰富音列组合形式 12
2.中心音随音调变化而转移 12
(二)对传统和声语言的创新 13
1.创新和弦形式 13
2. 进行二、三度调关系及展开音乐材料 13
3.运用线性逻辑细微 13
六、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16
一、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我国知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乐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他的很多作品被钢琴教材所采纳,并常见于当前阶段国内钢琴比赛之中,还多次被当做中国传统风格的代表作品,登上国际舞台。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是因为其作品本身所独有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技艺。
我国国内很多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王建中先生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北有储望华,南有王建中,是很多学者对王建中先生个人成就的肯定。在王建中先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他创作改编的曲目都是根据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而来的,他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了改编。所以他改编的作品不仅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时也表现出其高超的音乐素养水平,在当前国内各类型的钢琴比赛和钢琴教学实践活动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声作为钢琴乐曲创作中的重要元素,是表现创作者个人风格和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本文正是基于此对王建中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进行研究。
(二)、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有很多人都在研究王建中的作品,但是研究的角度大多都集中在他的钢琴改编曲方面,很少有人就王建中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语言进行研究的。而且我自己也弹过王建中的钢琴作品,也非常的喜爱,对此也比较了解他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本文确定了该选题,对王建中的钢琴作品的和声元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为后人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主要是对王建中的作品进行研究,因此需要了解大量的王建中的音乐作品研究的相关资料,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中的书籍资料、数据库资料、报刊资料等等。并且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另外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和声语言,所以还要搜集关于和声语言的相关资料。通过大量的搜集资料和整体资料,对王建中的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一定的和声理论,得出本文的研究成果。
二、和声语言的相关概述
(一)和声的概念
和声这一词语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语言,这一个词语原本在古希腊词语中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表达的意思是和谐和协调。和声中最早起源与中世纪,和声一词的意思是和谐的声音和音响。和声是很多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而组成的若干个统一的声音,这就是和声。使用和声可以使原本单调的声音变得饱满而丰富,因为和声也是音乐声音因素中的一种。和声分为两大类:和谐的声音和不和谐的声音。同样的,和声也可以分为明亮的声音和昏暗的声音,不同的和声交织在一起,就可以很好的辅助音乐。因此,在音乐学习中,和声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
现在流行的和声概念基本属于是传统的和声,这种和声指的是,研究特定的和弦的结构和和弦之间的关联。在古典的和声中,大小调是基础,和声小调和自然大调是和声的基本;和声声音的结合分为九和弦、七和弦、三和弦等多种的叠置形式,以及这个和弦形式之间的链接和转位的方式。每一个的和弦都有自己的功能属性和特殊的调式,不同的和弦之间都是通过彼此不同的调式进行链接的,从而完成一定的声乐功能的表达。各个声部之间,通过延续声音的传统,使得各个声部除了要协调各个调式之类的规则之外,还要保证各个声部特有的独立性。
(二)和声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歌曲与伴奏的关系十分紧密,好的伴奏能让歌曲有不一样的感觉和色彩。然而在伴奏中和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影响伴奏效果好坏的因素之一,并具有核心的位置。和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整首歌曲的整体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处理的是否合理和完美,好的和声可以为歌曲的伴奏增加良好的音响效果和表现力。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想要在保证作品风格的前提下又能够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风格的和声创作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传统和声和民族和声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处理;而另一方面,对于和声,每个人的审美倾向不同,如有的人喜欢动力化的和声效果,而有些人则喜欢色彩强烈的和声效果。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和声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不过也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以何种目标为追求,我们都必须对民族风格的调式特征进行研究,并深入的分析其具体的和声手法,这是我们将两者有机融合的重要前提。
和声是一种关于多种声音进行组合的音乐排列组合,是通过主要的调式和附和的调式相互配合的基本的音乐的结构。在人类的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和声也随着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虽然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成了很多的流派,音乐的艺术风格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变化,各种和声的艺术方式在不断的充实,但是对于作曲家而言,和声的链接和和声的结构仍然是音乐家和作曲家用来分析和赏析音乐的最主要的手段。使用三度叠置有欧洲的大小调的声乐体系,主要使用的链接的方法是在和声的功能上不断的深入,使用多种的和声进行综合。例如现代派的和声、浪漫派的和声、古典派的和声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和声。由于在我国的传统的民间音乐中,主要使用的是大小调和五声体系并存的方式,而三度叠置的结构正好是符合这种规则的,我国的和声作品中有很多的这种三度结合和二五度结合的和声色彩和功能结构。由此可知,这种和声结构的特点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国古往今来的音乐家经过大量的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是我国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音乐风格的总和,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审美心理的直观表现。
三、王建中音乐作品概况
(一)王建中简介及音乐成就
王建中是我国江苏省江阴县的人,1933年在上海出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他曾经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副院长。王建中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他的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父亲是教授,母亲是音乐家,因此在很小的时候,王建中就受到母亲的感染喜欢上了音乐,在他很小的时候对西方的音乐有所了解,并且学习钢琴。但是王建中的父母并不主张自己的儿子学习音乐,因此中学的时候,王建中学习的是普通的文化课,并没有学习音乐。但是由于自身对音乐的热爱,王建中一直自行学习有关音乐的知识,并且在1950年的高考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最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学习的是作曲系,但是一个学期之后,他转到了钢琴系进行学习,他曾经向许多老师学习钢琴。如:张隽伟、周路得以及著名钢琴家阿尔扎玛诺娃等,同时还向著名的音乐家桑桐先生请教学习和声的知识。到了1956年的大跃进时期,王建中因为这些政治原因,被推迟毕业,到了1958年,王建中被调到了沈阳的音乐学院教音乐,但是他仅仅从事一年的教学,到了1959年他就被调回了上海继续从事钢琴和声乐的教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2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