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理工音乐学(师范)课程设置研究【字数:14212】

2022-11-15 22:2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音乐学(师范)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不少经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人才。课程设置方面,在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形成了独特教学模式。基于每年的专业课程设置近乎相似的情况,对其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音乐师范专业实习生进行调查,并从以上的反馈内容和研究结果中发现其存在的些许问题。例如专业理论课程分布较密集、个别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学时过短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建议专业理论课程分散开设、建议延长即兴伴奏课程学时等。此外,笔者对于调查问卷中出现的“实习生独立授课量不均”问题也提出了学校应与实习学校继续加强交流的建议,希望有益于专业课程的发展。
目 录
引言1
1.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1
1.1历史发展1
1.2培养目标1
1.3专业课程框架结构2
1.3.1 学科主专业4
1.3.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4
1.3.3专业实践及实习课程4
2.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审思5
2.1问卷调查5
2.2调查结果分析5
2.3个人实习反思7
3.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及不足8
3.1课程设置的优点8
3.1.1 专业技能课程结构及比例合理8
3. 1. 2 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及其管理合理8
3.2课程设置的不足9
3.2.1 专业理论课程分布较密集9
3.2.2 个别课程学时设置较短9
3.2.3 部分课程缺乏重视10
4.给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10
4.1专业课程设置方面11
4.1.1 专业理论课程分散开设11
4.1.2 延长即兴伴奏课程学时11
4.1.3增设部分专业课11
4.2关于学校与实习地交流方面12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附录:问卷调查15
致 谢17
引言
音乐系自成立以来,给社会培养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一批又一批人才。近几年,针对苏南区域的社会所需,音乐专业不断摸索发展路线和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的教育体系。但在这看似如此完备的培养方案面前,我校走出去实习的音乐师范生仍旧面临了在中小学课堂中的一些难题,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来看,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钢琴弹唱问题。在实习结束后,这一问题还是值得反思的。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在接受了“实践检验”的音乐师范生身上折射出音乐系的专业课程设置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以学生的角度剖析音乐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并希望以此引起一些的重视。文章最后,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再结合问卷调查,给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1.音乐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1.1历史发展
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院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其音乐学专业可追溯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苏州地区师范学校的文音专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时期,音乐专业开始独立招生。1987年,学校正式成立音乐系,招收全日制大专学生,2000年音乐学挂靠苏州大学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2004年,伴随着学校升本,音乐专业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新收获,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享有一定的美誉度。2007年,音乐学(师范)专业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本科课程改革试点单位。在办学上,音乐师范专业致力于打造“全能型”人才(一专多能)。近几年为了适应苏南发达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音乐专业不断探索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音乐学(师范)、音乐学(非师范)、音乐学(乐器学)三个专业(方向)[]。
1.2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能够掌握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音乐专业基本技能技巧,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是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方案的一系列内容和要求,音乐系开设了几类课程,分别为:通识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通过培养目标的制定,可以促使音乐师范专业毕业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
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系统掌握从事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能指导课外艺术活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达到会唱、会奏、会舞、会写、会教等“五会”的音乐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为终身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1.3专业课程框架结构
图表11: 专业课程框架结构[]
课程框 架
学科基础课程
乐学基础(1)、钢琴一(1)、声乐一(1)、舞蹈一(1)、心理学基础、乐学基础(2)、舞蹈一(2)、声乐一(2)、钢琴一(2)、钢琴二(1)、乐学基础(3)、舞蹈二(1)、声乐二(1)、和声学基础(一)、合唱与指挥(1)、教育学基础、和声学基础(二)、声乐二(2)、钢琴二(2)、乐学基础(4)、合唱与指挥(2)、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音乐教学导论与音乐教材教法
专业必修课程
教师语言技能、器乐一(1)、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教师书写技能、演奏实践、器乐一(2)、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演唱实践、器乐一(3)、中国民族音乐、舞蹈三(1)、曲式与作品分析、器乐二(1)、钢琴三(1)、声乐三(1)、声乐三(2)、复调基础、钢琴三(2)、器乐二(2)、舞蹈三(2)
专业选修课程
小件乐器维修与制作、钢琴调律及装配、江南丝竹、吴地音乐文化、苏州评弹、舞蹈二(2)、音乐美学基础、即兴伴奏、戏曲与曲艺、外国民族音乐、计算机音乐(一)、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音乐声学概论、歌曲写作与改编、小型乐队编配、计算机音乐(二)、合奏与指挥、即兴伴奏提高、西方音乐史提高、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中国打击乐、舞台化妆、舞蹈名作鉴赏、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声乐名作与演唱赏析、器乐名作与演奏赏析、舞台表演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81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