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赣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弋阳腔在江西的发展为例【字数:12854】

2022-11-15 22:2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以弋阳腔在江西的发展为切入点,对赣剧这一曲艺种类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对赣剧传承与创新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随后本文对赣剧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对赣剧以及弋阳腔的发展、主要特点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弋阳腔的发展现状、主要成就以及面临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围绕学校做好传承、政府大力支持、充实文献资料、抢修文化遗产、增强舞台魅力、建立良性机制等具体措施,对弋阳腔乃至赣剧的传承保护创新进行了论证,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
目 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2.弋阳腔的基本概况1
2.1赣剧的发展历史1
2.2弋阳腔的发展起源2
2.3 弋阳腔的特点3
3.弋阳腔的现状及存在问题4
3.1现代文化综述4
3.2主要成就5
3.3存在问题6
3.3.1 现状文化冲击 6
3.3.2 资料严重匮乏6
3.3.3 缺乏足够的学术支持6
3.3.4 人才培养青黄不接7
4.弋阳腔的传承与创新7
4.1学校方面做好传承7
4.2政府层面大力支持 8
4.3充实文献资料9
4.4抢修物质文化遗产10
4.5增强舞台演出魅力 10
4.6 建立良性演出机制 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 13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赣剧是江西省主要戏剧曲种之一,从元、明朝时期发迹,距今已经有了五百多年的传承史,可以说随着不断地传承、改良、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江西代表性戏剧形式之一。特别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曲种的特点,形成自身特有的风格,对其他戏剧种类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弋阳腔作为赣剧的前身,对于研究赣剧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赣剧自脱胎于弋阳腔以后,在五六十年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特别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潘凤霞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对赣剧进行了锐意改革,对部分曲目进行了搜集、整理和改良,并融入了现代革命的元素,得到了国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赣剧也在一定时间段内走向了繁荣发展。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标准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地方戏剧受众面逐渐缩小,新生代对赣剧这种地方戏剧形式了解甚少甚至根本不了解,地方戏剧形式的传承保护势在必行。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赣剧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1.2 研究意义
首先,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目前国内对于赣剧以及弋阳腔相关的研究还在于少数,绝大多数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将目光集中在几个在全国范围内比较出名的剧种上,对于赣剧的研究相对来说不够具体,不够深入,这对于赣剧在承担艺术载体职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用来说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赣剧以及弋阳腔开展相关研究,希望可以对于赣剧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一定的理论意义。
其次,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目前国内在赣剧的传承与发展方面,仍然以民间传承为主,虽然在音乐学院或者其他类似机构也能够发现人才培养行为,但总体而言还不够广泛,仍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本文开展相关研究过程中,对目前弋阳腔的传承现状作了简要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赣剧以及弋阳腔的传承困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能够起到一定的问题解决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针对赣剧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江西省文化知名度、提升文化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弋阳腔的基本概况
2.1 赣剧的发展历史
对于赣剧来说,顾名思义为江西省地方戏剧,前身问弋阳腔,主要是指产生于宋、元时期的江西饶河、信河区域的曲种,其具有鲜明的江西特色,其正式由弋阳腔更名为赣剧时间为1953年。弋阳腔之所以能够在明朝时期兴起,主要是因为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明朝,战乱不断,导致民间生活疾苦,娱乐项目也就无从谈起。而进入到明朝以后,弋阳地区终于没有了战争影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资源的不断丰富,具体表现就是戏曲开始兴盛开来。特别是在民间,随着祭祀戏剧的兴起,民间戏剧不断活跃,地方声腔开始形成,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开始不断走向成熟。与此同时,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经典作品开始出现,戏曲文学也逐渐崭露头角。在这种情况下,弋阳腔艺人开始涌现,直至清朝中期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弋阳腔再度走向繁荣。
从现代赣剧演变过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发展阶段为1945年前的近现代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家由于战争原因民不聊生,群众对于戏曲文化需求非常低,加之西方列强侵华、军阀战争、抗日战争等因素影响,赣剧发展几乎处在停滞阶段,濒临灭绝,一些文献资料也几乎损毁,赣剧艺术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第二个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世纪60年代,在这个期间一些老艺术家将赣剧与革命内容相融合,推出了一些广受当时国家领导人及群众喜爱的戏剧产品,赣剧得到了较快发展,可以说是一段黄金时期。第三个阶段为十年文革动乱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大部分老艺术家无暇参与艺术创作,赣剧迎来了一个艰难的发展时期。第四个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艺发展重新被提上日程,赣剧发展也没有了其他因素的束缚,得以顺利发展 ,获得了新的生机。
清初之际的弋阳腔分部之地甚广。据研究和调查,它们在各地的分布的情况如下:
四川
川剧
江苏
高淳高腔
福建
闽剧弋阳腔、梨园戏上路、闽南四平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yyxy/81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