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长qtl定位【字数:581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和方法 2
1.1材料、主要设备和群体构建 2
1.2方法 3
1.2.2 水稻叶片DNA提取 3
1.2.3 PCR反应体系 3
1.2.4 PCR扩增程序 3
1.2.5 电泳测序 4
1.2.6 分子标记的选择与鉴定 6
1.2.7 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相关软件 6
2 实验结果分析 6
2.1. BC1F4群体的穗长数据 6
2.2. BC1F4群体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7
3 讨论 8
3.1 结论与讨论 8
3.2 前景与展望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水稻穗长QTL定位
引言
引言
水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大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水稻作为我国第一粮食作物,为我国的人民提供大约40%的热量来源[2]。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农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生产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高产育种仍然应该作为水稻育种研究的主要方向。提高水稻产量依旧是水稻育种所需追求的目标。
水稻产量性状是明显的数量性状,水稻穗是水稻植株最顶端的器官,也是重要的库,对水稻产量和群体结构都有重要影响。水稻穗型也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其中穗长与水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相关,因此,研究水稻穗型有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对高产优质水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穗型多数研究中,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穗期,粒型的基因克隆、生理表型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比较多,而相对于穗长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水稻穗长的相关研究,可以有目的的挖掘水稻的生产潜力,是使水稻单产量实现突破性提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穗长是复杂的遗传性状,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水稻基因测序取得的许多成果,水稻穗长基因的QTL定位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成功定位穗长相关基因为水稻基因定位及基因改良育种等等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源。王智权等[3]以Asominori/IR24染色体的片段置换系的研究,共检测到4个与穗长相关的QTLs,分布于第1、3、6和8染色体上。Guo等[4]选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到了5个穗长QTL,其中有2个QTL贡献率在10%以上,其定位于9号染色体。Qiao等[5]在第6染色体上,精细定位了控制穗粒数的基因,研究表明也有调控穗长的作用。何宗顺等[6]定位到了穗长突变基因PS1,在第11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位于105kb的染色体区间内,可以同时调控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目的发生。Duan等[7]研究发现的穗长变短的矮秆包穗突变体基因,能够显著减少每穗的粒数。
LP1是控制水稻穗长的一个主效QTL,Liu等利用NILLP1/秀水79的F2分离群体,把其定位在90kb的区域内。研究发现,其编码一个Remorin_包含蛋白,在连锁图谱以及关联图谱分析中可以解释超过20%的表型变异率[8]。Li等(2009)[9]克隆了一个控制水稻穗长基因SP1,该基因位于第11染色体,SP1编码一个包含有12个跨膜域的保守PTR2功能域的多肽转运转运蛋白(peptide transporter, PTR),决定水稻穗长。在幼穗的韧皮部,SP1基因可以高水平表达,SP1的转运功能或需要其它组分的参与,或者它在单子叶的植物中有未知底物。
Ahamadi等[10]以IR64和Tarome molaei的BC2F5群体检测到8个穗长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第2、4、11、和12染色体上。王晓仁等[11]利用桂朝二号,诱变得到Mh1与正常的T65sd1进行杂交,定位得到基因EUI1。这个基因会特异性的抑制顶节间处伸长,EUI能调节抽穗种的倒一节间的GA含量,从而影响倒一节的节间的伸长。
方萍[12]等构建DH群体对穗长性状进行了QTLs分析,低氮水平条件下检测到,在第1、3、4、6染色体,共存在5个穗长相关QTL;高氮水平检测到第1和4染色体上,分别有一个穗长相关的QTL。何风华等[13]研究以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定位到2个穗长的QTL,分别定位在第4和7染色体上。
水稻穗长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农艺性状,研究测定产量相关农艺性状QTL,可以有利于进行水稻分子辅助育种研究。选用不同的亲本作为材料,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长QTL定位实验,来丰富穗长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分析比较相关研究并且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了精确的定位穗长相关基因,同时把其应用到作物育种实践中来创造出经济价值,为穗型育种提供更多理论方面依据。本次试验选择了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轮回亲本与大穗型籼稻材料杂交、回交,获得BC分离群体,调查表型。构建遗传群体,并对此遗传群体进行了穗长相关分析和QTL定位,试图发掘新的穗长相关的基因。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主要设备和群体构建
选用材料包括粳稻品种宁粳1号,属于早熟晚粳稻,每穗实粒数113粒左右,千粒重达28克左右,全生育期长达156天左右,结实率约91%。株高97厘米左右。大穗型籼稻种质Y01。
定位群体的获得:利用已经对宁粳1号与Y01杂交并以宁粳1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所得到的BC1F4群体材料,共138株,测量其穗长性状,并进行主效QTL定位分析。
主要的实验设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0736.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