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字数:10145】
目 录
1.绪论1
2.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意义2
2.2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2
2.3舞蹈对音乐课堂的重要作用3
3.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典型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4
3.1《青年友谊圆舞曲》案例设计与分析5
3.2《雷鸣电闪波尔卡》案例设计与分析5
4.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问卷调查与分析6
4.1问卷调查样本的选取6
4.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7
4.3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0
4.4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现状12
5.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遇到的问题与优化措施13
5.1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遇到的问题和原因13
5.2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优化措施15参考文献17
附录119
附录221
致谢22
1、绪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基本理念就提到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舞蹈是一门肢体艺术,它与我们的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音乐课程中加入舞蹈元素,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虽然很多老师已经开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加入丰富的文化元素,以此来增加自己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创造性以及综合性。但是怎样把舞蹈元素完美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依旧是一个问题。融入到音乐课堂中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舞蹈元素与专业舞蹈训练又是不一样的,音乐课堂中的舞蹈元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舞蹈的动作和表情去领悟音乐,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的目标。本篇文章注重于研究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所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措施以及解决方法。
2、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意义
2.1舞蹈和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是人们表达、抒发和寄托情感的重要手段,他抽象并且不具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舞种及舞蹈风格。比如中国的古典舞,柔中带刚,轻巧婉转的同时又不缺少那一丝力度爆发的韵味。而民族舞又因为独特,‘解放天性’的宗旨,很好的突出了每个民族的万种风情。芭蕾舞又很好的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开、绷、直、立’。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抽象的不具体的,人们表达、抒发和寄托情感的重要手段,通过旋律、节奏、和声让人们感受不同的美。
在很早以前,“歌、舞、乐”就为一体。在我国古代,君王宴会时候所表演的燕乐,就是宫女们跳舞,器乐伴奏的。古人用“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乐舞合节,谓之中和。”这句话贴切地阐述了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音乐和舞蹈也在不断地发展,都有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结构。尽管他们都在各自的完善和发展,可是他们之间照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和舞蹈之间还是有着很多的共性,比如在时间性与空间性上,时间性与空间性这两个是构成艺术形象最基的本要素。音乐是抽象、不具体的,是只能靠听觉去感受的转瞬即逝的音响。它用旋律、节奏、配器、和声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表达人想要抒发、表达的情感。而舞蹈则是注重视觉的感受,在一定时间内表现出来的动作,它是连续的一个过程,是不会中断和逆转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也可以划分到时间艺术的范围之内。
另外,音乐和舞蹈还都属于空间性的艺术。舞蹈是通过舞者的动作来展现他的内心情感,是可以直接通过视觉去感受去感知的,这就表现出了舞蹈艺术的空间性。相反,音乐的空间性就不像舞蹈那样具体而形象。它不像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直接展现在人的视觉上,而是每个人在听音乐时不同的主观想象,具有间接性。在节奏性上,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如果舞蹈缺少了节奏那么就像群魔乱舞一样,缺少了统一动作和强弱的支撑物。那么,音乐和舞蹈如果缺少了节奏,就像少了灵魂和支撑物。在情感性上,舞蹈和音乐都是抽象、不具体的人们表达、抒发、和寄托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结构性上,音乐通过乐汇、乐节、乐段等来划分部分和判断曲式结构,那舞蹈呢,同样,舞蹈也是通过舞句和舞段来进行划分的。它们都是用展开、重复、对比、变化这些手法来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主题,烘托作品的高潮。在继续性上,舞蹈和音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不可逆转的。
2.2舞蹈对音乐课堂的重要作用
将舞蹈元素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多音乐老师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从头到尾地坐着听、唱、赏,很多学生,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很难对这些每节音乐课都必做的环节提起兴趣和注意力,然后就会觉得很枯燥,自然也就没办法去集中精力去听课。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加入或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律动和动作,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被舞蹈动作所吸引,虽然它也是抽象且不具体的,但它能给人视觉上带来直观的感受。比如,在教学《雷鸣电闪波尔卡》时,这是一节很普通的欣赏课,一节课从头至尾全是欣赏,学唱的部分都非常少。那么如果只是听、唱、赏这样进行学生自然地就会觉得枯燥。但是,如果接下来,老师为学生编排几组舞蹈律动动作,每一个音乐主题设计一个音乐动作,最后跟着音乐一起边听边律动,学生不仅喜爱做这几个动作,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在边听边做的同时同学们还能发现和总结规律最后听懂本节课的曲式结构,如果没有舞蹈律动,学生即使知道了曲式结构也不会知道这个结构的一个特点。
将舞蹈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能够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了解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初中音乐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民歌。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为了能让同学们去亲身体验和亲眼目睹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及音乐风格,老师可收集一些与本堂课所学习的少数民族相关的舞蹈视频,或者老师提前编排一些有关该民族舞蹈特点的基本动作表演给学生并教授学生们这些组合的基本律动特点,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少数民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人文特色。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81718.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