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地区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

2021-04-02 22:2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稗草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生长于稻田多与水稻挣水分、养分和光照,造成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而随着除草剂的使用,不少稗草对某些除草剂有了抗性或多抗性。本实验主要通过对五氟磺草胺胁迫下稗草光合作用能力的测定,从而推断出不同地区的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对稗草光合速率、最大光合作用、Rubisco酶活等指标有影响,但是不同稗草种群影响程度不同。比如五氟磺草胺处理下,南京和绍兴地区稗草叶绿素降低最为明显。3.75-60 g a.i. /hm2剂量处理4d后,南京和绍兴地区稗草叶片叶绿素含量较相同种群空白对照分别明显下降14.89%-28.09%和17.92%-29.72%,而武汉地区稗草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1 引言1
2 实验材料与设计2
2.1 实验材料2
2.2 实验设计2
2.3 测定指标2
2.3.1 叶绿素测定2
2.3.2 光合参数测定2
2.3.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2
2.3.4 Rubisco活性测定2
2.3.5 整株生物活性测定2
2.4 数据分析2
3 结果与分析3
3.1 不同稗草经五氟磺草胺处理后在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差异3
3.2 不同稗草经五氟磺草胺处理后在光合作用的差异4
3.3 不同稗草经五氟磺草胺处理后在Rubisco活性的差异5
3.4 不同地区稗草经过五氟磺草胺处理后的生物活性差异5
4 讨论 6
致谢7
参考文献7
不同地区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
引言
1引言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稗属植物的总称,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约有 15 种稗草,中国有 8种[1]。稗草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也位居农田15种严重危害杂草之首。其多生长于稻田、玉米地等,会与农作物挣水分、养分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光照,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同时由于稗草与水稻具有亲缘近似性,两者在生物学特性方面极为相似,稗草和水稻又分属C4和C3植物,因此稗草在与水稻竞争中往往占据明显优势,生长势和抗逆性强,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中国主要稗草有8个种和3个变种::湖南稗子(Echinochloa crusgalli frumentaceae)、水田稗(E.oryzoides)、细叶旱稗(E.crusgalli var praticola)、硬稃稗(E.glabrescens)、光头稗(E.colona)、长芒稗(E.caudata)、孔雀稗(E.cruspavonis)、稗复合群(稗原变种E.crusgalli var.crusgalli、无芒稗var.mitis、短芒稗var.breviseta和西来稗var.zelayensis) [1]。1990年刁正俗又发现一个新种—宿穗稗[3]。自从Ryan于1970年首次报道[4],在华盛顿州西部发现北千里光(Senecio dubitabilis)对三氮苯类除草剂芬去津(Atrazine)产生抗药性后,对抗药性杂草研究的序幕便揭开了。
稻田杂草化学防除具有省工、省时、高效、快捷等优点,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展高效与优质农业的重要措施,是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策略中最重要的手段[5]。我国水稻生产主要采用化学除草剂控制杂草危害,但对化学除草剂的过度依赖和长期使用导致水稻田杂草抗药性发展迅速,抗药性杂草治理问题日益突出,倍受关注[6]。五氟磺草胺属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化学除草剂,通过抑制敏感杂草乙酰乳酸合酶 (ALS),造成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从2004年开始应用于生产以来,已经连续使用10多年,长江流域水稻田稗草对其敏感性下降的现象时有报道,有研究表明稗草乙酰乳酸合酶作用位点发生变化是其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7]。但关于五氟磺草胺胁迫下不同敏感性稗草生理响应的报道还不多见,为此,本研究以采自5个地区的不同稗草为材料,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明确它们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差异,并探讨了五氟磺草胺胁迫下不同地区稗草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光合关键酶Rubisco活性等方面的生理响应,旨在为稗草抗药性的预测积累基础,为生产上稗草治理和化学除草剂精准使用提供依据。
2实验材料与设计
2.1 实验材料
稗草:上海奉贤庄行镇稗草(以符号SH代替)、浙江绍兴稗草(以符号SX代替)、安徽潜山稗草(以符号QS代替)、江苏南京稗草(以符号NJ代替)、湖北武汉农科院稗草(以符号WH代替)。
药剂:25克/升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设计剂量分别为0、3.75、7.5、15、30、60 g a.i. /hm2(表示克有效成分/每公顷)。
2. 2 实验设计
分别在直径6.5cm塑料杯(泥炭:蛭石=1:1,底部打孔吸足水分)中播入25粒稗草种子,覆盖0.5 cm浅土层,于自然条件下生长至两叶一心时定苗(10株/杯),三叶期按照设计剂量进行供试药剂喷雾处理。喷雾采用农业部机械化研究所生产的3WPSH500D型生测塔喷雾,圆盘直径50cm,主轴转动速度6转/min,喷头孔径0.3mm,喷雾压力0.3MPa,雾滴直径100μm,喷头流量90ml/min。每处理喷液量为675kg/hm2,同时设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2. 3 测定指标
2. 3. 1 叶绿素(SPAD值)测定
每组选取成熟的10株稗草植株,于喷药后2、4d,通过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计(日本Minolta公司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计)测量稗草的叶绿素含量。
2. 3. 2 光合参数测定
于喷药后2、4d晴天上午9点到11点半,用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稗草净光合速度(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度(Tr)(美国LICOR公司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天气晴朗,上午9:0011:30测定),重复四次。测量条件为:自然CO2浓度(380ppm),红蓝光源(LI640002B LED),光有效辐射强度为1000μmol*m2*s1。
2. 3. 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于喷药后第4d,取稗草叶片,暗适应30min后,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测定稗草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英国Hansatech公司,Handy PEA)。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7237.html